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学习与探索》铺展了我的探索之路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宋才发《学习与探索》依靠中年、奖掖青年,紧扣时代脉搏、抓住社会热点,推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好论文。她之所以蜚声学坛,誉满海外,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她的主持者和编辑们素有强烈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2001年3月,我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县民政局工作,上班第一天在办公室桌上看到一本《社会工作》杂志,随手翻开一看,就立即被里面的栏目和内容所吸引。没想到第一次和《社会工作》杂志有了约会,竟和她一见钟情,坠入情网,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王永福 《社会工作》2008,(19):64-64
2001年3月,我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县民政局工作,上班第一天在办公室桌上看到一本《社会工作》杂志,随手翻开一看,就立即被里面的栏目和内容所吸引。没想到第一次和《社会工作》杂志有了“约会”,竟和她“一见钟情”,坠入“情网”,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我的祝贺     
《社会》杂志创刊至今,已走过了15个年头。这15个年头,恰恰是二十世纪八十、九十之交,很值得回顾与庆贺。尽人皆知,就在这15年间,上海这个最富朝气和创造力的都市,在邓小平思想指引下,在上海市委、市府领导下翻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社会》在这段时间中出现并成长,并非偶然。《社会》以社会学的眼光对社会发展和上海文化的演进镇而不舍地探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作为《社会》杂志理事会理事长同样由衷地感到高兴。我是一个中国书画家、我又是一个走过许多国家的海外赤子。我的心.无菌次为祖国15年来在全世界日见羹贵的地位和声望.…  相似文献   

5.
很难得地联系到胡静。她刚结束《婚前四周半》的拍摄,很难得地有了休息时间。电话那端的声音脆生生活泼泼,我这边刚提到一件事,她那边接了个热火朝天,准备好的提问跟不上她的语速,这样的采访倒是省事。  相似文献   

6.
戴厚英同志的长篇小说《人啊,人!》在报刊上引起了讨论。这部小说获得相当的读者群,并不偶然。作者在小说《后记》中自称作品的主题是“人”。她说,二十多年前她批判过人道主义,而基于对这些年历史的思考:“一个大写的文字迅速地推移到我的眼前:‘人’!一支久已被唾弃、被遗忘的歌曲冲出了我的喉咙:人性、人情、人道主义!”她还申明,这部小说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自觉自愿的“自我表现”,并且有意吸取西方现代小说的种种表现手法,包括意识流和抽象、象征的方法。《人啊,人!》的思想和艺术倾向不单属于这部作品,实际上突出地反映了近年我国社会上和文艺界很为活跃的一种思潮。有鉴于此,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这部小说的得失就更加值得认真探讨了。  相似文献   

7.
最初对赵琳的感觉一直是《生活》、《别了,温哥华》里的,沉静、内敛,甚至有点过分低调,真的采访时聊起来又感觉出入挺大。与赵琳随便地聊天,快乐地跑题,我偶尔表达不太清楚的提问,她会很宽容委婉地商量:“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吧?”倒是她在照顾我的情绪。有时她还会哈哈大笑,不是印象中应该属于她的那种莞尔的笑。虽然还是很天然,但整个人变得飞扬起来了,很明媚。  相似文献   

8.
欣闻中国最北方的大型社会、人文科学杂志《学习与探索》创刊十周年了;作为她的热心读者兼作者,我恰好也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学习与探索了十个春秋;而这两个“十年”的同步进程,还可以看成是我国新时期以来学术和理论研究园地生机盎然、骎骎日上的历史的小小缩影。回眸这一切,我觉得,此时此地理应对《学习与探索》杂志由衷表达的敬贺、祝愿之词,既是奉献给刊物的,又包涵着更广泛、深刻的意味。简洁地说,我希望和相信,经历了十年风风雨雨的《学习与探索》,能够成功地拓展为中国学术领域里一方独具个性色彩、使理论研究者心身自由的天地。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的春风化雨催生出的《学习与探索》,一直是和中国当代学术理论界的命运休戚与共的。就此而言,她的由稚嫩到成熟  相似文献   

9.
《学习与探索》作为理论园地的一株幼松,已经傲然于理论探索的严寒与酷暑之中十个年头了。我为她高兴!为她骄傲!为她自豪! 十年来,我是她热情的读者、积极的作者,从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中青年哲学理论工作者,她是我的老师!是我的朋友!是我在理论上不断前进的阶梯! 《学习与探索》有自己的理论风格,这就是学习、探索的风格。所谓“学习”,就是  相似文献   

10.
李娜 《东西南北》2014,(8):45-47
进省队的日子没我开始想象的那么快活。从我1991年进湖北省的集训队起,带我的教练就是余丽桥,她一直带我到2002年我第一次退役的时候。她是湖北队教练,后来进国家队也是她一直在带。这9年时间里,我与她一起相处时间最长,受她的影响也最多。  相似文献   

11.
《社会》1998,(3)
编者语日前,编辑部收到一位普通读者的来信,信中她叙述了自己在追求致富道路上的坎坷,同时也充分表达了自己渴望富裕的强烈愿望,可是她终究不明白。凡人致富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如今,社会的分层已欲加明显,金钱在这之中的作用远远大于权力与社会声望,谁都梦想拥有财富。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还在等待。为之,本刊以此期起推出这项讨论,欢迎读者来稿参与──编辑同志:您们好!就在我思绪繁乱,对人生、社会苦苦求索之时,在别人的荐介下得以接触这一本《社会》,并让我谈出自己的困惑。我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跨进…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的物质女孩麦当娜说过:给我一双高跟鞋,我就能征服全世界。当青年作家卫慧携着她的新书《我的禅》从纽约飞回到上海,当安妮宝贝开始在《男人装》撰写她的新专栏,我在想这些曾经深深影响着城市时尚文化的女性作家们,男人对她们到底意味着是一大堆玩具还是一大堆情感?我也很好奇什么样的男性穿着味道和态度让她们发出欲望的尖叫当空气里某种物质在呼唤,男人们心甘情愿地为他所热爱的女人精心打扮,是本意还是刻意々本期为你邀请了两个女孩共同探索,提炼这些男人们的生活原生态希望为你带来新感觉,新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杂志这几年越办越好,我每次一拿到手.就被它所容纳的丰富内容所吸引。我认为,它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通过社会现象来反映社会问题,提出的社会问题很有深度,这些民众的观点可供有关部门参考。(二)栏目繁多.揭示的社会问题十分广阔,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海外各种现象,读了新鲜而目不暇接。(三)文章的取舍与编排也很有特色。有议论、调查报告、名著赏析、社会故事、小资料等等。一册在手,从家庭到社会,从宏观到微观,从家事到国是,尽人眼中。谢谢编辑部的同志作了大量的工作。如果让我提建议,我就说两点,第一,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史学界有秋瑾生年为一八七八年之传。究其渊源之一,起因于一九八○年发表在《人物》杂志的《王炎华谈她的外祖母秋瑾》和发表在《浙江日报》的《秋瑾生年又一说》这两篇文章。因秋瑾的外孙女王炎华说:“我外祖母是属虎的,比她妹妹秋珵大两岁,照生肖推算,秋瑾生于一八七八年。”缘此说与历来秋氏记载迥异,所以于一九八一年暑假,我专程去沪查讯,向表姊王炎华讯问先祖姑母秋瑾诞生于一八七八年之说有何依据?王炎华说,“是姨妈(即王慰慈老人)对我说的。”因此我又到姑母王慰慈那里讯问,她老人家说没有说  相似文献   

15.
吴铎 《社会》1996,(11)
我和《社会》杂志是老朋友。从杂志创刊伊始便效往密切。首先是读者.其次是作者。我的首篇社会学文章就是在《社会》发表的。算来已15个年头了。有一段时间还享有“编委”名义。虽然从未参与实际编辑工作,感情上却总是息息相通的。这15年,我感到《社会》起了几种直要作用。一是社会之窗。人们通过《社会》,可以充见我国社会之一回。这15年是赶回社会从杜乱反正,*放思想,改革开社到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有申巴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宜设突飞括进的时期。15年来的《社会》基本上回7了我国社会15年前进的足迹,非常难得…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5,(11):8-12
2005年10月15日,“全国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业务工作通报暨宣传工作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就2005年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的工作重点进行了通报,并就以《社会福利》杂志为重点平台的2006年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的宣传工作进行了部署。会上,张明亮司长和戚学森院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指出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要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办刊思路,争取使《社会福利》杂志在2006年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长以读者的身份,见仁见智地为《社会福利》杂志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国当代社会学的代言人,经历了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目前的长期的理论探究和反复的田野调查,创建了一种反思的象征的形式社会学。他的社会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类学,并对人做历史人文考察。在早期的著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中,他明确地指出,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人”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思想的复杂性,对社会发展及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1992年出版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更进一步强调对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生活邮筒     
来信照登I服了YOU拿过四月号的《半岛新生活》来,不由自主地轻叹一声,不觉间,三周年了,它比我的小侄女还大一点呢。我的小侄女也是看它长大的呢。那时候小侄女刚刚三个月大,嫂子就去上班了,我和妈妈看她。刚刚离开妈妈的小宝宝还不适应,要睡觉的时候不肯睡,闭着眼睛大哭,让人好心痛啊,我就拿着新生活给她看,没想到她居然瞪大眼睛看起来。哇,意外收获啊!就这样一直到她睡着。现在的新生活真不赖,连小宝宝都爱看呢。美  相似文献   

19.
《秋菊打官司》的电影已成了旧片,但关于秋菊的议论却没有间断。这不奇怪,“秋菊”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名”,人们借她的名说事儿,全当她的官司是一个案例。瞧,上海《社会》杂志今年7期推出了一篇“卷首语”《秋菊不必打官司?》标题用的虽是商量口吻,观点却是很肯定的。我不想与该文作者辩论,因为道理太简单(丈夫被人踢了“要命的地方”,家里的顶梁柱受伤,夫妇欢爱大受影响,绝不像作者轻轻巧巧说的是“这么一件小事”;她为此“而生气而鸣不平”跟“嘴上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风马牛不相及;作者像许多中国人一样根据“存在…  相似文献   

20.
福柯逝世时 ,法国年鉴史学的代表布罗代尔痛惜地说 :“法国失去了一位当代最光彩夺目的思想家”。福柯的工作代表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历史分析方法 ,从其早期的成名作《癫狂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到《词与物》、《知识考古学》 ,到后期的《规训与惩罚》、《性经验史》诸多著作中 ,都可感受到历史分析在其理论中的地位。这种方法福柯最初名之为“考古学” ,及至后期福柯几乎就只谈“系谱学”了。在本文中 ,我想通过对福柯“系谱学”的分析来认识其历史社会观。何谓系谱学?系谱学是福柯最重要的方法论 ,更有学者认为 ,福柯的哲学实际上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