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基本军事战略是“大西洋第一”。许多研究文章认为,“大西洋第一”战略在战前很早以来便是美国一贯不变的超稳定的战略。我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其实,美国军事战略经历了从太平洋战略到大西洋第一战略的转变。人们习惯于首先从经济角度来解释美国的“欧洲第一”战略。诚然,美国战前输出的最大市场在欧洲,亚洲排第三位,国外投资,欧洲也远多于亚洲,美国将其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本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却并非毫不重要,在美国的输入品中亚太地区有时还超出于欧洲,1939年的比例是7.3:6.2,而且亚太地区将是潜力极大的市场。这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给美国军事战略重心所在提供了经济的基石。如此看来,两洋都具备美国战略重心依凭的经济总前提。因此,简单地从经济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二战中美国的欧洲战略是其外交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方面。 1 943年 8月是美国欧洲战略实施的界标。此前的战略具有“迂回”的特点 ,而与政治的关系更多地反映了英国的政治利益。此后的战略则体现了直接进攻性和遏制性这样的两重特征 ,目的主要服务于美国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3.
美欧对安全威胁的共同认知和安全利益的一致性是大西洋联盟赖以建立并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而美国作为盟主,其全球战略重心的定位与转移则是影响联盟稳定及美欧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冷战期间美欧有着共同的威胁认知和一致的安全利益,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亦奉行"欧洲优先"战略,由此确保了大西洋联盟和美欧关系的稳定。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渐从欧洲向中东、亚太地区转移,这给原本以维护欧洲安全为主要使命的大西洋联盟造成强烈冲击。特朗普执政后进一步收缩全球战略,加速推进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战略重心东移,导致美欧安全利益分离加大以及双方对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美国优先"主导下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大西洋联盟具有离心力和稀释作用,促使其日趋松散化,甚至有滑向某种松散的交易联盟的风险。未来大西洋联盟或仍将持续,但由于存在内部缺陷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在蜕变中走向衰落的长期趋势将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全面控制西欧,同苏联进行对抗,建立世界霸权地位,以北大西洋区域国家加强“合作”为名,在西欧积极推行了北大西洋战略。这一战略赖以存在的前提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对于美国来讲,北约组织不仅是它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它控制、拉拢西欧,维护在西欧“领导地位”的主要纽带。因此,战后美国北大西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紧紧围绕着使西欧和美国结为一体,在服从美国利益的前提下同苏联进行争夺而全面展开。战后以来,尽管美国的战略态势、战略处境和战略地位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是美国控制西欧,同苏联争霸的对外战略始终是没有改变的,只不过在手段、方法上有所转换而已。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心,正从环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苏联、东欧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东移;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则把开辟新的市场(包括中国大陆)作为经济发展的出路。作者认为,面对世界经济活动中心东移的形势,我国应该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北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先向东北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6.
“先发制人”战略是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之要核,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布什政府对“9·11”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也印证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而伊拉克战争又是此战略的首次实验。“先发制人”战略的确立,意味着美国进行了自冷战后的最重大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表明美国在某些场合已经放弃了在冷战时期所奉行的“遏制与威慑”战略,已经并必将对国际秩序和机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战略态势的变化和亚太经济的崛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开始东移,提出了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宣称美国要“重返亚洲”到2012年6月帕内塔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在于确立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发制人”战略是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之要核,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布什政府对“9·11”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也印证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而伊拉克战争又是此战略的首次实验。“先发制人”战略的确立,意味着美国进行了自冷战后的最重大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表明美国在某些场合已经放弃了在冷战时期所奉行的“遏制与威慑”战略,已经并必将对国际秩序和机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谈到美国英语及英国英语,很多人认为美国和英国是同文同种的国家。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既不同文,也不同种。美国是一个人种极为复杂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美国历史告诉我们英国殖民者真正开始成批地越过大西洋,定居北美洲,是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后期。早在此之前,美国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了来自欧洲的殖民者。美国(America)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0.
亚洲的复兴?     
当欧洲周密考虑北约组织扩张及统一货币问题的时候,亚太地区还在继续回避建立多边组织,认为其过于西方化而不适应亚洲。由亚洲经济奇迹而产生的关于“亚洲价值观”的论争,涉及亚太地区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现存模式问题。亚洲模式的支持者认为,与欧洲欣赏的较正式、法律化的模式相比,以协调一致为基础的非正式结构更符合亚洲实际。由于  相似文献   

11.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支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肯尼迪政府的政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支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又对英国的加入提出了条件。政策的双重性源于美英两国战略的差异。这一双重性的政策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标志着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由“支持欧洲大陆一体化”转向“支持大西洋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由“相对无条件支持”转向“有条件支持”,政策反映了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布什将在 2 0 0 2年秋向国会提交其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正式公布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的“先发制人”战略 ,这一新战略标志美国战略思维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探讨“先发制人”战略的形成过程及其概念初步界定 ,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考察了影响“先发制人”战略形成因素。文章认为 ,“先发制人”战略一旦实施 ,将对美国安全战略和国际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鹏 《今日南国》2013,(9):25-26
今年8月2日,美国《外交杂志》刊文呼吁美国政府在军事战略的制定上要更加审慎,文章认为美国正在实施的“空海一体战”战略将会诱发东亚地区更激烈的军备竞赛,并出现不稳定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八路军在抗战初期的作战形式究竟怎样看待,这不仅是一个尊重历史实际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于确定党的军事战略转变实现的问题。为便于论述起见,这里有必要将党的由国内正规战争到抗日游击战争战略转变的历史发展过程首先作一简单说明。有的同志撰文认为,党的军事战略转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八路军出师到太原失陷”。“第二个阶段:从太原失陷后到晋东南粉碎日寇九路围攻。”“第三个阶段:晋东南粉碎日寇九路围攻之后到三八年六月。”只是到这时,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绿卡政策、英国的新技术移民政策和法国的"优秀人才居留证"政策,被看作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欧洲民族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实施国际人才战略、提高本国经济和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社会政策。欧洲国家的技术移民政策与以往的移民政策相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全球技术移民。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若与作为传统移民国家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相比,其对全球技术移民的吸引力远逊于美国。作为亚洲传统的民族国家——中国,当借鉴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和实施中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和国际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6.
艾森豪威尔政府亚洲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战争结束后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美国的亚洲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 1954年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 542 9/2号文件是新的亚洲政策的纲领。与杜鲁门政府的亚洲政策相比 ,艾氏政府的新政策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 ,在美国亚洲遏制战略中中国已被看成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在实践方面 ,新政策也体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如美国提出了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及“亚洲自由国家经济集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1943年二战战局扭转,美国出于自身全球战略利益的考量将外交政策重心从欧洲转向了亚洲,华莱士访华正是美国“重返亚洲”政策的产物。华莱士访华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并对中美战时和战后的经济合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国民政府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经济军事援助,另一方面美国也收获了一个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的“小伙伴”作为战后经济发展的“新边疆”。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尼克松有关欧洲的战略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以后,尼克松冷静地分析了美国在欧洲所面临的战略形势,明确指出美国必须推出一个适应冷战结束后形势变化的新的欧洲战略,否则就会被欧洲的变化所抛弃.为此,尼克松为美国设计了冷战后的欧洲战略,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以北约为核心的"跨大西洋的大家庭",从而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支配地位并借欧洲之力支配全球事务.尼克松的有关战略设想,如扩大和改造北约、援助东欧国家并把它们纳入西方阵营、加强跨大西洋联盟的建设等等,与美国政府后来的政策实践,基本上不谋而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尼克松外交战略思想的现实性与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革: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和地区进入经济衰退的困境,而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则快速崛起,中国更是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生产国与第一大贸易国。研究认为,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既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经济实力与战略的较量,又是长期以来世界贸易不平衡、国际资本逆向流动与国际经济话语权争夺等三大突出问题的集中反映。研究还认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贡献者和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并实质性地扩大甚至引领国内市场对外开放,同时采取重点突破和以点带面策略促使“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深度融合,保持并推动与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和地区以及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建设性磋商,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合作平台共同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确保世界经济更为开放、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五十多年来,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同亚太地区有牵连,而总的来说,亚太地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亚洲的历史,并影响了美国的社会和国际事务。三十年代初,如果有人谈论美国的“太平洋命运”,或者把美国说成是亚洲的一支力量,那似乎是荒唐可笑的;但今天,这些说法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同时,类似大西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