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华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81-83
分析了在WTO框架下人才国际化的特点,提出我国加入WTO后,为适应人才国际竞争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机构如何转变观念,全面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邱妘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6):76-79
随着经济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如何评价高等院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及其社会适用度却是亟待研究的问题。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借助平衡计分卡工作原理,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研究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从而解决在国际化大背景下,高等院校所培养学生的评价问题,也为社会选择、选拔人才提供可供借鉴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新环境,为企业实施国际化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部近期提出和倡导的人才培养指南,依据核心素养培养人才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具备战略性和长期性特点。基于教育部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含义,聚焦中国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出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为:中国心、国际观、竞争力三要素。并基于此,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变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力图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国际化法学人才成为法学教育的目标。国际化法学人才是具有全球视野与理念,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的专业人才。在国际化法学人才的培养上,有多种途径与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从现有的国际法学人才培养的模式看,还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国际化的师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叶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1):24-29
依据能力建设理论,在有内在根据、审慎严谨地“移植”基于地质力学开发油田模型的基础上,揭示出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国际化人才产生的“生态”环境、集聚的迁移机制、合理的使用策略。然后,依据软件“支撑环境”的理论模型,提出以市场导向(资金投入与创业平台)、制度导向(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价值导向(文化氛围与文化认同)等三个层次的人才国际化战略的环境建设,反映了如何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有效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9.
积极参与国际化教育努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入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只有在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才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正>聚四海英才,创时代伟业;吸引海内外人才智力,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WTO的加入,是我国加快人才培养、交流、发展、引进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从科技城的涵义和基本特征出发 ,探讨了科技城发展能力模型与科技进步周期的关系 ,提出了科技城发展能力指标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原则。根据绵阳科技城实际情况 ,在与国外发达国家主要指标进行对比的基础上 ,提出了绵阳科技城的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了绵阳科技城各发展阶段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卜翔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100-102
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将国际体系进程理解为单元与单元的互动。本文讨论了国际体系进程的概念,认为应该将国际体系进程定义为国际体系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元与单元的互动。将国际体系进程定义为国际体系的整体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诸多有关国际体系的探讨中,巴里·布赞将世界历史与国际体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路径极具特色,他对国际体系的界定,对国际体系内容的阐释,对国际体系演变状况的分析,对国际体系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认识,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国际体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化人才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正切合了江苏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因此,江苏高校辅导员应紧密结合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实际,改变观念,拓展思路,积极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人才资源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人才,谁就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环境。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为人才环境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指导,是人才环境研究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区域人才优势建设的核心问题,在当今社会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运用人才环境评价体系验证了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才环境结果发现,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六个地区位据前六名,全部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人才环境优;内蒙古、福建、辽宁、黑龙江、青海、海南、宁夏等七个地区人才环境较好;山西、陕西、河北、吉林、新疆、重庆、山东、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云南、河南、西藏等14个地区人才环境较差;而贵州、安徽、广西、甘肃等四个地区人才环境为差,其中广西和甘肃的状况尤为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6.
马杰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7-2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理论或现实上 ,人才资源本身不会自发地为社会创造效益 ,最重要的是如何去使用这一“资源”。本文从政府或国家对人才资源的驾驭和管理及能力建设的角度 ,就人才资源使用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与阐释 ,着重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人才资源使用能力体系 ,并为进一步评价人才资源使用能力 ,初步设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构造条件和评判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国际城市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的总趋势。本文通过对现代化国际城市形成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得出构造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几项基本条件、评判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指标体系,以期为目前我国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199-202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面临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设置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少等问题。根据二本院校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区隔,二本院校应以"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管理"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平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建立与社会沟通的多维度通畅渠道;坚持产学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重视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以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姚国章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5-16
建设江苏应急预警系统是全面提升江苏应急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江苏省应急预警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必须做到:明确应急预警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定位;整合预警信息系统,优化预警信息资源;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预警体系发展方向;加强预警发布管理,完善预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警发布渠道,引导公众预警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传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79-84
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省产业发展、外贸规模和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三大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具体影响,从产业政策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及金融业如何支持江苏经济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