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研究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得出的主要启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文化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教育和自觉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是:必须从战略高度考量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全球经济、政治发展势态,为积极应对全球发展困境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史理论的一脉传承,而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不断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如何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寻求思想与观念的更新,则成为推进国家建设的根本所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史理论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依据,深入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世界性体现与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第一次挑战,其实质是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与胡适的"实验主义"在如何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一场"政治论战"。李大钊在这次论战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思考中国命运,提出了通过"阶级竞争"达到对"经济问题"的"根本解决"的思路。这次论战,激发、促进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确立。到1920年初,李大钊不仅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而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渐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回顾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壮丽的日出,照耀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进程。瞻望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趋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要不要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这是一个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必须深化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探索社会发展和思维方式规律的科学。首先,必须承认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是客观真理。正如同自然科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是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现状的研究主要存在三大问题:①未能科学地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从而阻碍了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只能停留于表层;②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狭隘,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置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或异端地位,这种先入为主的研究方法当然也不可能科学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③未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辩论法,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脱离其历史、文化背景孤立考察,并将它与我们的哲学教科书的原理加以简单对照,这种抽象的研究方法也不能使我们科学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只有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历程和具体人物的考察来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抱着同情理解的态度,结合当代西方社会的变化,才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得失予以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问题,邓小平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及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的观点出发,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科学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理论斗争中和在实践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两条思路,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就是要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把人民利益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精神实质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的历史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和科学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当代诠释,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具体内容的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时期,自觉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指导,要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出发,牢牢抓住科学发展的实践主题,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是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根据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重新确立及其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所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真理具体性的展开的逻辑上 ,提出并论述了思想路线的三个马克思主义命题 :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地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检验中确立 ;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王立宪  李媛媛 《理论界》2010,(10):22-26
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是一个老话题,严格地说,早已为历史和实践所证明;但是它又面临新挑战,现实中总有人有意或无意地无视客观事实和客观真理,反对、抵制、歪曲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在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思想仍然有深入思考的必要。本文认为,之所以要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中国现实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反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大众化普及的效果,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就要不断地完善大众化普及的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要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分析影响大众化普及内容变化的基本因素,积极开拓完善大众化普及内容的路径和方式,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不断地发展和跃升,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和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3.
李俊卿 《学术论坛》2012,35(7):15-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和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文章对北京市18所高校2590名本科生的信仰状况进行了详细地问卷调查,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客观地阐释了目前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影响因素、信仰差异等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形态,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和确立的。它科学而完整地把握了时代课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也是最具普适意义的世界性成果。一、科学而完整地把握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先开始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完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从学理上讲,在中国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理论被坚定地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基本理论得到完整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对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达到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确立阶段的逻辑图式是通过其奠基者李大钊、中间环节瞿秋白和完成者毛泽东展开的。确立阶段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实际的土壤,开始了真正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艰难历程,也即由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彰显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理论品格和成长逻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支强大队伍。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前提,也为其成长赋予了历史性规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人,中国共产党在走出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中成功地回答了马克思东方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命题,原创性地续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民族篇和时代篇。中国共产党在成功书写21世纪中国以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答卷中,投射了对无产阶级执政党长期执政规律、社会主义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揭示,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辉煌成就,从而理所当然、势所必然地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中轴性内容和中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两项历史性贡献:一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二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邓小平所以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其首要原因就是对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职责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所负职责怀有强烈的意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责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明确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责并怀有强烈的职责意识是邓小平在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迈出了第二步,即从精神实质、方法功能、历史命运三个方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能够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上.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他们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比较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性质,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他们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基本信念,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建党82周年纪念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  相似文献   

20.
文化模式是人类文化的核心范畴,是对文化现象的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是道德主导型的,马克思主义以求真为主旋律,树立了科学求真的理念。我们要实现中国文化的创新和转型,关键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同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精华。我们要构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必将使中华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极大地推动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