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增长的四种因素——死亡、生育、迁入、迁出的变动都受政府的法令和立法的影响。影响人口规模的立法,有些是有意制定以施加影响的。然而,也有许多则以其它的目标为其主旨。因此,只有前者才能称为人口政策;但是也不能忽略后者,因为它们对人口规模的总的效果比之有意制定的立法可能更大。公平地说,苏维埃政权早年的人口政策不受特别重视。另一方面,旨在达到其它目标的很多法令却对人口增长有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苏联党政最高权力后,拚命推行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在国内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在全球疯狂实行社会帝国主义扩张政策,与美国争霸世界。今天,它在苏联国内实施的人口政策,就是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苏联人口政策,看看它贩卖的究竟是什么货色,推行至今的效果何如。  相似文献   

3.
在苏共“二十五大”和“二十六大”上,都把人口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调要制定和实行“有效的人口政策”。而且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中,还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全面的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苏联为什么对其人口这样重视?它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它所实行的人口政策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同70年前相比,苏联人口在数量,质量和构成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1913年俄国人口数量为15,920万,其中城市人口2,850万,占18%。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是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1913年出生人口为720万,出生率为45.5‰;死亡人口460万,死亡率为29.1‰。人口平均寿命为32岁,低于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15—18岁。儿童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国民的教育水平很低,4/5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9—49岁的人口中,3/4是文盲。学校的地区配置极不平衡,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地区竟没有一所高等或中等专业学校。卫生保健设施奇缺,整个俄国只有9个妇幼保健站。  相似文献   

5.
<正> 苏联地域辽阔,国土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6,而人口只有2.76亿(1985年)。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这样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分布状况如何?有哪些特点?形成这一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造成地区间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一、苏联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苏联是一个人口分布极其不均的国家。从整体看,其欧洲部分和乌拉尔地区面积不到全苏的一半,却集中了80%的人口;而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尽管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这里的人口却不到全苏人口的20%。从人口的垂直分布看,苏联习惯地把欧洲部分称为西部,把西伯利亚和远东称为东  相似文献   

6.
苏联人口研究在经过了近二十年的相对沉寂阶段之后,从五十年代中下期开始,又出现了复兴的朕兆,其特点是在人口领域开展对西方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批判.不过即使是在那时,在1957年,已有学者提出,人口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除了批判资产阶级人口理论外,还应当从事人口问题的综合研究.六十年代起,苏联人口科学的研究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在继承和发展过去年代人口研究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一方面,吸取了以往许多不正确的理论观点给人口研究带来的严重消极影响的教训,另方面,结合本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人口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也结合着世界人口的发展前景与  相似文献   

7.
人口学研究,或者广义地说,人口研究,目前在苏联是一个颇受重视的科学领域.莫斯科的许多书店与图书馆里,论述人口的学术专著与读物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吸引着广大读者的注意.然而,苏联人口研究的这种方兴未艾之势只是近二十余年间的事,从历史上考察,它的发展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本文试对本世纪二十一三十年代初苏联早期的人口研究特点作若干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即着手研究人口问题。大约从30年代中期起,由于理论认识上的错误,人口学基本上仅完成调查登记和分析统计资料。60年代起,由于实际需要,苏联人口学开始迅速发展。现阶段,人口作为整个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以及作为社会主要消费力量和生产力量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一、苏联的老年人口状况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苏联和其他工业国家一样,人口已趋向老化,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根据1975年及最近的资料所知,1975年苏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战前翻了一番,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苏联总人口的9%,比同期西欧65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的14%低五个百分点,比北美洲的11%低两个百分点。1975年以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这是因为1975年以后的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是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期间低出生时期的那部分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率有所提高,但增加的这部分人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缓慢甚至几乎停止增长。但这只是暂时现象。苏联老年人口构成大部分是女性,性比例失调现象很突出。战后1955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数字所示,男、女两性人口之差为2,008万人。在30——50岁年龄段,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为4∶7。这批人目前已达退休年龄,全部进入老龄行列。  相似文献   

10.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最近几次的统计资料表明,苏联有100多个民族。其中,既有象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等人口在千百万以上的大民族,也有象涅吉达尔、犹加吉尔等人口不足1000人的小民族。苏联以民族为标准,建立了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区和10个自治州、这些地区包括了世居苏联的大部分民族。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相似文献   

12.
13.
从十九世纪末到现在,苏联城市人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的分化,大量的破产农民流向城市。从1897年到1913年俄国人口由1,840万增加到2,850万,几乎增加了55%。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5%上升到18%。第二阶段从1913年到1922年。这一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俄国国内革命战争,城市人口大量流入农村,尤其是象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这些大城市人口大大减  相似文献   

14.
人口安全与人口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研究》2008,32(6):49-54
  相似文献   

15.
略论人口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人口政策是人口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范畴之一,制定和推行人口政策是政府管理人口过程的中心环节。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口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较大分歧。因此,对人口政策的进一步研究,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埃及是第一个主张控制人口增长的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17.
孟加拉国的国民经济委员会已决心加强家庭计划和人口控制政策,以便到本世纪末使该国人口限制在一亿之内。这一计划现已开始实行,它包括建立家庭福利中心、晚婚、避孕、绝育、保险、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等。该国还同时成立了另一个委员会来研  相似文献   

18.
论人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理论上探讨人口政策,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什么是人口政策在人类产生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类主要受自然属性(即人类的生物属性)的制约。尤其是在人类产生的初期,人类本身的繁殖生育活动是本能的、下意识的,因而,在长时期内,人类的生育、蕃衍是盲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各方面的知识,从作为自然界的奴隶,到能认识、掌握一些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甚至能有目的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德川时代,约三百年间,日本人口大约有3,000万人。统治者认为,人口和家畜一样,越增加越好。但是,扶养能力没提高,而且在人口移动被禁止的社会里,要增加人口,也不可能。那时,一般居民采取溺婴、“堕胎”等手段,是常见的行为。不久,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初期,在全国范围,政府禁止溺婴、堕胎,采取了积极奖励生育的政策。例如:对贫困家庭,发给育儿补贴,并实行孕妇登记、死产检查等制度。新政府采取的是增加人口的政策;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口号,鼓励人口的增加。明治20年代,在日本国内,出现了人口过剩的趋势,人口过剩论在日本被提出来了。因此,提倡向海外移民和开发北海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经济几乎陷于崩溃。失业严重、实物短缺、住房紧张、人民处于贫困之中。有大约650万军人及其家属被遣送回国,在同一时期虽有150万侨民离开日本,但人口仍净增500万。由于家人团聚,结婚率上升,1946年至1948年三年间出现了婴儿热,每年大约出生270万人,出生率为33—34‰;同时,由于死亡率锐减,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上升,人口剧增。给人民生活和经济恢复带来了严重困难。因此,控制人口已成为大势所趋。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