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要地志是军队根据作战需要,对某一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的现实与历史情况及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进行综合论述和评价的一种参考资料。地方学者沈克尼在《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撰文《我国兵要地志源流概说》认为,“兵要”一词最早见著于史籍的是《左传》,“地志”一词始于西汉。而“兵要地志”之称在我国的出现和使用则在民国初年。文章以“兵要”与“地志”的考论为始,叙述了我国兵要地志由明代军事要地志的雏形,发展到清代末年的“地理兵要”,直至现代的兵要地志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研究法是针对某种社会情况或问题,在研究范围内,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作不同程度的考察,以此收集大量资料,予以统计分析,用以明了及改进该情况或该问题的科学方法。社会研究法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方法,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时至今日,经过了原始搜集资料=>科学搜集资料(?)>概率统计的多因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钟世德,姚电,李康平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关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  相似文献   

4.
全国社科院系统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岳红 《晋阳学刊》2005,(1):116-119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的1993—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料,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分析社科院系统承担立项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可从经验的总结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战国时代的二百多年间,发生了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战争,可以说,战国的历史基本是由军队和策士写成的,战争是战国政治的主要内容。由于战国务大诸候国的力量基本是均衡的,因此各国都竞相扩军备战、军队受到格外重视。战国的情况诚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军队变成了国家的主要目的,变成了目的本身;人民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当兵和养兵”。战国军队已有一个较大的数量,而战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很有限的,那么战国是怎样解决养兵问题的呢?本文的目的正是试图从现有的资料来分析战国是以什么养兵和如何养兵这些问题。 一、军斌是战国平时养兵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新的革命军队的过程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在军事实践中,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过程,就是实现这一根本原则的过程。革命战争年代,党始终保持对人民军队领导的绝对独立与绝对权威,丰富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的内涵,在领导革命斗争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持续实现了这一根本原则。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制定了新的最高军事领导制度,保证了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高度一致,有效推动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的进一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采取诸多措施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随着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全面贯彻和深入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得以根本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中国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高校系统、科研系统、党政部门、党校系统、军队系统在1998—2004年间学术论文的产出与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按学科、地区、人力资源、科研经费等相关条件,对五大系统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作了初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探讨西汉军队的领导体制,是研究西汉军制史的一把钥匙。因为军队领导体制是军队的中枢,军队的编成、编制、装备、战略和战术等诸方面的变化,最终都要反映到领导体制上来。同时,探讨西汉军队领导体制,还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西汉专制主义中央政权的发展轨迹。本文就此呈疏浅之见,敬请指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军事机构从无到有。伴随着军事机构的日渐庞大,军队领导体制也开始形成。到西汉时期,随着文武分职制发展,军队领导体制日趋完善。从制度上说,其时中央军事行政系统,设有太尉(大司马);中央禁卫军系统,设有卫尉、中尉和郎…  相似文献   

9.
关于诸葛亮的八阵图,由于资料缺乏和唐宋以来众多猎奇者的附会、神化,今天已经难得其详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仅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等寥寥数字,因此,如何正确解释八阵图,并以此研究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是一个极困难的课题。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一为了认识八阵图,先从战阵的有关概念谈起。阵,本指军队的队形。既然战场上情况变化无常,军队行军打仗的队列、宿营的部署也因之而变化多端,但是,军队的队形在临战和宿营时总有一些基本部署。这些基本队形,就构成了阵的所谓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军,首先要有法可依。邓小平指出:军队有了军事法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就有章可循,就能够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因此,军队“一定要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抓紧做好军事立法,改进和完善军事法规,解决军队建设中有法可依的问题。为此,邓小平还提出了军队立法的基本思路。邓小平认为军事立法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军事法。对于过去行之有效而由于种种原因弃之不用的军事法律法规,一定要恢复和健全。其二,根据新情况制定出新的军事法。他针对军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需要建立和制定的许…  相似文献   

11.
唐代中央军事决策与军队领导体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中央在君相对军国大政进行决策的前提下 ,尚书省兵部负责政令的制定与推行。中央和地方的军队统帅机构则是实施军事行动的指挥组织。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唐代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唐代军队的统领和指挥机关前后变化最大。从最初的行台、天策上将府 ,到藩镇节度使、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唐代中央和地方的军队统帅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终唐之世 ,唐朝都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军队领导组织和指挥机构  相似文献   

12.
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1975年军队整顿,是当时全国各条战线整顿的重点之一.针对"文革"以来军队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与混乱现象,重新恢复工作后的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和老帅们的支持下,以独有的政治胆略和魄力,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阅斧的整顿.邓小平提出了整顿的指导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步骤.整个整顿以整治"肿""散""骄""奢""惰"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进行,前后持续一年多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员额大幅度压缩;军事训练全面恢复;军队形象发生明显变化.整顿过程中,邓小平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和插手军队的阴谋进行了坚决斗争.军队整顿是邓小平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扭转军队建设方向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整顿虽因复杂的历史因素而被迫中止,但对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新时期军队全面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正> 两宋时期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域是路,每路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军区.本文试图结合两宋全国军事形势,广南东路的地理特点及其与各邻路的军事联系,初步说明此时期广南东路军队的兵种、编制、兵力及某些军事特点.一宋代广南东路(以下简称广东)的军队,和全国一样,有禁兵、厢兵、士兵和民兵.(一)禁兵 宋代禁军是中央正规军.北宋前期,由以两广人为主以及湖南等路的人所组成并常驻广东的禁兵,只有“雄略”和“有马雄略”这两个番号的军队.前者隶中央侍卫步军司,后者隶中央侍卫马军司  相似文献   

14.
一八三八年至一八四二年,阿富汗人民面对着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疯狂侵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一次气壮山河的抗英民族自卫战争。阿富汗人民不愧为“勇敢、刚毅和爱好自由的人民”,他们在抗英战争的三年艰苦斗争中,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狠狠地教训了侵略者,把侵略者打得焦头烂额,丢盔弃甲,最后不得不狼狈逃命,撤出军队。这次战争大长了阿富汗人民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在阿富汗历史上和在亚洲近代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苍松 《东岳论丛》2008,29(3):207
2006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张晓校博士所著<罗马军队与帝位嬗递>(副标题为"从奥古斯都到君士坦丁").该专著侧重研究从奥古斯都至君士坦丁数百年问,军队与帝位传承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比较灵活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阐释了军队在罗马帝国帝位嬗递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智力它主要包括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军队领导工作的性质,要求军队领导者具有良好的智力水平,为了解情况,获得信息,制定决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一)军队领导者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的有意知觉的能力,是有意知觉的最高形式。人的知觉一股可分为有意知觉和无意知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正在日益深刻地展示着其特有的科学态度和革命的创造精神,不仅在实践上把国防建设全面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在理论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国防生作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其身份认同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完善,更是影响到军队的强大和国家的安全.通过对问卷调查等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培育国防生身份认同的3种意识,即自我意识、军人意识和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海内外学者关于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恢复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当时,国民党拥有美式装备的庞大军队,占据着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同共产党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仅仅过了四年时间,国民党就被共产党击败,狼狈地逃出大陆。国民党政权为什么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就迅速崩溃了呢?海内外学者对此非常关注,把它作为国民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终极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爆发前中共关于和平宪政的政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底至1946年初,中国剑拔弩张的政治局势在国内外合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出现了和平建国的转机。1946年1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且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了停战令,规定:至迟在1月13日午夜,双方军队应在各自位置上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停战协议生效后,如周恩来指出的:“蒋在被逼下把战争暂停下来了,在当时的协议中不允许双方军队移动……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确是停止了一个时期。给中国人民一个希望,战争可以停止。””’在停战协定下达的同日,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按政协通过的五项决议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