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一达 《北京纪事》2015,(11):33-34
被摞儿,就是叠好的被子摞到一起。北京的老式家庭,每天都是这样叠被子的,被子叠好后,摞到一起,放在床头,也有人把它叫“被卧垛”,或者写成“被楼”。被子摞到一起,一层一层的像个“楼”,这种比喻,也没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
古索克     
<正>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我已白发苍苍,而那时我还是个孩子。我家乡的人很喜欢听鹌鹑叫。他们常常把关着鹌鹑的韧皮圆笼挂在窗前,然后悠然自得地听鹌鹑唱歌。鹌鹑总是嘹亮婉转地鸣啭: “比其——波罗其!”当我从卖鱼的摊子中间走过时,我常常看到,鱼摊老板一大清早祖露着他那汗毛丛生的胸膛,正在听自己的鹌鹑唱歌。而鹌鹑唱得可真是卖劲!它一声鸣啭,震得旁边铁器摊子上的铁桶都嗡嗡地回响。我不止一次地想:你们为什么不来田野里去听那些自由的鹌鹑唱歌啊!它们每天早晨穿掠过满是露水的田野,一面寻找雌鹌鹑,一面呼唤: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谁,总是热情地道声:“早安。”其中,有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起初反应冷漠。因为,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不是很友好。然而,年轻人的冷漠,并未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了一声:“早安。”  相似文献   

4.
周小平 《社区》2010,(4):56-57
75岁的若木宽子是个有儿有女的老人,但她每天都来托老所。“孩子们工作都挺忙,离得又远,我生活能自理,一个人住没问题。在托老所可以和朋友聊天,唱歌,很热闹,我喜欢这儿”。  相似文献   

5.
胖胖     
我们院子里有个小男孩叫颜颜,大人们都叫他胖胖,可爱极了。只要你见到胖胖,都会觉得他可爱。胖胖很勤快,喜欢动,喜欢帮大人干活。如果你在搬煤,叫一声:“胖胖,来帮我搬煤!”他一定会跑过来,用双手捧起一块煤,就往你家里搬。一趟又一趟,跑得满头是汗。他用手擦脸上的汗,脸上立刻  相似文献   

6.
“春光”,大家都这样叫它,谁也不知道它原来叫什么,只知道它是一种很美的花,只知道用它还可以做“春光馅饼”——我们家乡特产的一种食物,人们习惯叫它“春光”。每当春天到来,春光盛开时,家乡人就提这篮子到田野里采摘春光做“春光”,一家比一家香,一家比一家够味。  相似文献   

7.
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又短又粗的大拇指只有两节,而其他四个指头都有三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五根手指中,大拇指的任务最多,力气也最大,因为它可以随时“站”在别的手指的对面,帮助它们来“干活”。如果它只有一节,就会不灵活,如果它长了三节,虽然灵活多了,但力量会变小,因此,  相似文献   

8.
每天早晨在迎泽公园七孔桥上,常能看到一位提着两只鸟笼,面对湖水唱歌的老人。老人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加上他那流畅而富有情感的歌声,常常引得行人驻足观看。这位唱歌的老人叫廉崇信,今年72岁。年轻时廉老一直在省建工局医院工作,20世纪70年代,廉老响应党的号召,和妻子一起到侯马支援三线建设,离休前任侯马市国营平阳机械厂医院放射科医师。1988年离休后,又回到省城太原安度晚年。廉老的老伴是个中医大夫,他们有两儿两女,孩子们都十分孝顺,家庭温馨和睦,老人晚年很是幸福。当问及为什么天天站在七孔桥上唱歌时,廉…  相似文献   

9.
大便老师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不管是现职、退休了的,或是转行了的,当有人叫你“大便老师”时,你将做何感想?不管你修行有多高,不生气,但是不愉快是难免的吧。我就被这样叫喊过,还不只叫一声。在台北捷运  相似文献   

10.
《新少年》2002,(Z1)
大园的妈妈在切菜时,突然“啊呀”叫了一声,怎么了?原来她不小心被刀切到了手指,伤口很深,血流  相似文献   

11.
王贞虎 《社区》2008,(12):31-31
一天早上,我上街买菜,正走着,忽见一辆自行车从远处飞驰而来。骑车的是个小伙子,他骑得很“野”,一路打着响铃,在行人中快速穿过。 眼看小伙子要撞人了,我大声喊道:“当心!”话音刚落,只听“哎哟”一声,小伙子果然把他面前的一个中年人撞倒了。中年人倒在地上,用手指着小伙子,话都说不出来,看样子,撞得不轻。小伙子见势不妙,正要逃走,就听见周围一片呼声:“抓住他!抓住他!别让他跑了!”没走几步,小伙子就让人揪住了衣领。  相似文献   

12.
大虎是一只花狸猫,也是父亲的挚爱。因它身上带着黄色条纹,叫声低沉而洪亮,大有狮虎之雄风,大家都叫它“大虎”。论年纪,大虎只有4岁,可是它大概知道自己在家里地位很高,总是“倚老卖老”,从不把我这个晚辈放在眼里。每天在家里昂首翘尾走来走去,如果我挡了它的去路,它就站定不动,向我大叫两声“喵呜”,我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农夫,他买了一条狗和一只猫。那只猫“喵——”轻轻地叫了一声,农夫说:“多好听的声音呀,又细声又柔和!”小猫很高兴!  相似文献   

14.
依然 《社区》2004,(8):52-54
母亲啊,儿子叫您一声“妈妈”,泪如雨下。如果你能听到孩子的呼唤,请你用天下千千万万母亲都有的宽广的胸怀,接受你的儿子,给他一个真正的家。  相似文献   

15.
失宠的猫     
过分安逸的环境,有时就像一支慢性毒剂,它会将一个人的热情渐渐消磨掉,并变得平庸无为。有一个有钱的妇人,花了很多钱从宠物店买回来一只波斯猫。女主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丽莎”。每天,女主人都喂它牛奶和香肠,它长得肥嘟嘟的,异常讨人喜爱。为了防止它尖利  相似文献   

16.
“大本嗓”如何改变为“混合声”季玲有些已经变过声的女学生,仍用真声唱歌。这种唱法,大都在中声区或更低一些的声区,很少用头产区的声音,效果一般比较低而粗重,我们通称它为“大本嗓”。充分利用呼吸和共鸣腔体的作用,把头声区,中声区和胸声区融合贯通起来,从而...  相似文献   

17.
以色服人     
有这样一段经典语录:男人婚后夫妻感情就逐渐衰退,一进商场他就喊累,看什么东西他都乏味,你化不化妆他无所谓,你穿什么新衣裳他不理会,你一打电话他就说“正在开会”,每天回家倒头就睡,喝没喝酒他都装醉,有人说这叫爱情疲惫。可是男人对别人老婆也许永远没有审美疲惫。  相似文献   

18.
提起马大嫂,生活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东广街道黄河路南社区里的人们没有不认识她的。马大嫂本来姓范叫范烨,平常好管个闲事,还总喜欢帮人处理家长里短。电视连续剧《闲人马大姐》播出后,大家都觉得范烨这个人和剧中主人公很相似,所以都叫她“马大嫂”。2003年,马大嫂从单位退休回到家后,被居民推荐当了楼长。从此,她每天戴着红袖章,为街坊尽职尽责,成了小区的专业“管事员”。如果谁乱扔垃圾被她逮住,肯定会被她训上一阵,直叫你听得两耳发嗡,连声讨饶,还得立刻把乱扔的垃圾清除掉,这才会放你一马。邻居阳台上晾晒的衣服突然遭遇刮风下雨,马…  相似文献   

19.
刘毓 《社区》2008,(18):13-15
有人说,如果要写一本叫《“哄老婆”学》的专著,得包括“老婆时代学”、“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学”、“色彩搭配学”、“服装造型学”、“皮肤涂料学”等章节。可见,哄老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可以参透。  相似文献   

20.
办公室趣事     
《可乐》2007,(7)
小张特别爱唱歌,平时没事的时候总是曲不离口。“十一”期间,单位组织郊游。在车上,小张又戴上耳机,自我陶醉地哼哼上了。有人起哄说:“唱什么呢?大点声。”小张认为是大家喜欢他唱歌,就洋洋得意地唱了起来。谁知道没唱两句,坐在前面的老王因为忘了吃晕车药,没坚持多久就吐了。见此情景,小张一下就呆住了,喃喃自语地说:“我唱歌有那么恶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