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若干民族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既反映了这一广阔范围各民族文化的某些特色,也反映了他们之间通过铜鼓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的相互关系。一、古代中原华夏族对西南各族的影响与铜鼓的起源就古代铜鼓的分布而言,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广泛。在中国境内。铜鼓的分布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在国外,印度支那的铜鼓较多,缅甸、泰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甘尼安岛、卡伊群岛、土瓦岛、新几内亚的奎岛亦有铜鼓的使用或出土。古代铜鼓的分布如此广泛,说明锕鼓文化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追溯铜鼓的传播史,与这一广阔地区远古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结合直接相关。笔者认为,古代铜鼓的产生和广泛传播是东亚大陆古老的青铜文化与  相似文献   

2.
中央民族学院闻宥教授在50年代曾说过:“假如有人问,祖国南方一带兄弟民族古文化的遗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铜鼓。”现在如果有人问,广西古代兄弟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铜鼓!铜鼓作为一种民族民间乐器,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起,就在我国云南中部地区产生,嗣后随着民族的迁徒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沿着大江大河分布到我国南方的广西、广东、海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和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广西是铜鼓最重要的分布地区。广西之有铜鼓,至少也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田东县锅盖岭战国时代墓葬中所出的铜鼓  相似文献   

3.
广西东兰铜鼓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璀璨之星,其传承保护可以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乡村和谐安定,提升乡村生活水平,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多重困难,应当通过转变发展观念,树牢铜鼓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铜鼓文化村落建设力度;动员各方力量,凝聚铜鼓文化传承保护合力;落实必要投入,增强铜鼓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出台专门政策,提升铜鼓文化吸引力知名度等路径,多措并举传承保护,促进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李静生 《殷都学刊》2013,(4):116-119
在海南铜鼓和铜釜独特的造型、精美生动的纹饰、铸造痕迹上存在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在铜鼓与铜釜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从铜釜转型到铜鼓的变化过程,为探索铜鼓铸造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贯通铜鼓鼓面、鼓身、鼓足的缝线蕴含着铜鼓铸造方法的重要信息,研究缝线的用途和作用是揭示铜鼓铸造方法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贵州史学工作者对古夜郎问题进行了探索。从一九七八年元月起,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先后三次到地处北盘江流域的兴义地区进行调查,在晴隆县采集到青铜无胡戈一把(图一),在普安县青山发现了铜鼓山古文化遗址。铜鼓山遗址位于山岗顶部,在约四百平方米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北海铜鼓记载了北海市先民的精神文化、艺术、风俗以及社会发展诸方面极为宝贵、真实的实物资料。通过介绍北海铜鼓发掘调查情况 ,论述北海铜鼓的族属及用途。  相似文献   

7.
考察铜鼓艺术起源,可知实用艺术为铜鼓艺术之父,装饰艺术为铜鼓艺术之母,宗教是铜鼓艺术的助产婆,是祖先崇拜时代艺术的特色。铜鼓艺术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铜鼓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文物。它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产生,一直流传至今,上下贯穿2600多年。铜鼓的足迹遍及我国云、贵、桂、粤、川、湘6个省(区)及东南亚许多国家,覆盖了一大片民族成分相当复杂的土地。研究铜鼓,无异于研究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保存铜鼓最多的国家,也是拥有铜鼓历史文献最丰富的国家。我国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注意搜集和研究铜鼓了。但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运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古代铜鼓立体塑像研究陈文铜鼓研究自本世纪初以来,已经涉及源流、分布、类型、花纹、宗教、艺术功能、合金成份、音乐性能等诸多方面。但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人对铜鼓的立体塑像作过专门的描述和探索。本文意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铜鼓立体塑像依类阐述,并就...  相似文献   

10.
铜鼓是亚洲东南部青铜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自奥地利学者黑格尔以后,对铜鼓的系统研究已进行了多年,但目前在不少问题,包括在铜鼓起源问题上,仍存有较大的争议和未解之处。云南早期铜鼓的起源与北方游牧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历史的联系,理由是:由于古代气候的变迁,造成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较大规模的南迁,游牧文化对于云南早期铜鼓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