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会要》,一代史料之集大成者也。唐德宗贞元间,“苏冕缵国朝政事,撰《会要》四十卷行于时。”此纂修《会要》之权舆也,其后,宣宗“大中七年(八五三),崔铉以馆中学士崔碌、薛逢等撰《续会要》四十卷献之。”而《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俱失载二书,则史臣之无识也。夫《会要》之为书,以会粹为体,“集事迹而为鉴,或  相似文献   

2.
方健 《中国学术》2000,(2):305-308
六十年前,北平图书馆延请陈援庵先生主持影印本《宋会要辑稿》的出版,这部宋代的百科全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宋史研究者。最近,幼承庭训的陈智超先生,又凭藉在目录、版本、校勘、年代、避讳学方面的厚积薄发,向学术界奉献了他的《解开(宋会要)之谜》。  相似文献   

3.
黄丽婧 《江淮论坛》2012,(4):177-183
《唐会要》是我们全面了解唐代典章制度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学界一般都认识到通行本(即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或出自殿本的排印本、点校本)《唐会要》卷七至卷十,是后人所补,非其原本。然而采用史源学、版本学、校勘学以及避讳学的方法,考察《唐会要》阙卷文字来源,亦可证明卷九二之“内外官职田”类及卷九三所采文字与明本《册府元龟》一致,而与宋本《册府元龟》有异,当是抄撮明本《册府元龟》,卷九四则全抄录《通鉴纲目》。由于其补作方式与卷七至卷十迥然不同,而与原本他卷没有任何差异,后人多受其欺,故视之为伪撰。今人利用《唐会要》须谨慎区别。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陆深《史通会要》一直被认为是采《史通》精华而成。二十世纪以来,虽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但新近的研究成果不仅仍坚持明清时期的观点,而且还更甚其词地称其"发展了《史通》","使《史通》的基本要义更加凸现"。但逐篇考察和梳理《史通会要》与《史通》内容的应合关系,可知这些学界新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史通会要》并没有使"《史通》的精华部分更加突出",相反却隐没了不少《史通》真正的精华,因而也就未能"使《史通》的基本要义更加凸现"。  相似文献   

5.
天锡字君用,号锦溪老人,河中人,官至机察,善书,见陶宗仪《书史会要》。《会要》称所著有《草书韵会》行世,杨慎《墨池琐录》云曾见金人版刻,精妙神彩不下法帖,而藏家罕见著录,倪粲、金门诏、卢文弨诸家《补金史艺  相似文献   

6.
一会要体史书在唐以前未曾出现。唐德宗时,儒学名士苏冕“缵国朝政事,撰《会要》四十卷,行于时。”从此,才有了会要这种史体。苏冕所修的可能是私书,未曾奏上,所以不见于两《唐书》德宗纪记载。到唐宣宗时,“弘文馆大学士崔铉进《续会要》四十卷,修撰官杨绍复、崔璲、薛逢、郑言等,赐物有差。”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博士,于1916年在中国,曾手录《宋会要·食货·市舶》一门,写本今藏于日本东洋文库。关于藤田写本所根据的底本,在中国和日本学者中,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抄自徐松从《永乐大典》中抄出的原稿。这种说法最早见于1932年汤中所著《宋会要研究》。1936年日本学者江田忠在《徐辑宋会要稿本目录》的序言中,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1980,(3)
<正> 山东大学文科教师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努力著书立说,去年一年编写和出版专著五十一种。已出版的专著主要有:肖涤非教授的《杜甫诗选注》、高亨教授的《周易大传今注》、《周易杂论》(再版)、殷焕先教授的《反切释要》、张维华教授的《中国长城建置考》、卢振华教授的遗著《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黄嘉德教授翻译的英国长篇小说《乌有乡消息》、陆凡副教授翻译的《当代美国文学》(上)和美国长篇小说《猫的摇篮》、黄云眉教授的遗著《明史考证》(第一部)、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写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以及孙昌熙教授  相似文献   

9.
周颖 《重庆社会科学》2022,(12):117-127
《画史会要》是明代少有的纪传体绘画通史,记载了从有画之初的三皇五帝时期至明代的画家传记,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古代绘画的发展脉络,也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但《画史会要》的作者自清代起便有两种说法,一为朱谋垔,一为金赉,学界对此至今未有定论。二人身份地位悬殊,朱谋垔为出身天潢贵胄的明代宗室,而金赉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文人。由于人的写作思想、写作目的等总是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势必导致其著作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喜好倾向有所不同。故而,对《画史会要》的作者进行考辨,既是为了去伪存真,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作者所属群体的绘画成就及思想倾向,是十分必要的工作。通过校勘《画史会要》几个版本中的异文部分,我们发现朱谋垔为本书最初的编纂者,而非一些学者所谓的抄袭者。另一方面,考察书籍中文本的编排方式以及叙述策略,亦能够帮助我们确定《画史会要》作者的身份是明宗室的事实。所以《画史会要》的作者为明宗室朱谋垔所作这一结论应当是较为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和亲”之后,历代“正史”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作过客观或比较客观的叙述和精湛的分析。唐宋以降,不少“会要”或“类。书”为和亲列了专条,如《唐会要》有“和蕃”条,《册府元龟》《外臣》部有“和亲”条  相似文献   

11.
卓越 《阴山学刊》2008,21(5):111-113
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为会要体史籍研究的初步阶段,这一阶段研究较为粗疏,没有形成规模;80年代至90年代为研究的重点阶段,这一时期《宋会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会要体史籍的整体研究业已展开;90年代以后至今为研究的深化提高阶段,特点是以唐宋会要为重点,研究视角更为宽泛,研究层次日趋细密。  相似文献   

12.
本译文是以海涅什本为底本,并参考了以下三种版本:《诸籍会要宝金史纲》,收藏在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蒙文部,收藏号:0043.《罕统宝鉴》,本版最早从鄂尔多斯发现.《蒙古源流》,本是蒙古国学者查·那顺巴拉珠于1961年为出版准备的四种《蒙古源流》手抄本的核校本,收藏在蒙古国社科院图书馆.本译文的段落是根据版本取用的,即从第1段到89段是取自海涅什本,第90段是取自《诸籍会要宝金史纲》.  相似文献   

13.
在元丰四、五年的宋夏战争(即灵州和永乐两役)中,宋军的死者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对宋代军事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史学论著,特别是战争史专著,在谈到灵州和永乐两役宋军死者人数的时候,引用《宋史·夏国传》和《续通鉴》的记载,说:“死者六十万人”,或说“灵州之战,宋军先后损失至四十万人”。殊不知这些巨大数字很不可靠,误差甚大。 今考《宋会要辑稿· 兵》(以下简称《会要·兵》)八之二八云:“永乐城陷,徐禧、李稷、李舜举并汉蕃官二百三十人、兵万二千三百余人皆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三○“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戊申”条的记载亦相同。据此,永乐城失陷时,宋军战死的官兵为一万二千五百余人。再考司马光《涑水记闻》(以下简称《记闻》)卷十四,得知:最初,参加保卫永乐的宋军共有“四万”,全部集中于城内。在该城失陷前,宋夏双方进行了城外战。当夏军攻城时,徐禧命曲珍率领城中部分士兵出城御敌,战斗激烈,宋军“偏裨死者数人,士卒死及弃甲南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二辑中《试论唐代丝纺织业的地理分布》一文(以下简称《分布》),根据《唐会要》和《册府元龟》两条材料,认为唐代关中的京兆、同、华、岐等州府以及整个关内道“皆不产绵、绢,皆从外州市买。”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制定的青苗法,年利率是40%,一定时空范围内,还超过二分之息,并未有低于40%的记载。最近,有人依据《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长编纪事本末》和《宋会要辑稿》有关史料,推算出“除元丰四年不仅无息而且亏本外,元丰三年和元丰六年的利率为13.7—26.5%”(见《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关于王安石变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其实,《文献通考》等史书所载,原文是这样的:元丰  相似文献   

16.
12月8日,本刊编辑部与《吉林日报》理论部,邀请吉林省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联合召开了以“经济转轨时期的精神建构”为主题的座谈会.应邀到会发言的学者有: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吉林日报》社文体部负责人、博士)、李晓(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副主任、博士)、邴正(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教授)、周光辉(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博士)、孟宪忠(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维革(吉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教授)、逄增玉(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等.张文显(吉林大学副校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了书面发言.座谈会由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社长孙乃民主持,《吉林日报》社社长易洪斌作了总结发言,《吉林日报》社副社长毕政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唐武宗会昌灭佛后,下诏说:“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僧俗尼二十六万余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唐会要》卷47《议释教》条上)然而,这条诏书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效果如何呢?回答是否定的。其一,“收膏腴  相似文献   

18.
《新唐书·食货志》所载唐会昌年间官吏俸料钱数额可能有错误,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中俸料钱问题》(陈寅恪《金明馆从稿二编》)一文中指出的。陈先生说:“新志所载俸钱之数,为会昌时之定额,而白诗即作于会昌时,断无相差十倍之理,其为误记,尤显然易见也。”又说:“唯《新唐书·食货志》所记俸额,自太师起,至太子少傅止,较《会要》《册府》之数,多  相似文献   

19.
吴棫所分古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音韵学界的误解认为吴棫将古韵分为九部,这差不多已经是音韵学界的定论了。例如张世禄教授的《中国古音学》(1930年版),王力教授的《中国音韵学》(1935年版,1956年重印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和《汉语音韵》(1963年版),董同龢教授的《汉语音韵学》  相似文献   

20.
《辞海》(修订本)612页:大老一词,有两个义项,其中之一说:“元初湖广、江西农民起义军对其领袖的称呼。如至元十五年(1278年)江西有聂大老等起义。后来明清时广东农民起义首脑还有称大老以至十老的。”按,此说欠周,今补充如下: 1.农民起义军首领称大老者,见于南宋。有绍兴十三年(1143年)福建刘大老(见叶梦得《石林奏议》卷14《奏措置分捕过盗贼火数官兵各已回军状》)、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姜大老(见《宋会要辑稿·兵十三·捕贼下》)等。 2.元初农民起义军首领称大老者,不限于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