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下MC3T3-E1小鼠早期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蛋白分泌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PIO干预组(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分别干预24、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相关功能蛋白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骨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及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在5μmol/L PIO干预组增加显著(P<0.05)、在PIO大于5 μmol/L~10 μmol/L干预组则降低(P<0.05).干预时间由24 h延长至48 h,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同程度增加,但在20、40 μmol/L PIO干预的两组增加无统计学差别.(2)对照组及各PIO浓度干预干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7%、0.43%、13.0%、48.30%、81.00%;(3)随着PIO浓度从0~40μmol/、L范围内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PPARγmRNA表达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Runx2 mRNA表达量在5 μmol/L PIO浓度组时较对照组增加,在剂量较高时(PIO≥10 μmol/L)随浓度升高表达下降.(4)细胞功能蛋白ALP、OCN的分泌及BMP-2的表达在5 μmol/L PIO浓度组时最高,PIO≥10 μmol/L时,上述蛋白量逐渐下降(P<0.05);随干预时间从24~48 h延长,各PIO浓度干预组ALP以及BMP-2量增加(P<0.05),而OC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的MC3T3-E1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则促进凋亡.PPARγ适当激活可促使成骨细胞通过Runx2增加功能蛋白的合成;过度激活,则表现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的人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MMP-1,MMP-2/TIMP-1,TIMP-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的作用机制.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人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用药前后MMP-1,MMP-2,TIMP-1,TIMP-2 mRNA表达变化.结果 5-氟尿嘧啶在体外能明显降低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IMP-1mRNA的表达;对MMP-1,MMP-2,TIMP-2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 5-氟尿嘧啶可能通过降低TIMP-1的表达,从而使MMP-1/TIMP-1相对比例增加,达到促进胶原降解,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减轻β-淀粉样蛋白所致PC12细胞毒活性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7β雌激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所致PC12细胞毒活性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观察雌激素对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的Bcl~2mRNA及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用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与对照组相比,Bcl~2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Bax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而Aβ25~35加17β雌激素引起Bcl~2mRNA的表达水平较单纯Aβ处理组增高,Bax mRNA的表达水平较单纯Aβ处理组降低。结论17β雌激素在Aβ25~35所致PC12细胞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中,其机制是通过上调Bcl~2mRNA的表达与下调Bax 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胰腺癌细胞株PC-3,观察其放射增敏作用,并对其可能增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PC-3;以流式细胞术(FCM)单抗标记技术检测PC-3细胞的COX-2表达水平;以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及NS-398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以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以RT-PCR分析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表达变化。结果 FCM显示PC-3细胞存在COX-2的异常高表达;MTT实验显示NS-398可显著增强PC-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FCM显示NS-398联合放射组G0-G1期比率上调;RT-PCR显示NS-398联合放射组细胞内P21mRNA表达上调。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增强胰腺癌细胞PC-3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21mRNA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GRGDSP/7E3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酶谱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MP-2,MMP-9活性和mRNA表达。待细胞融合成单层后,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基、静息期血小板、活化后血小板及interleukin-1β(IL-1β),共同培养60min后,洗去血小板,内皮细胞继续培养6h。上清液及细胞分别用于酶谱法检测MMP-2和MMP-9活性,以及RT-PCR分析mRNA表达。结果内皮细胞与活化血小板共同培养后,酶谱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未活化的血小板轻微诱导MMP-2和MMP-9分泌,而活化状态的血小板能显著诱导这二者的分泌,与IL-1β的作用相当;而且还可以见到62kDaMMP-2活化形式。加入阻断剂GRGDSP以及GPⅡb/Ⅲa单克隆抗体(7E3)作用后检测发现,MMP-2和MMP-9分泌减少。与活化血小板共同培养后的内皮细胞表面表达uPAR和MT1-MMP以及上清液中MMP-2的mRN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而静息状态的血小板作用不显著。加入GRGDSP或7E3后,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①活化状态的血小板与IL-1β的作用相当,能显著诱导MMP-2和MMP-9分泌;能明显增高内皮细胞(EC)-uPAR和MT1-MMP及上清液中MMP-2mRNA的表达;②GPⅡb/Ⅲa阻断剂可能抑制血小板在不稳定斑块部位聚集、粘附等一系列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кB信号通路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l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分化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BMP-2体外诱导鼠肌源细胞 C2C12 向成骨细胞分化模型,瞬时转染表达其下游效应物,通过实时RT-PCR 以及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其下游效应物Smadl与核转录因子(NF-кB)及其抑制剂(IкBα),研究 TNF-α和NF-кB对BMP-2-Smadl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TNF-α能够将Smadl(BMP-2的下游效应物)的活性从对照组的2.04倍降低至0.63倍.NF-кB过表达则将Smadl活性从2.04倍降低至0.39倍.蛋白质印迹实验可见,TNF-α能明显降低BMP2活化的C2C12细胞中磷酸化Smadl的含量,而RT-PCR研究发现其并不能改变Smadl的mRNA丰度.结论 TNF-α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其分子机制是通过TNF-α激活NF-кB而降低BMP-2信号通路中磷酸化的Smadl,进而抑制BMP-2-Smadl通路活性而发挥作用.提示持续性的炎症反应能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对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UCP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在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经不同葡萄糖浓度5.5,25,45mmol/L培养后,3T3-L1脂肪细胞干第3,5,7天抽提总RNA,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UCP2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脂肪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在第7天,45mmol/L葡萄糖终浓度培养条件下,3T3-L1脂肪细胞UCP2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5.5mmol/L葡萄糖终浓度培养条件下,3T3-L1脂肪细胞可增加UCP2mRNA的表达(P<0.01).结论 体外培养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对脂肪细胞中UCP2mRNA的表达与调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植物化学保护剂莱菔硫烷(SFN)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作用的抗肿瘤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观察10-100μmol/L的SFN对Caco-2增殖动力学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②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FN诱导Caco-2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lA及其同工型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UGTlA的催化活性.③扫描电镜观察SFN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①30~100μmol/L的SFN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②10~35μmol/L SFN处理组UGT1AmRNA相对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GT1AmRNA表达量与SFN的剂量呈正相关(r=0.79,P<0.01);25μmol/L SFN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UGT1A1(P=0.006)、UGT1A8(P=0.017)、UGT1A10(P=0.008)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30μmol/L SFN作用于Caco-2细胞24h,随着浓度的增加,UGT1A蛋白带的灰度值比值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SFN处理组对杂环胺N-OH-PhIP的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明显增高.③扫描电镜观察,25μmol/L处理组无明显改变,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处理组发生明显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典型者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随着SFN浓度增高,凋亡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植物化学保护剂莱菔硫烷对结肠腺癌细胞株Caco-2的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租时间依赖效应;②小剂量的莱菔硫烷能诱导UGT1A及其同工型UGT1A1、1A8、1A10mRNA表达,UGT1A蛋白表达增加,对杂环胺的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增强;③大剂量的莱菔硫烷诱导结肠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 29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例,在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天,口服200mg/次,每日2次;B组90例,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天,口服200mg/次,每日2次;B组100例,不服用塞来昔布,两组在手术后均不限制使用静脉止痛泵、肌注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及呕吐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第2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第5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天内,A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少于B、C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反应,且超前镇痛仍有适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Mosmann已经用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MTT)比色法检测了纳米TiO2在人肝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可以制备纳米TiO2,它的纳米结构可以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测。我们首先测量纳米TiO2一些基本特性然后深入到肝脏细胞,再在这些细胞增加一些纳米TiO2。利用生物学的方法我们观察并测量肝脏细胞在正常状态下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与对照组对比的结果表明纳米TiO2在人的肝脏细胞的增殖的影响很小。我们进一步发现纳米TiO2对鸡胚成纤维(CEF)细胞的毒性(安全性)的尺度。最后我们首次通过毒物学确定了在100nm和1000nm TiO2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急性力竭运动后不同时间大鼠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和AT2R的表达变化以及心肌细胞凋亡进行研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运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揭示运动影响心脏的分子机制.方法:SD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An=10)和力竭运动组(B,n=30),B组在运动后又分为3个亚组即0h、6h和24h处死组.运动组大鼠进行运动速度为(25±2)m/rain,跑台坡度为0。力竭运动.应用RT—PCR法测定AIFmRNA的表达,TUNEL法测试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试心肌细胞ATlR和AT2R表达.结果:急性力竭运动后0h、6h和24hAIFrtlRNA表达量分别为6.69(P〈0.05)、9.32(P〈0.05)和10.82倍(P〈..001);运动后0h、6h和24hA1分别为(17.10±3.6)%(P〈0.001)、(33.3±10.4)%(P〈0.001)和(30.7±9.2)%(P〈0.001);运动后0h、6h和24h心肌细胞ATlR蛋白表这分别增加5.16%(P〉0.05)、30.19%(P〈0.05)和64.44%(P〈0.05)而AT2R蛋白表达分别增加2.15%(P〉0.05)、10.12%(P〉0.05)和28.30%(P〈0.05).结论:急性力竭运动后AT,R和AT2R表达增加,24h后仍然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运动后AIFmRNA表达增加,运动后6h表达量达最大,24h开始下降.而ATlR和AT。R可能均参与介导急性力竭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后用替吉奥胶囊维持治疗,评价其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单药替吉奥胶囊[80mg/(m2·d)]口服2周,停1周的用法,直到毒性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生存用Kaplan-Meier法.结果 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共入组36例一线化疗有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例(13.9%)部分缓解,19例(52.8%)疾病稳定,疾病控制率66.7%,17例(47.2%)疾病稳定超过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9个月,1年生存率45.2%.毒副反应:未出现4度以上的毒副反应,3度骨髓抑制共2例(5.5%),其中是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共1例(2.8%)和贫血共1例(2.8%),感染2例(5.5%),皮肤色素沉着1例(2.8%),皮疹1例(2.8%).结论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用单药替吉奥胶囊维持化疗疗效较好,毒性低.  相似文献   

13.
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对脂肪酶基因家族中的内皮脂肪酶(EL)、丝氨酸磷脂酶(PLA1A)和H型脂肪酶(LH)基因的组织分布和胚胎发育表达进行了研究.三种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EL mRNA在精巢、卵巢和皮肤中表达较高,PLA1A mRNA在肠道、心脏、肝脏和皮肤中表达较高,LH mRNA在卵巢、皮肤和精巢中表达较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EL和LH基因均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卵裂期和囊胚期)有较高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母源表达特征,而PLA1A基因在胚胎发育的原肠期前后表达较高,显示其在胚胎发育的原肠作用中可能承担角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0~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4±3.9)分VS(14.9±4.6)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替吉奥(维康达)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2例,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dl;替吉奥40mg/m2,2次/日,dl-14,21天为一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3例(9.4%)CR,14例(43.7%)PR,8例(25%)SD,7例(21.9%)PD。客观有效率(CR+PR)为53.1%,临床获益率(CR+PR+SD)为78.1%。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均可耐受。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是治疗葸环类药物治疗失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其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2例晚期及复发性胃癌采用替吉奥胶囊(维康达)80mg/m2,分2次口服,d1~d14;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1小时,d1;21天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2例均完成2周期以上化疗,均可评价,其中2例完全缓解( CR ),10例部分缓解( PR),7例稳定( SD),3例进展( PD),总有效率( CR+PR)54.5%。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均较轻,未影响治疗。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充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对失眠老年大鼠行为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的睡眠剥夺方法建立动物失眠模型,30只雄性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6h组(每天6小时睡眠组)、6h B组(每天睡眠6小时,进食添加BCAA的饲料),4h组(每天睡眠4小时),4h B组(每天睡眠4小时,进食添加BCAA的饲料)。结果实验组大鼠的修饰行为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颗粒数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修饰行为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4h B组〈4h组(P〈0.05);旷场实验得分6h组〉C组〉4h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旷场实验得分、粪便颗粒数6h组与6h B组,4h组与4h B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C组比较,实验组的FPG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4h B组〈4h组(P〈0.05)。与C组比较4h组和4h B组的血清INS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4h B组〈4h组(P〈0.05)。与C组比较,实验组的ISI显著下降;且4h B组〉4h组(P〈0.05)。结论补充BCAA可以改善失眠老年大鼠的行为和糖代谢。  相似文献   

18.
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SDH和MDH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在低氧和运动训练应激作用下,大鼠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变化.雄性SD大鼠34只,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A)、常氧运动组(B)、低氧安静组(C)、低氧运动组(D).分别进行常氧训练、低氧应激和低氧训练.在实验第4W末采样,测试大鼠股四头肌SDH和MDH的活性.经过4W的实验,低氧运动组SDH的活性高于A、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氧运动组MDH的活性也比A、B、C组高,但只与A、C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4W周的持续低氧应激明显抑制了大鼠股四头肌SDH的活性.而低氧训练却能提高大鼠股四头肌SDH的活性.MDH的变化与SDH的变化相似,四周低氧训练也能显著提高大鼠股四头肌MDH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维康达)联合紫杉醇脂质体全身化疗对术后复发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5例手术后复发胃癌入组,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替吉奥胶囊按照体表面积给予40~60mg,2次/天,第1~14天;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第1天静滴90分钟;3周重复)化疗,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全身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48%(12/25),其中完全缓解率8%、部分缓解率40%、稳定率24%,临床获益率达到72%。主要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结论替吉奥胶囊(维康达)联合紫杉醇醇脂质治疗术后复发胃癌患者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