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即颁令将清末的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并由原来的省立改为国立,在全国六大师范区各设一所高师(其中四所由优级师范学堂改成)。1922年“新学制”颁布规定“依旧制设立的高等师范学校应于相当时期内提高程度……称为师范大学”。事实上,...  相似文献   

2.
石静 《天府新论》2006,5(6):123-126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端是盛宣怀于1897年春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盛宣怀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遂“考选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设师范院一学堂,延定华洋教习,课以中西各学,要于明达体用,勤学善诲为指归”。又仿照日本师范学校设附属小学的做法,选  相似文献   

3.
扬州大学     
《学术界》2010,(4)
扬州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综合性大学,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扬州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  相似文献   

4.
<正> 《秋夜草疏图》据说是武昌起义后立宪派首领张謇代江苏巡抚程德全起草劝清帝退位奏章的图记,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写道:“(辛亥八月)二十五日,我和沈恩孚(信卿)、雷奋(继兴)、杨廷栋(翼之),还邀到了张謇同去苏州阊门外惟盈旅馆.张謇受程德全委托,代草劝清帝后逊位奏章,这事保留着一幅《秋夜草疏图》做纪念,我曾题诗一首,收入我的诗刊《苍桑集》.”按,阴历辛亥年八月二十五日,即阳历1911年10月16日,上距武昌起义仅六天.当时,全国还没有一个省区响应革命的.江苏巡抚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立宪派首领起草奏疏请清帝退位,可说够“先进”的了.回忆中有时间、有地点、有当事人,还有图为纪、有诗为证,似乎不容置疑.然而,张謇的《啬翁自订年谱》却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5.
《徽州社会科学》2005,(10):F0002-F0002,I0001
徽州师范学校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校址即原徽州府学遗址。学校渊源于是1905年的徽州府立紫阳师范学堂,现用校名定于1934年,它开创了安徽近代中等师范教育的先河。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师范学府,遥接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新安文脉,近师故乡先贤“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4,(2)
历史上,东南大学曾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誉,这是对东南大学百年来兴学创业的最好诠释。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 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从两江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一种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东大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东南大…  相似文献   

7.
(一)对张謇在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方面的评价问题穆煊同志的《张謇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肇始》一文,较全面地阐述张謇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贡献。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博物馆,他“绝不是一时之兴,也不是为了点缀”,其目的是服务于教育,而其崇高理想是振兴中华,张誊认为,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首先是收藏文物的机构。同时又是一种利用实物来普及教育的手段。他还认识到以举办博物馆抢救祖国珍贵文物,把博物馆的作用、地位提到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在倡办博物馆的同时,张謇开始了中国博物馆学的最早研究。在文物、标本的征  相似文献   

8.
论状元“下海”办实业姚会元张謇,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1894年(光绪二十年)攀上了“科举”之巅,登上了“状元”宝座,之后,却弃仕“下海”,创办实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并从此开一代文人新风。本文拟在张謇“下海”百年后的现实中,探讨评论张謇...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中译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83页有一段话:“毛泽东在师范学校的《讲堂录》里写道:‘宇宙之毁决不终毁也,其毁于此者必成于彼,无疑也。吾人甚盼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愈于旧宇宙耶?”在第393页有一段话:“毛在长沙第一师范时曾在杨昌济教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0.
通州大生纱厂并非是逐步走下坡路的,而是在经营顺利之时,甚至是在其发展的顶峰时出现逆转的。深究其原因,既有张謇认识上的局限,也有经营管理上的偏颇,更有充满变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当时的情况下,外部的环境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生纱厂内外交困,在张謇辞世前不得不由债权人上海银团接管。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代开拓者 ,毛泽东称他为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人物。与一般商人不同的是 ,张謇称自己是“言商仍向儒” ,在他身上 ,凝聚着儒家传统文化和商品意识相溶合的“儒商伦理”精神。研究张謇的“儒商伦理”思想 ,承继先贤的人格风范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提升企业经营者的道德境界 ,培育“现代儒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安兴 《学术论坛》2003,4(4):109-112
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位大实业家 ,却偏偏“言商仍向儒” ,走上了“教育救国”的艰辛道路 ,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无悔奋斗了一生。张謇办学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支撑他办学的动力是什么 ?文章从伦理视角探讨张謇的教育思想 ,旨在继承先贤的人格风范 ,发扬其对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3.
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是湖南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略志》载:“湖南之有学堂,以此为最早,丁酉、戊戍(897~1898)间,有最高学府之称。”时务学堂既是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重要阵地,又是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还是戊戌维新期间全国屈指可数影响较大的几所学校之一。梁启超说:“国中学校之嚆失,此其一也。”时务学  相似文献   

14.
师范教育产生于近代社会。早在十七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就出现了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如1694年,德国就开设过师范学校。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才开始仿照日本建立师范学校。因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部份有识之士认识到“师夷”的必要,并懂得要想利用“西夷”之长技,必须开办与中国古代教育不同的现代教育。而要办现代教育,发展新式学堂,必须有受过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师.于是,中国开始向外国派遣留学生,请外国教习到中国来办学授课。“戊戌”变法失败后,人们对开办新式学堂的要求更为强烈,清政府亦被迫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宣布“废科举,兴学校”,并完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静嘉堂文库《袁氏密函》中发现的袁世凯手批清帝逊位诏书原件,是研究清末民初国体、政体因革问题的珍贵资料。袁世凯在上面进行手批的底稿,既非张謇拟《内阁复电》,又非张謇家藏本《拟清帝逊位诏》,由此可补辞位诏书生成史的诸多缺环。与此同时,这一发现也使诏书中袁世凯、张謇各自思想的分辨成为可能。对"逊位""共和立宪国体""完全领土"话语的发掘,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清末民初五族共和国体建构对民族边疆的统合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灵庚 《云梦学刊》2005,26(1):29-34
在充分运用近年出土的楚简、汉简等文献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对《楚辞》文献中某些疑难问题,如《离骚》“帝高阳”、“三后”、“謇謇”、《九歌》“成堂”、《悲回风》“居戚戚”等作了比较详尽的补证,以做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7.
省教育学研究会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在洛社师范学校举行“三面向与师范教育改革”专题讨论会,收到论文近五十篇。会议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人杰同志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程希贤同志应邀分别作了“国外师范教育改革”和“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来自全省高师、中师和  相似文献   

18.
蒋国宏 《学术探索》2010,(1):121-126
关于张謇农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早在张謇在世之时即已开始,新中国成立后,因受“左”的思想困扰,研究一度陷于沉闷,20世纪80年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研究主要集中在张謇对农业地位的认识,张謇农业思想的内涵、来源及意义,张謇发展农业的对策和举措,淮南盐垦公司的性质和地位,张謇在中国近代农业史上的地位等方面。当前,应打破学科壁垒,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度解读和重新审视,使对张謇农业经济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清末的全国农务联合会,是一个由资产阶级发起并领导的民间社会团体。它的产生,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早在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一些工商界代表人物为推动农业发展、适应资本主义增长的需要,就曾倡导成立农会。如康有为在著名的“公车上书”中,即阐明“吾地大物博,但讲之未至,宜命使者译其农书,遍于城镇设为农会,督以农官……农业自盛。”1896年,南通状元资本家张謇也曾提出创立农会的建议,并具体指出:“农会办处宜分,议处宜合,合处惟上海宜,宜有总会,有会督。”次年,张謇又为请设农会专折上奏清廷,强调创设农会乃“今日标本兼治”之重要措施,“官民一心,逐件经营,必有成效可观。”  相似文献   

20.
张謇从1895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开始,走上了一条“弃官经商”、向工业资本家转化的道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个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包括近四十个企业的大生资本集团。并且在兴办企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经济思想。张謇在1910年左右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他经济思想的中心内容。张謇为什么要提出棉铁主义呢?以往的一些文章曾经提出,这是因为办纺织和钢铁“这两类企业容易得到优厚的利润”。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