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国主义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曾给爱国主义下过这样的定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与祖国、国家密切相关,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作为特殊的情感,无疑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心理等产生影响,只要国家还存在,爱国主义将永恒地作用于不同的种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尽管价值取向不同。我们使用的爱国主义一词是外来语,考其渊源,来自古希腊语中的πατρls,意为“某人的祖国”。在拉丁语中,又写作patriota,意为“同胞”。在英语中写作patriotism,俄语中则写作,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中国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同时,他还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列宁曾为爱国主义下了一个定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属于道德的范畴,所以人们往往把爱国主义称之为道德情感。对爱国主义道德情感的渊源、性质及实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认真探讨,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处处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极富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团结一致、振兴中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 爱国主义作为千百年来凝结起来的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既包含民族性,又内蕴政治性、阶级性。爱祖国是每个民族和人民共同的“恋母情结”,但在阶级社会里,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和对立,爱祖国与爱国家常有分离与对立的现象。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对立阶级的消灭和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4.
黄炎培是我国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杰出教育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一生,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爱国主义的红线。这条红线,贯穿着他的事业、政活活动、诗歌,乃至他整个人生。“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思想和忠于祖国的坚贞信念,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方,东、南面临大洋,西、北屏障高山、草原,土地辽阔,物产丰饶。在长久的农牧社会时代,中华各族人民群众在这个领域里繁衍、生息、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人民对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生发出无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一向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这部著作贯串着极其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娄功勋 《生存》2020,(4):0081-0081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经历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的永不泯灭,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任何时期,爱国主义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爱国主义是教育国民的永恒话题,是每一个中国人提高个人素养,投身祖国建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很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美国强化“美国精神的教育”;俄罗斯制定了针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韩国推崇“身土不二”的韩国精神。所以,我们更应该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人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列宁给出的掌握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若干方法,即感性和理性的辩论统一的认识方法,联系社会经济根源与考察社会政治倾向相结合的唯物史观的方法;归纳了列宁爱国主义思想的总体思路;阐明了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特色,然后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两者都是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李景学,吕铁良邓小平曾经情深意切地说过:“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①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情感和言谈中,而且也外显于扎扎实实的行动上。邓小平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朱桂莲 《社科纵横》2008,23(1):81-84
文化认同是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根本问题,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了中小学生文化认同感缺失的深层原因,并对中小学生文化认同感培育的现实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见199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这个概括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一个本质特征。因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这个理论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从阶级观点看待社会的道德文化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曾作了原则上的解决,同时近几十年来,这方面差不多所有主要专家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但在深入探讨中,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问题,甚至在伦理学家中看法也比较混乱,难以解决。伦理学领域的许多专家指出,学者们围绕这个问题的热烈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道德的阶级性”,特别是“道德的全人类性”概念本身引起极大的意见分歧。几乎每一个从事于某个道德理论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1929年,在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的文章里,当时担任俄共《真理报》主编的布哈林曾用大号字母和黑体字引用了列宁晚期(1923年)的光辉著作《论合作制》中的一句名言:“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来作标题。70年后,邓小平又明确地提出了关于姓“资”和姓“社”的新的“判断标准”,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以说,从列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爱国主义"与反恐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爱国主义”与宗教信仰密切结合在一起 ,强调忠于美国的政治价值观 ,相信美国是承担着上帝赋予使命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自从建国起 ,美国就一直根据外部某个“邪恶堕落”的对手界定自己的“使命” ,凝聚国内的“爱国主义”。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使美国的“爱国主义”一度失去了明确的目标 ,多元文化主义抬头 ,美国国家认同面临挑战 ,“爱国主义”的基础随之发生动摇。“9·1 1”事件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 ,使命感、“例外论”和非白即黑的宗教善恶观为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单边主义外交提供了国内动力。  相似文献   

14.
王洵 《社会》1988,(11)
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你会看到今夏流行红裙子,明年黄裙子占领了大街小巷;你会听到商贩们为招徕顾客播放着流行歌曲,走过一段路程你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在放一首歌曲,如果你稍加留心,上一趟街包管能学会这首歌。把眼界放宽一些来观察市场:前几年录音机的销路激增,生产录音机的厂家大赚其钱,惹得各地的“明白人”纷纷投资,曾几何时,风潮已过,广告把产品吹到太空中去,还是销路欠佳,生产厂家,先行者已捞了一把,赔赚相抵尚有大笔盈余,后来者捶胸顿足,悔之晚矣。而眼下彩电、冰箱又成为抢手货,钻门子弄上几台,再转手卖出去,包你发财。以至有一位朋友夸张地说,全国十亿人有一亿人在倒弄彩电。  相似文献   

15.
经济理论界几乎人人谈论物质利益(或称经济利益),然而,又差不多在每个基本问题上都有重大分歧。因此,对各流派的观点作一次比较研究,也许是有益的。 现代物质利益理论有三大部分:物质利益的定义、体系和实现。理论界不仅在这三大问题上众说纷坛,而且还在“物质利益规律”这个关系全局的问题上各持己见。为清楚计,本文仅就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每个部分又按照“引述各派观点”、“确立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一个三段论式罗列。 什么是物质利益 古今中外的学者给物质利益下的定义,少说也有五十种。但是,我们只考察本世纪六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6.
民主这个词,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社会,它的本意是指“人民的权力”。但是,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权力”,历来各个阶级的思想家、政治家说法不一。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赋予民主这个概念以科学定义。列宁说过:“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读者: 您可能已经注意到,现在广播、电视里,“您”这个称呼逐渐多起来了:“您好”、“请您欣赏”、“请您点播”、“谢谢您的收看”。有的电台和电视台还专门设立了“为您服务”的节目,回答听众或观众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不禁使人回想起十年内乱期间社会上一度流行过的一句话:“我为人民服务,又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这在当时几乎成了某些服务态度不好而又要替自己辩解的人的口头禅了。  相似文献   

18.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法本质原理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命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该命题的“真理域”,是法学理论已经触及和应当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对有关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看法(见《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关于“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命题的几点思考》)。在本文中,笔者想再就“法是统治阶级意志表现”命题的定义性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哲学认识论中关于认识过程的理论,应科学地分析认识过程所包含的不同质的阶段,这样才有助于指导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关于认识的一般进程,列宁说过:“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列宁的这一段论述,一般地被理解为:这里说的生动直观是感性认识,抽象思维是理性认识,认识过程只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本文将限于讨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过程,暂不涉及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其实,列宁在这里论述的只是认识的总进程,并非具体地…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他们中的英雄人物,有高尚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为了正确地继承历史遗产,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对这些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民族、民族英雄、民族气节 什么叫民族?斯大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一九五四年范老提出,秦汉时期汉族“是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民族”②。从此学术界对民族的形成展开了热烈的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