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用水方面,阿拉伯国家面临很多困难。近年来,它们一直都在探索并采取多种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地处沙漠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缺乏。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条流域的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淡水多于所需的国家之一。叙利亚和埃及依赖幼发拉底河系的水坝和纳赛尔水库也基本上能解决用  相似文献   

2.
阿以和谈是当前阿拉伯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吉凶难卜,还需要时间,才能见端倪.本文避开这一问题,就当前阿拉伯国家面临的其他若干问题试作浅述. 一、当前的海湾地区局势(1)一个新的阿拉伯合作模式——大马士革宣言和多哈会议1991年3月,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采取行动不久,埃及、叙利亚和6个海湾国家(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阿曼)召开会议,共同签署了一个联合宣言,称  相似文献   

3.
真造化!真主将世界上半数的磷酸盐都埋藏在阿拉伯国家,储藏量高达五百亿吨! 由磷酸盐矿构成的阿拉伯腰带,西起毛里塔尼亚境内的阿特拉斯山脉,横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到索马里,再由索马里穿过红海,进入沙特阿拉伯,然后向约旦、巴勒斯坦、叙利亚延伸,在叙利亚又分出两支继续向黎巴嫩和伊拉克伸展,最后经伊拉克至阿拉伯海湾地区。目前这些国家的磷酸盐,有的已经在开采,有的尚在勘探之中。  相似文献   

4.
1986年11月在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首都大马士革举行的阿拉伯第10届戏剧艺术节,虽然早已降下了帷幕,然而它在现代阿拉伯戏剧史上,却是一次空前的盛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届艺术节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个戏剧代表团参加.这16个国家和地区是:埃及、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约旦、叙利亚、伊  相似文献   

5.
1956年5月30日,我国同埃及正式建交,外交部部长助理陈家康任大使.同年8月10日,我国同叙利亚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原广州市副市长、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陈志方出任大使,我被任命为驻叙使馆二秘,负责调研工作.可建馆后1年多的1958年2月,同我国建交最早的这两个阿拉伯国家突然宣布合并组成统一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首都设在开罗.  相似文献   

6.
中东剧变一年多以来,阿拉伯国家蒙受巨大冲击,引起了所有中东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这首先与中东的重要位置有关.这次变局几乎波及所有阿拉伯国家,民众诉求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问题是长年积累下来的,2011年的动荡应是这种情绪的大爆发,虽会推动社会前进,但代价却是巨大的.叙利亚问题前景仍不明朗,目前只维持了脆弱的和平.中国以“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劝和促谈”的方针应对这次大动荡是正确的、主动的,不管外界有多少反对声音和暂时的不理解,都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7.
1987年11月10日~19日,叙利亚文化部和电影总公司举办了第五届大马士革电影节,这届电影节的口号是“为了电影的先进和解放”.来自30个阿拉伯、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电影工作者们,带来了65部影片,其中22部影片被列入评比中的影片,它们是叙利亚的《一个国家的照会》、《证人》、《召唤》、  相似文献   

8.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来自叙利亚的女运动员阿黛·舒阿在女子7项全能比赛中技压群芳,为叙利亚,也为整个阿拉伯世界赢得了一枚格外沉重的金牌.这不仅因为7项全能堪称女子项目中的“难度之最”,更因为这枚金牌是阿拉伯国家在本届奥运会  相似文献   

9.
叙利亚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西奈半岛和塞浦路斯,称之为"新月沃地"的大叙利亚.该思想后得到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的贯彻执行.阿萨德作为一名谨慎的政治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试图建立一个由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组成的、以他为首的联盟,然后通过这一联盟,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力量之间,在确立联盟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阿拉伯侨民是最早的侨民之一。早在上世纪末,就有也门和叙利亚人来英伦三岛定居。英国的阿拉伯侨民来自23个阿拉伯国家,处于松散无组织状态,约逾225万人,大部分集中在伦敦及其周围地区。从历史上看,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本世纪40年代来自也门、叙利亚的阿拉伯人。第二代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有一些阿拉伯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现代武器的主要进口国家,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叙利亚和埃及都已进入全世界武器进口国的前10名。1984~1988年期间,根据现有准确数字,直接参加阿以冲突的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和埃及  相似文献   

12.
第一届阿拉伯妇女图书展览会于1995年11月16日晚7时在开罗歌剧院的哈纳吉尔剧场揭开了帷幕。来自埃及、黎巴嫩、约旦、阿联酋、叙利亚、巴勒斯坦、科威特、摩洛哥、巴林等9个阿拉伯国家的25所大学和出版社参加了本届书展。本届书展由埃及和黎巴嫩组织,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类似的书展,地点为各阿拉伯国家的首都。举办阿拉伯妇女图书展览会旨在为文学家,大学师生及研究妇女问题的民间组织提供一个讨论阿拉伯妇女问题的论坛。本后书展共组织了6次研讨会,分段次进行,并由来自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妇女界的知名人士主持。研讨会的议题是:  相似文献   

13.
叙利亚阿勒颇大学是一座新兴的综合性大学.论校龄,它并不长,但论资格,却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较有名气的重点大学之一.它现在设有12个系和7个附属学院,拥有近3000名助教、讲师和教授,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实验设备,并有各类学科的硕士及博士授予权.到1986年底,在校男女学生总数已达到36800多人,与1969年相比,增长了7倍. 阿勒颇大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叙利亚  相似文献   

14.
詹世亮 《阿拉伯世界》2004,(3):18-21,29
1956年5月30,我国同埃及正式建交,外交部部长助理陈家康任火使。同年8月10日,我国同叙利亚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原广州市副市长、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陈志方出任大使,我被任命为驻叙使馆二秘,负责调研工作。可建馆后1年多的1958年2月,同我国建交最早的这两个阿拉伯国家突然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中世纪,阿拉伯人以其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空间上沟通了东西方,时间上连缀了古近代。因此,认真地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还能使我们充分认识科学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阿拉伯科学文化的主要源流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等世界科学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阿拉伯文化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著名学者萨顿说:“阿拉伯的文明是国际性的,西起西班牙和摩洛哥,东至印度。它不仅包括穆斯林,而且包括犹太人和基督教徒,因而是几个民族和几个宗教间的文化。”伊斯兰学者艾哈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深受阿拉伯人的喜爱”,出国前,我对朋友告知的这一信息半信半疑。但是,到阿拉伯国家后我才发现,阿拉伯人对这两样小药品果然爱不释手,视如宝贝。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希尔顿饭店,每天都派热情的公关小姐作我们的观光导游。  相似文献   

17.
《罪人》是叙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法里斯·扎尔祖尔发表于70年代的作品。扎尔祖尔1930生于大马士革,中学毕业后当过教师,1949年考入叙利亚军事学院,毕业后在叙武装部队任下级军官。出于对文学的热爱,1958年脱离军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是叙利亚公认的高产作家,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新作问世,作品以无情揭社会现实而著称。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被阿拉伯文学评论界称为“严酷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很多小说被译成英、法文,介绍到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和西方文坛有一定的影响。扎尔祖尔现为阿拉伯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三次获叙利亚最高文学创作奖,其中两部长篇获国家最高文学艺术委员会小说创作一等奖。 《罪人》是一部描写叙利亚农民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几乎没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非常贫瘠落后的叙利亚农村情景。他深入到最纯粹的农民家庭中,讲述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在天灾人祸重压下的挣扎,在物质利益掩盖下的亲属邻里关系,与代表国家权力人物间的关系,以及一夫多妻制的真相和他们的愚昧迷信。同时也讲述了他们的勤劳、质朴、豪爽,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做出的种种牺牲和要求改变悲惨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使人落泪的故事展开的。 在叙利亚边远地区一个叫做“羊圈”的村子里,小说  相似文献   

18.
叙利亚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包括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西奈半岛和塞浦路斯,称之为“新月沃地”的大叙利亚。该思想后得到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的贯彻执行。阿萨德作为一名谨慎的政治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试图建立一个由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组成的、以他为首的联盟,然后通过这一联盟,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力量之间,在确立联盟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波斯湾的南岸到大西洋之滨,横跨亚非两洲的阿拉伯世界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在这块广阔连绵的大地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1968年以来,先后有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11个产油国组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它们的石油储、产、销量比起世界其他地区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在1973年10月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为  相似文献   

20.
"累积威慑"是多隆·阿尔默格、托马斯·瑞德等学者基于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历史实践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对敌人每次挑战均给予回应"和"通过不断胜利塑造实力强大的形象"是影响"累积威慑"成功的条件。但它没有充分呈现出"累积威慑"所蕴含的动态性、过程性特征。鉴于此,本文引入"学习机制"予以修正。就"累积威慑"的机理而言,埃及、叙利亚等国在战争互动中,不断更新对以色列国家实力与威慑决心的认知。1948年至20世纪80年代埃以关系的演变表明,当埃及、叙利亚等国意识到以色列存在实力优势且威慑可信度高时,"累积威慑"会发挥效用;而当这两个条件不同时具备时,"累积威慑"则难以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