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兼具出版文化功能,它是藏传佛教文化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上特殊的形态。文章从藏传佛教寺院的佛典翻译、典籍出版、文化传播三个方面分析了藏传佛教寺院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寺院文化是西藏佛教文化的主要存在形态和外在表现形式.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寺院文化,对于实现藏传佛教的现代转型,促进寺院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和正常发挥,促进西藏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弘扬西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寺院僧侣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历史上还曾出现过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寺院茶会。因此,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僧侣的茶俗,可以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规模庞大,寺内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完善,成为格鲁派的势力中心,在藏区有重要的影响。探索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的发展模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1724年,清廷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加强了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整顿和管束,其中关于喇嘛衣单口粮的规定,就具有控制藏传佛教寺院经济、限制寺院规模的作用。虽然青海的藏传佛教寺院并没有完全受衣单口粮规定的限制,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寺院的兴衰。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寺院在四川藏族聚居区分布十分普遍,其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呈现多样化.本文在从藏族史书与佛经中查阅其外部空间理论缘由的基础上,阐述了四川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外部的空间模式,并从四个方面解析了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成,以及其空间形态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之后,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藏传佛教僧尼的养老问题也是目前面临的一道难题。我国目前推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老年朋友的认可。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借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尼姑"居寺养老"的可行性作专项研讨。研究发现,"居寺养老"需根据寺院实际情况,因寺施策,将年轻尼姑纳入服务队伍,加之政府资金扶持,先试后推,妥善解决僧尼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随着西藏与汉地交往的深入和频繁,藏传佛教在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在汉地的大量兴建。以成都白岩寺为例,文章主要从藏传佛教建筑的材料选择上注重继承藏地佛教建筑的历史传统和古代优秀的建筑思想,色彩搭配上注重对佛教传统内涵的彰显,装饰艺术上突出对宗教教义弘扬等角度出发,探讨汉地藏传佛教建筑作为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历史实物见证,其所呈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丹是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也是喜玛拉雅地区受藏传佛教制度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不丹境内藏传佛教寺院众多,也存在不少体现西藏制度文化影响的宗堡建筑。这些建筑除与藏式建筑基本形制和功能相似之外,不丹的藏传佛教建筑还表现出受尼泊尔宫殿建筑文化影响的本地化风格。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汉传佛教"藏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我国西北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河西走廊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也就自然受到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从而出现了部分汉传佛教寺院改宗为藏传佛教寺院的“藏化”现象,这种汉藏文化的合流现象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不断地促进着民族间的融合、壮大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区建立学校教育体系之前,藏族天文历算的主要传承机构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的时轮学院,即"丁科尔扎仓",该学院在继承和发展藏族天文历算、培养历算人才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拉卜楞寺和塔尔寺的时轮学院历史久远,堪称藏族科技教育史上的奇葩。以历史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概述藏族天文历算在寺院教育中的传承历史、现状以及原因等,旨在了解这一传统文化在寺院教育中的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佛教由尼泊尔、印度、汉族地区三路传入西藏后,经与当地传统的苯教斗争、融合而产生的独具特色的宗教流派。自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代起至近现代,藏传佛教历经演化,不断扩展,全面渗透于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地域上扩张传播至四川、青海、甘肃、内蒙、云南等地,甚至飘洋过海传到欧美等外邦之地。在藏族社会里,曾长期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经济上确立过寺院农奴经济制度;文化上藏传佛教包容了哲学、教育、美术、天文、地理、医学、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藏民过去的思想与行为无不学制于佛教。因此,要了解藏族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包括接受了藏传佛教的蒙古、裕固、土族等少数民族的教育),就必须研究藏传佛教的教育(亦可称为寺院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内地不少大中城市虽缺少藏传佛教寺院载体和传统信仰积淀基础,但少数城市居民通过人际交往、寺院朝拜等渠道接触藏传佛教,皈依上师,成为了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信众主要依赖微信、网络、新媒体进行组织宣传、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典学习、持诵咒语、叩拜供佛和捐赠寺院等信仰活动。西安市藏传佛教信众主要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中青年知识精英群体,皈依上师主要为川、青寺院的高僧、堪布或住持。信众与上师之间虽然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但是严格依照上师讲法课程及修法内容念诵叩拜,通过网络教室集中研习佛经课程,希望通过上师的指引加持和个人修行获得圆满成就。  相似文献   

14.
明代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甚多.蒲文成先生主编的《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一书对此已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尤以对清代创建寺院的记载最多,也有相当数量的明代或明代以前创建寺院的记载.但是,该书主要依据的是清代以来的《安多政教史》、《西宁卫新志》、《青海记》以及寺院保存的部分寺志和当地的口述历史,而不是明代史籍,这对于确定上述寺院是否为明代所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依据《明实录》等史籍中有关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的记载,对明代西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略加考补.  相似文献   

15.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仅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位制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对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诸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五大教派的寺院教育的特色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民俗学和体育学的基本观点,揭示了藏族寺院民俗体育文化产生和形成的人文及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及其意义。指出藏传佛教寺院民俗体育文化是在宗教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得到待承的。而发展则需要寺院在进一步开放的基础上引进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并结合卫生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增进健康、娱悦身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藏传佛教寺院及其僧侣的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但在指称这种经济现象时,学术界同仁的用语不尽相同,有的叫"藏区寺院经济",有的叫"藏族寺院经济",有的叫"喇嘛教寺院经济"……概念上明显有欠规范和一致.笔者经过推敲认为称"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最为贴切,并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本文从活佛体系、僧侣队伍、信教群体、寺院组织形式、寺院经济、寺院教育等方面入手 ,对新时期藏传佛教的状况与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到现代——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养老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社会转型,养老模式亦经历着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与融合。笔者立足于养老文化,研究传统养老文化遭遇的困境,深入挖掘养老文化嬗变中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伦理等因素,尝试以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建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养老文化,为养老政策提供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