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月》为周大夫刺幽王致使宗周灭亡之作,《雨无正》为携王余臣的暬御之臣表达自己面对"二王并立"政治格局时怨忧情绪之作,此五诗皆作于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骊山之难、西周覆灭、卫武公率兵救周、平王宜臼与携王余臣"二王并立"之初,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之前;《都人士》为周大夫美平王自西申东归镐京时万民麕集、观者如都热烈场面之作,《鱼藻》为周平王大夫美平王自西申归镐京后宴享群臣之作,此二诗当作于平王自西申东归镐京之时,在东迁洛邑之前,当周平王元年(前770年)顷。上述四诗,皆作于西周覆亡之后,平王东迁之前,即平王仍都于镐京之时所作,皆属西都之雅。  相似文献   

2.
冯.赖特(Gerog Henrikvon Wright,1916~2003),20世纪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于2003年6月4日去世。德国教授乔治.米格尔(Georg Meggle)主持编辑《冯.赖特纪念卷》,邀请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因为从1996年开始,直至冯.赖特去世之前,我与这位伟大人物发生了密切交往,甚至可以说,建立了某种私人友谊。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冯.赖特那里做访问学者一年;我接到他的最后一封信是2003年2月20日,这距他最后去世仅132天;我撰写了专著《冯.赖特》,1998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我主持编译了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200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如此等等。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概述了与冯.赖特的交往,披露了他给我的27封信中的11封信,并把下述两者作为附录:一是1997年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对他的访问记,二是他为我主持编译的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所写的序言。我认为,这些东西具有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冯.赖特的思想、学问与人格魅力;就我个人来说,写出这些也是为了寄托我对冯.赖特教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并留作永远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与列夫·托尔斯泰齐名的俄国作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他是“第一个伟大的小市民小说家。”高尔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争辩的,就艺术表现力来讲,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社会心理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其主要作品有:《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罪与罚》。 今年11月11日是陀氏诞生160周年,2月9日又是他逝世100周年,苏联将广泛开展纪念他的活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的重大节目表中也列入了这位作家的纪念日。苏联《外国文学》杂志今年一月号刊登了该刊为纪念陀氏而举行的座谈纪要,发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纪念马克思,最重要的是学习他所创立的科学的世界观,以指导我们今天的“四化”建设。 马克思的世界观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是这一过程开始的标志。在《批判》一书中,马克思第一次自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李建成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包括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①他在早期的革命活动中,就开始学习、研究伦理学,并作了大量的笔记和批语。后来写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反对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有(?)字,初欲释如改卯之改,杀也,以其可视作从已从文(后悉李亚农先生亦释改);然《说文》有(也攴)字,云“读如施同”。朱注:“当从它声,经传皆以施为之。”它,也皆蛇虺之象形(也为女阴之训后起),支者持杖以扑杀之也。如是爰知于省吾、陈梦家二先生释施文不可易(分见《骈枝》3.46;《燕  相似文献   

7.
论荀子的礼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荀子在阐发礼的起源时,注意到了礼所包含的相应于法的规范功能,从而异于孔盂对其道德教化功能、对其与血缘关系相联的那样一种脉脉温情的强调。他认为礼的社会功能涵盖了人生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荣辱》)所以“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议兵》)。这种意义上的礼与法密不可分。荀子称礼义为“治之始”(《王制》),而法为“治之端”(《君道》),“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成相》),“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道》),这些强调的都是礼与法的一致性,他并由此提出了“礼法”的范畴:“故学也者,礼法也”(《修身》),“礼法之大分也”,“礼法之枢要也。”(《王霸》)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史学工作者就胡汉民的评价问题作了讨论。有的同志通过评述胡汉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活动,认为同盟会成立前,胡汉民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同盟会成立后,胡汉民担任本部秘书、评议员,又主编《民报》,在《民报》第一号上,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揭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而在第三号上,发表了胡汉民写的《民报之六大主义》,其中前三条:(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体;(三)土地国有.首先完整地阐述了三民主义。由他主编的早期《民报》,通俗、明白地宣传了三民主义,奠定了与保皇派论战胜利的基础。从一九○七年初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前,胡汉民随孙中山赴南洋,担任南洋支部长、南方支部长,参与策划领导了南方各次起义和南洋与保皇派的论战,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代理孙中山的工作,成为这一时期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胡汉民任广东都督后,又组织北伐,改选广东军政府,对发展全国革命形势,巩固广东政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辛亥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礼乐志》云: 文收既定乐,复铸铜律三百六十、铜斛二、铜秤二、铜瓯十四、秤尺一。斛左右耳与臀皆方,积十而登,以至于斛,与古玉尺、玉斗同。皆藏于太乐署。(中华书局版一册461页)《通典》所载张文收铜律为三百五十六加所亡之九管,共三百六十五管,合周天之数。《新唐书》作“三百六十”,疑误。但从二段文字中,皆可明确看出:张文收律及斛,与古玉斗、玉尺皆相符同。  相似文献   

10.
对于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思想家章学诚,今天的史学界并不陌生;但在美学领域,人们对他显然所知甚少。然而,在章学诚的历史观念和文化意识之中,隐藏着他对中国美学的深刻反思。这集中反映在他的主要著作《文史通义》一书中。 章学诚指出:“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烺烺,如锦工绣女之矜夸采色已也。富贵公子,虽醉梦中,不能作寒酸求乞语;疾痛患难之人,虽置之丝竹华宴之场,不能易其呻吟而作欢笑。此声之所以肖其心,而文之所以不能彼此相易,各自成家者也.”(《文史通义·文理》)  相似文献   

11.
傅山(1607—1684)是我国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对“理”进行了详尽的历史考察,研究了先秦诸子论“理”的涵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宋明理学之“理”进行了批判。 傅山对先秦典籍、著作中之“理”的考察,从现有的材料看,至少有以下几种: 一是《尚书》:“《书》为帝王治世之本,而不言理字。惟《周官》则有‘燮理阴阳’一字”。(见拙作《傅山手稿一束》载《中国哲学》第十辑)又说:“唐虞之《书》无理,而《周》始有理,日燮理。”(《傅山读书笔记·圣人为恶篇》) 二是《诗经》:“不知三百篇中有几理字?”(《傅山手稿一束》)此时傅山尚未考察《诗经》。以后不久,傅山说:“《诗》咏性情,而用理字者,但‘乃疆乃理’之类,三四见,皆不作道理之理用。”(《傅山手稿一束》)  相似文献   

12.
孙奇逢是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在认识论上他主张“求理于心”(《日谱》卷27),说“欲识本心,须撤私欲”(同上卷33)。这明显是内向识心的直觉认识论。但是,他在展开论述时,却又提倡外索,认识客观世界,提出不少合理命题。 一、“以思为主” 心学大师孙奇逢认为,人有感官接触世界,有心官思索其理。 且就感官的职能而言,孙奇逢说:“从山者所见皆山,从水者所见皆水。”(《夏峰集》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第261页)是说,有耳能闻声,有目能见色,有鼻能嗅气,有口能尝味。但是,只靠个人感官,有很大的局限。他说:“欲以一耳一目而搜罗三百年数千里之人物不亦难乎?”(《畿辅人物考》卷8)倘若集众人之耳目,则能闻声广,见色宽。“惟能合天下之耳目,为目而明;合天下之耳,为耳而聪。”(《读易大旨》卷1)视野扩大了,就能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相似文献   

13.
革命先驱者李大钊,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五四运动中最有影响的领导者,他的一生献给了壮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五四新文化革命运动时期,他以卓越的文章和诗歌点燃了耀眼的火炬,照亮了当时的文坛,推动着新文学的发展。鲁迅先生曾经赞颂过:“他的遗文都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大钊同志的一生,就是一首烈火般的光辉壮丽的诗篇,他的诗篇至今闪耀着火炬一样不灭的光辉。 李大钊的诗作,在白色恐怖中,散失了不少,保留下来的只有二十五首。其中旧体诗十九首,白话新诗六首。旧体诗多发表在1913—1918年的《言治月刊》和《言治季刊》上。 这些旧体诗是:《送别幼衡》,《登楼杂感》(二首)、《题蒋卫平遗像》,《哭蒋卫平》(二首)、《吊圆明园故址》(二首)、《咏玉泉》、《有感》、《岁晚寄友》、(二首)、《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送别相无》、《太平洋舟中咏感》、《寄霍侣白》、《筱舫、寿山将往阿尔泰,诗以赠之》、《前意未尽更赋一律》、《复辟变后寄友人》等。他把这些旧体诗统称作《筑声剑影楼剩稿》,寓意是深刻的,它既没有旧诗中骚人墨客的吟风弄月,也没有绵绵汩汩消沉的个人遗怀,而是满含悲愤、深沉凝重的筑声,闻鸡起舞的刀光  相似文献   

14.
忽培元同志是国务院研究室来大庆的挂职干部,任市委副书记(正厅级)。他还曾经担任过延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作为一个现职的地市级领导,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曾著下《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难忘的历程》、《延安记忆》等十多部作品。歌颂革命历史,记录改革进程,塑造艺术典型。但是写诗,特别是写长诗这还是第一次。如同他在延安工作时间,满怀深情地讴歌延安一样,他来到大庆后,为大庆的一次辉煌创业历史所感动,为大庆正在进行的蓬蓬勃勃的二次创业实践所振奋,他把写报告文学、随笔、杂记的感怀,转化为写诗的创作激…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朱谋(土韦)在他的《骈雅》自序中,对联绵字作了比较恰当的解释:“联二为一,骈异而同;析之则秦越,合之则肝胆。”得到这一认识,是有个历史过程的。汉代人解释联绵字,就不知联绵字的特点,仍然把上下字当作两个词素来分析。如《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滌场。”传曰:“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滌扫也,场工毕入也。”王国维作《肃霜滌场说》云:“肃霜、滌场皆互为双声,乃古之联绵字,不容分别释之。”又如《礼记·乐记》:“煦妪覆育万物。”煦妪也是联绵字,写法多样,有温恤、喜悦义。但郑玄注曰:“气曰煦,体曰妪。”相差如秦越矣。又如“扶摇”,旋风也,急读为“飙”。但《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云:“扶,攀也;摇,动也。”皆望字而妄生意,不知联绵字义不在形而在音,音肖则字形可不论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八四八年就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共产党宣言》,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前,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一八九九年二月,基督教传教士在上海办的《万国公报》第一二一期,李提摩太的一篇译文中提到:“其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按系德人)马克思也”。同年四月,第一二三期刊登的《大同学》一文中提到:“德国之马克思,主于资本(指《资本论》)者也”。这是目前所知,国内中文刊物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的名字和他的巨著《资本论》。此后改良派人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一九○二年的十八号上发表的《进化论者颉德之学说》称:“麦客士(即马克思),日耳曼国社会主义之泰斗也。”但是他并没有介绍马克  相似文献   

17.
一、为华夏民族独立文明创立的永世准则1 在吸收输入外来思想学说的同时 ,不忘本来民族的地位2 再度申明夷夏之大防3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二、为出现超过“贞观之治”的光辉时期而讲学授业三、贬斥势利 ,尊崇气节本文为纪念恩师陈寅恪先生诞辰 110周年而作。弟子王永兴敬述寅恪先生在 1964年夏所作一文 (《赠蒋秉南序》 ,见《寒柳堂集》)、三诗 (《甲辰四月赠蒋秉南教授》 ,见《陈寅恪诗集》)是了解寅恪先生一生最重要的文献 ,妻李锦绣在以《圣籍神皋寄所思》为题的论文 (见拙著《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的代序 )中 ,对寅恪先生的一文三…  相似文献   

18.
一曲心灵剖白的歌——评白朴词《天籁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元曲大家。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杂剧与散曲作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词人,是元代词坛的代表作家。然而近七百年来,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的杂剧与散曲,而对他的词作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近代学者王国维甚或认为白朴“所作《天籁集》,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人间词话》)。辛弃疾词工意境,而王国维论词又唯重“意境”二字,故其推重稼轩。白朴词篇篇“皆自肺腑流出”,率意而为,真实自然,可谓是“我手写我心”,因而同样具有独特的价值。王国维贬低白朴词作,未免失之偏颇。这里,让我们追寻白朴的心理轨迹,欣赏一支坦诚真率的心灵之歌!  相似文献   

19.
《共和国之魂》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俞向党《共和国之魂》(以下简称《魂》)是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风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而创作的系列电视专题片,由江西有线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广播电视厅、上海广播电影视局、...  相似文献   

20.
颜元(公元1635年—1704年)是我国清初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批判家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杰出代表。颜元针对程、朱、陆、王的“理在气先”、“理为气主”和“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唯心主义理论,提出了“理气融为一片”(《存性编》卷二)和“理即气之理”(《存性编》卷一)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颜元认为,气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原,理是万物所以然的规律,没有离开气而单独存在的孤立之理,理“无非是气之理也。”(《存性编》卷二)有气则有理,无气则无理。颜元依据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宇宙观,建立了他的人性论。颜元认为,人禀气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