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的不断深入,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文化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对近代青海藏族婚俗文化意蕴的阐释,描述和分析了青海藏族在现代化转型时期婚俗文化对其生育文化变迁和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藏族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与藏区社会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的信仰文化随着藏区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十年来,藏传佛教的政治作用,寺院经济结构以及群众的信仰观念、程度和信仰方式等均发生明显变化,而这种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充分反映出藏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拉萨市藏族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目的受到社会经济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在向以情感为主导型的现代生育阶段发展:家庭收入越高的妇女越看重工具性目的,个人收入对妇女的生育目的却没有显著影响;有配偶同住的妇女减少了孩子的工具性目的,对婚姻满意的妇女减少了对孩子带来爱的需要,但又害怕不要孩子受到非议;有有报酬的工作的藏族妇女比较重视孩子的工具性目的和情感目的;常住藏族妇女的情感目的比流动妇女大.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已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新媒体已全面进入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2015年拉萨藏历新年期间,调研组以藏族新媒体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媒体使用与藏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探讨"媒介化"对藏族传统节日文化变迁的深远影响,并进而思考,藏族社会的"媒化"是否会改变其民族的族群属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西藏地区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藏族传统文化人文旅游资源,作为藏族生产、生活的活态人文旅游景观更是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西藏旅游不断发展,国内外游客大量进入,可能会对当地文化带来影响,进一步影响藏族传统文化个性和特质的保持。因此,以藏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加大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才能实现西藏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考古发现,对藏族先民的生存方式、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的表象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描述,同时依据反映藏族先民物质生活及精神世界的古岩画,描述了雍仲符号的演变过程,进而展示了藏族先民们对大自然和宇宙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陇南白马藏族难题故事是以“解难题”为核心的故事,藉此表现白马藏族的聪明才智和征服自然、战胜自我的决心以及谋求自身幸福和实现美好愿望.其主要有巧女解题、长辈虐待、异类(穷汉)娶妻等母题类型,它们艺术地隐喻了白马藏族广大民众善恶相报的道德诉求和崇尚诚信的伦理考量,并折射出了他们朴素的社会正义感及其所倡导的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西吴城民间信仰神灵众多,主要有万寿宫许真君信仰、睢阳庙张令公信仰和顺济龙王庙龙王信仰等。解析吴城民间信仰文化,有助于探讨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有机互动,认知和了解吴城民间信仰神灵的主要社会功能。由此,以民间信仰文化为视域,建构吴城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打造吴城民俗主题生态园、庙会民俗文化节和建设吴城历史展览馆,符合时代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
10.
民国建立以后,青海省政府加强了对青海藏族游牧区的管理力度,其基本方式是任免部落头人,取消部落的治民之权,废除寺院的政教合一体制,重组部落等.伴随着这一过程,青海省政府的行政治理权在藏族游牧社会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认为,"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可持续发展"与宗教信仰之间更是无法建立某种关联,宗教信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只能是对立的、排斥的关系。但是,通过对四川硗碛藏族乡在"集体化以前"、"集体化期间"、"集体化以后"三个时间段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传统所想象的那样: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聚居的地区,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理性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按照"天人合一"藏传佛教生存理念整合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本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认同与社会控制是中国民间信仰功能的重要体现,许真君信仰始于晋,历经南北朝、唐宋至明清时期,许真君信仰不是消沉而是呈现高涨,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神灵。许真君信仰历千百年而兴盛,究其原委主要是广大民众对许真君文化认同的因素,在此文化认同的背景下潜移默化地转向为地方社会控制的影响力,教化百姓,慰藉民心,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将卡西尔、苏珊·朗格、洛特曼、格尔茨等人的符号学理论用于对哪吒形象的文化解读。力图从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两大维度,立体认识哪吒形象的符号学意义,并运用发生方法学的方法,详尽剖析哪吒文化中的神格定位,分析其传播过程的符号发生机制,并相应考察其在传统文化继承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涵与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战乱、逃荒等原因,甘肃临夏、和政、临潭等县的一部分汉族人,"逃难"到甘肃洮河流域的许多藏族村落,而对这部分汉族移民的生活状况,学术界却很少给予关注。文章以洮河流域卓尼藏族村落GL村为研究个案,对其村落中八户汉族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了深入调查,从根文化意义的角度梳理并分析这部分作为异乡、异族在藏族村落里遇到的各种适应性困惑,以期为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在移民的生存与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微观的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生育文化是基于人们的生育行为和实践所形成的一套意义体系,涵盖了人口再生产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议题,更是考察社会再生产机制的切入口之一。文章从生育知识、生育目的以及生育性别偏好等方面入手,分析认为新疆阿克苏、喀什地区的生育文化是以宗教为基础的、有别于现代医学观念的一套观念体系。旨在说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当地生育文化的变迁对社会再生产机制产生的内在影响,同时也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具体地方和族群对灾难的认知有其独特的经验,这种本土性的灾难感知往往也是嵌合于其社会结构之中的。关注于三岩地区藏人的碉房建筑,本文通过分析碉房的功能与意义,指出三岩藏人关于灾难的认知体现了三岩当地独特的社会结构,正是当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独特反映。  相似文献   

17.
法人类学的基本观点是用法律多元主义的观点去解读社会法律现象,其特点是克服了传统法律观对待社会法律现象所带来的认识和方法上的局限性。在法律多元论的视野里,抓咱村的民事规则都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册俄”(部落)、“杂俄部”(宗族)、“比古把”(兄弟会)等是存在于舟曲藏族村落中的三类民间组织。它们是藏族村落中由村民自发或原发地形成的处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是以服务和互利为目的结合成的民间社会团体,它们的职能几乎囊括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它们的特征、关系的深入研究,探寻其在藏族农村传统社会及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具有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典型特征,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突出。资源型文化产业是利用文化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的主导门类和产业类型,其特点是投入少、风险低、回报快,并且同旅游业形成相互带动的关系,比较符合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中,存在着热衷于打造人工文化景观和文化复制物的做法,满足人们廉价的审美需要,而对真实形态的文化资源利用重视不够,体现出较强的政绩色彩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我国应走出资源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推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摘要]“戎亢”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霍尔藏部落普遍存在的“公房”。它是当地藏族群众举行日常宗教活动、节日聚会、解决纠纷的场所。目前,麻当乡“戎亢”处于新旧建筑形式交融并存时期,本文拟通过分析“戎亢”的建筑文化内涵及公共空间意义,探讨“戎亢”与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契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