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来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学家的分工思想,它最早萌发于马克思中学毕业时期,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此后,这一理论逐渐走向成熟。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不仅超越了以往经济学家的研究视域,而且形成了唯物史观分工理论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形成并阐述了"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恩格斯的"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开创了分工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如果把从斯密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理论整合,可以形成"分工实践环";恩格斯的"全面才能→自由分工"思想有三重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的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当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唯物史观,质言之,就是从物质资料生产出发、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互动为内因来说明和深析社会历史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理论。二者构成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方法,并以思维着的形式蕴涵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深层逻辑当中。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手稿的写作和唯物史观的形成是共时性的。  相似文献   

4.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主要成果,是马克思在《手稿》中赖以探讨新世界观的基本理论。正确评价这一理论,对于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尤其是揭示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过程,辨别唯物史观的真谛,是不无裨益的。一毋庸讳言,异化思想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重要线索,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不能回避对这一线索的考察。概而言之,它与马克思的“两度转变”、三个阶段相一致,其演变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唯心主义异化论阶段、唯物主义异化论阶段、过渡性的劳动异化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对原始社会的家庭思想非常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家庭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唯物史观的应有内容。艾思奇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思想作了具体阐述。归纳总结其家庭理论的成果与缺失,对于还原唯物史观发展的历史,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家庭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内在逻辑进程中,主要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始终。通过对青年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劳动概念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是一场围绕《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所展开的争论,作为这场争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话语的批判、吸纳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 :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 ;《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 ;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和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支撑;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基本内涵、理论及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恩格斯则参与了这一伟大发现中许多重要的工作,唯物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其中,分工、交往、和谐三个范畴的形成与演进以及这三个范畴之间内在的、辩证的统一,构成了唯物史观的一个理论条链。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与现当代人类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就会发现,"分工"与"交往"是这个理论条链的重要两环,通过"分工"与"交往"又可以导出这个理论条链的另一重要环节——"和谐"。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克思晚年对唯物史观的主要贡献景中强马克思晚年(主要是指《资本论》发表以后至逝世前的若干年),是他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针对着唯物史观中的薄弱环节,抱病对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进行了理论研究,写下了三万多页的读书札记和笔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包括 ,分工制约着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和国家等 ;分工包含的矛盾只有通过消灭分工来消解。剖析这些思想及其实质 ,是研究全球化 (或社会化 )、腐败以及国有企业改制等问题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产生以来,研究它的学术著作不断出现,而陈先达同志的新著《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以下简称《走向》)却以非常新颖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向》作为一本考察马克思历史观形成和发展的学术专著首先思考的是科学历史观的理论前提。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满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作泛泛的论述,而《走向》一书则把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前提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提出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的劳动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成为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这一生成过程是伴随着唯物史观理论完成的。劳动生产力向人回归的理论历程,是马克思思想嬗变的转折点。这一切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体系的最初文本。生产力概念的生成,始于经济学批判,源于共产主义理论要求,生成于哲学的科学阐发过程。把生产力理解为唯物史观的基础概念,使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光辉的日出。虽然恩格斯谦逊地把这一伟大发现归功于马克思,但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全面地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的实质作了经典性的表述。这个《序言》的思想,后来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唯物史观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也是紧密相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在反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完全有理由说,唯物史观的这些理论成果,在《反杜林论》中都得到了详尽的阐述。《反杜林论》是对唯物史观发展三十年来(1846年—1876年)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一个卓越的总结。正如恩格斯说的,唯物史观的“大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的形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在这一过程中,“自发分工”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自发分工”的逻辑建构,马克思在存在论层面上阐述了意识形态产生、形成和终结的过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存在论”策反.马克思认为,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它源起于“自发分工”;它的真正内涵是“活动”;它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它的终结之途径是“革命”而非“批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方法。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离开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唯物史观。今天我们要深化和发展唯物史观,同样必须关注"世界历史"的研究。"世界历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推进唯物史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思维方式的调整和转换、原有理论研究的深化、新研究课题的发现和确立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要对社会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作出深入的理解、深化社会历史认识,就应当充分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论述了分工制约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和国家;分工包含的矛盾只有通过消灭分工来消解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形态》中的分工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下存在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范畴的提出可以追溯得很早。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凡引此书处仅注页码)中,对这个范畴作了新的表述,其中蕴含着唯物史观这一新世界观的最初思想。无疑,弄清这个范畴的含义,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了解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建立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产生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时期,形成于《巴黎手稿》的完成。马克思对法哲学的研究源于对物质生活关系的探讨, 在政治经济学中最终找到答案,这一时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时期,也是马克思法哲学 的创立时期,途中未经费尔巴哈的影响,而是他独立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①而唯物史观的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形态》则是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从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