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24日,是一个以歌声载入黄山史册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周润静 《阴山学刊》2003,16(5):24-26
钢琴协奏曲《黄河》与《黄河大合唱》,由于表现手法与表现风格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特性:协奏曲中常常提高八度,运用和弦形式演奏旋律,用三连音填充较长的时值,改变节奏型等方面发挥出钢琴的交响性效果;而合唱旋律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歌词,符合人的生理及语言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北齐名将兰陵王的历史故事为素材,对原创合唱作品《兰陵王》的表演进行研究,从曲式分析、伴奏情感处理、演唱情感的艺术处理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辐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金色十月”合唱比赛已在轮台县连续搞了7年,作为此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不仅看到了7年来学生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演唱形式的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生在合唱比赛中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对《学术研究》高品位的几点感受黎学玲(中山大学法律系教授)《学术研究》创刊40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高品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编辑部同志质量意识的不断强化,刊物的高品位尤为鲜明、突出。从总体上看,我的感受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术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蛙》填补了计划生育题材在长篇小说中的空白,塑造了独特的典型人物形象姑姑.在特定历史时期,姑姑既伤害了别人,自身也受到了伤害.年轻时不遗余力地推行计划生育,老来却为此负罪而行.粗暴行为下的姑姑怀有一份慈悲的胸怀,她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忍辱负重,独自背负着那个时代的痛苦.姑姑是一独特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位承担了时代苦难的“神”,在文学史乃至社会学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彬 《社会科学论坛》2011,(12):248-250
许多长翅膀的昆虫是趋光的,在夜里,哪里有光亮,它们就飞向哪里。读书人也像这些趋光的昆虫,书就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光亮。  相似文献   

8.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 ,把语言系统称为语言 ,而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个别言谈称为言语。话语本质上类似于言语 ,是一种被具体化了依赖于具体的上下文关系(小语境 )和所涉及的社会生活背景 (大语境 )而存在着的句子。[1] 叙事 ,本质上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2 ] 一部作品是否坚持儿童本位 ,张扬儿童天性 ,最终体现在作家叙事话语上 ,叙事话语是中介和手段。本文试从《哈利·波特》叙事话语的表层特征———对话 ,深层特质———隐喻和幽默二方面论述其合乎儿童趣味的特点。一、《哈利·波特》叙事话语的表层特征《哈利…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从幼时起,作者就渴望与他人交流,但却总是障碍重重。十几岁时,由于他的怪异表现——回避与他人的目光接触,搞出匪夷所思的恶作剧——他被贴上反社会标签。他就此辍学,浪迹江湖,把自己磨炼成优秀的音响工程师,为KISS摇滚乐队进行了一系列异常成功的爆炸吉他等乐器改装,后自立门户,成立汽车修理公司。直到40岁,才被诊断出患有阿斯伯  相似文献   

10.
刘炽作曲、乔羽作词的混声合唱曲《祖国颂》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音乐史上极为深刻、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结构分析,并结合作者在传统的继承诸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告诫当今的音乐创作者必须重视学习技巧、研究民间音乐,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避免一般化。  相似文献   

11.
<江海学刊>创刊50周年,在全国众多人文社会科学刊物中早已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有重要学术地位和影响的刊物,实在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2.
13.
周谷城先生在《艺术創作的历史地位》一文,随后,又在一系列的答辯文章中,对艺术創作的許多重要問題,提出了明显地同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观点相对立的见解。本文仅就艺术作品中情与理的关系問題,談談我們的看法。一周先生在該文的“創作的历史意义”一节,論述了艺术怎样在社会上发生作用的問題。原文引来虽然冗长,照录以保其眞:  相似文献   

14.
万光治先生的《汉赋通论》(巴蜀书社1989年12月出版)以更新的感受和更深的学术开拓而卓然面世。在此之前,赋学研究领域已陆续出版一些专著,这些著作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对赋学研究都开拓了新的局面。而《汉赋通论》则以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富于论证的逻辑力量为其特色。对汉赋这一文学史现象的研究应视为作者当代价值观念对一种特殊的古代精神生活方式的契入。契入在主干方面是知性的,但它首先还是主体之心对对象之物的感受,唯有感受得新,方能开掘得深。  相似文献   

15.
我知道《学术月刊》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读大学的时候,因为我的老师安徽师范大学的张海鹏教授有一篇文章发表在上面。80年代初,我刚刚踏入学术界,除了北京的几家著名历史学专业类杂志外,自己爱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就是《学术月刊》了。她不仅资格老,学  相似文献   

16.
方方常被当作女性意识不强的作家,其《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也被当作主张无判断、无价值归宿的超性别写作。然而,通过对该作品叙事形式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小说的话语层具有颠覆故事表层权力关系的作用,指向作品深层的性别意义。由此可见,对叙事作品的阐释不应只停留在故事事实的层面上,而应该深入分析作品的表达层,在表达层和故事层的相互映照中把握作品的深层意义,避免对作家和作品的定位偏差。  相似文献   

17.
爱情在隔膜中消逝——重读《伤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抓住"隔膜"二字论述了鲁迅小说《伤逝》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认为缺乏充分深入的了解、存在沟通交流的障碍、不能不愿相互理解等因素造成的心灵的隔膜,最终导致了两人爱情的破灭。  相似文献   

18.
巫术文化曾长期影响着欧洲人的社会生活,到近代早期随着理性的增长和科学的进步才被边缘化,但现代社会的弊端在20世纪暴露无疑,欧洲文化出现重大转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展开了猛烈批判,《哈利.波特》正是借用被理性和科学边缘化的巫术文化对现代社会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19.
《蝴蝶梦》是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该小说中弥漫着浓郁的成长小说的气氛使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该小说成为可能。鉴于此,笔者拟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析该小说中的叙述者我的成长经历,以期达到拓宽解读该小说的视野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该小说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闷与狂》是王蒙最近推出的一部探索性很强的作品,其突出特点和阅读感受是:智慧盛宴,心灵独语,语言狂欢,文体实验。作品重视感觉,倾诉心灵,省却了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且在语言和文体方面做了大胆实验。这部作品以其超乎想象的冲击力颠覆了过于成熟的小说文体,颠覆了小说创作的种种程式和规范,对读者的审美心理是很大的挑战。故对其特点和阅读感受既可以做正面理解,更需要做出合乎情理和实际的辩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