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稳定视角下制度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制度认同度是测量政治稳定的一个核心指标,制度公正是制度认同的前提,制度创新是推进制度认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政策预期与政策认同及其对于社会公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问题,既是社会政策的问题,也是人民心理认同的问题。在这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政策预期和政策认同的问题。如果人们对于正在施行特别是未来将要施行的政策所能给自己的利益带来受益或受损的情况有所准确判断,那么就说明社会具有较高的政策预期值,反之政策预期值就低。而由于政策的调整过程同时也就是人们利益关系的调整,所以任何一项政策的施行都将在实际上导致一些人的受益和另一些人的受损,这就产生了人们对于政策的认同倾向问题。这种政策认同程度的高低与政策预期值的高低一样,都将影响到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认。  相似文献   

3.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即在政府主导的各种价值分配中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真实的反映,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处于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主体权利的平等性,而转型期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权利上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所以解决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及其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变革 ,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 ,社会公正问题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正的状况、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常泓 《学术论坛》2013,36(4):43-46,74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公正和政治公正。经济公正建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的基础之上,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按照实施两个构想、顾全两个大局的战略步骤,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政治公正建立在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前提之上,按照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推进路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组织路线不动摇,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方向。在当前中国社会公正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公正思想,应进一步解决好分配问题,实现没有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加强软实力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火车头"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社会公正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肃 《河北学刊》2007,27(6):38-44
平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社会公正讨论的一个焦点。罗尔斯站在中间偏左的自由主义立场上提出了两条正义原则,要求在保障广泛的基本自由权利的基础上,让最不利者有所得益。这种有点福利主义倾向的差别原则受到了诺齐克等自由至上主义者的批评,后者认为起点和程序面前的平等才是唯一可行的平等,其他的平等都是空想或模式化的原则,只会伤害公民自由包括私有产权。而社群主义和激进派则不接受普遍道义准则、只承认社群具体善观念、或者是要求一种乌托邦式的彻底平等。所有这些争论对于研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公正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之一.实现农村社会的公正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是实现农村社会公正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根本是以人(农民)为本,核心内容是平等自由,关键是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由主体、客体和外部环境三要素共同构成。作为执政党,农民的政治认同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农民对利益的满足和权利的保护成为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成为价值选择,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也出现了影响因素多样化、存在层次性与地域性差异等许多新特点,党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因此,提高农民政治认同的正确路径是:构建政治民主、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构建认同的政治文化、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优化国家制度安排,满足农民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存在既定的政治公正模式,人们对国家政治公正的要求会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更好地提升我国政治公正的建设水平,需要更新政治公正设计理念。文章梳理了西方国家政治公正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释了我国政治公正建设从宪政公正向行政公正跃迁的必要性,分析了今后我国推进行政公正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论转型期社会公正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昆 《齐鲁学刊》2005,2(5):132-136
一个公正的社会是制度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的现实统一。要实现社会公正,既不能否定客观制度,也不能否定主观道德,而是要求客观制度与主观道德间的恰当张力,要求制度公正与个体善、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道路:制度整合与道德整合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公正是任何一个社会都试图追求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公民能够获得公平的权利、平等的机会、同样的规则和透明的分配。但是,不可否认,任何一个社会都可能存在对弱势群体的排斥现象,这种排斥将部分人群边缘化,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几近隔绝——这与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相悖。因此,在当今环境下,在社会公正的视角下实现社会排斥的拯救,通过反社会排斥的努力,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消除贫困与障碍,淡化歧视与偏见,实现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系统的剖析,阐述了社会排斥的概念及其诉求层面,探究了社会排斥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对社会公平与反社会排斥意愿的实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建立规范、合理、公正的制度至关重要.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基本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基本理念依据.依据社会公正理念建设的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符合"共享"的基本价值取向,能被广大民众所广泛认可并自觉遵循,能够增进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社会公正决定着制度能够具有有效、公平、可行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转型期住房保障制度评析——社会公正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以来的建设和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主要不足表现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投资比例过小,保障性住房供需严重失衡;保障对象甄别制度设计滞后,保障效率低下,保障对象有些错位;政策监管严重缺位;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非预期的结果",政策预期效果大打折扣。原因归纳为四个层面:理念层面、法律效力层面、制度实施层面和社会阶层结构层面。应该构建一个公正、合理、有效且可行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配的公正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配的公正原则在现实的社会权利关系中,主要体现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我国的社会分配不公与转型时期公正制度的缺失有关,初次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是权利分配的不公。社会分配公正的核心是制度公正,要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保障社会分配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网络化时代的核心变化是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而互联网使用是建构信息权力的基础。因此,互联网使用对社会认同意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反映了网络化时代的核心内涵与社会认同意识的时代特性的变化关系。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对当前网络化时代社会公平认同意识和社会冲突认同意识具有显著作用,即互联网使用导致社会公平认同意识下降以及社会冲突认同意识加剧,并且是否使用互联网存在群体间基本特征的显著差异。因此,在传统的社会阶层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之外,作为网络化时代表征的互联网使用有助于理解当前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意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政治认同:类型、基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政治认同有暴力威胁型、思想教化型、经济利益型和民主权利型四种基本类型.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农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只能构建农民的民主权利型政治认同,社会公正是这种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农民在相对剥夺下的贫困、城乡隔离中的低能和民主权利虚化后的弱势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农民所要求的社会公正,因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这是增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考察社会认同研究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中的流动,揭示认同问题在现代性条件下的逐渐凸显。认同问题从最初的哲学层面上的思辨思考,进展到社会心理学层面对个体心理状态、以及群体心理的描绘与解释,再到社会学层面对社会精神状态的衡量与判断,是一个递进深入的过程,也表明现代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同时对意义共同性的需求。如今,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之时,传统文化同样面临着社会认同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包容文化差异,寻求共同价值,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所有多民族国家在推进政治认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查尔斯·泰勒立足于加拿大的政治实践,敏感于认同与承认的关系,剖析了平等承认的政治的两条进路及其政治认同危机,进而在完整刻画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回答了"国家是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他独特的政治认同理论:一方面,国家被视为一种集体能动性,其成员把它认同为自由得以辩护和实现、共同的文化认同及共同善得以表达的地方;另一方面,与之相应,成员既达成自由共识(国家容许"第一层次的多样性"),又以多元的归属方式获得政治身份(国家容许"第二层次或深度的多样性")——或直接作为个人权利的载体或作为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而成为加拿大人。泰勒的政治认同理论为我国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政治实践的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旭光 《兰州学刊》2006,(9):98-100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关系的反映,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对一定的政治体系的同向性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支持行为。政治认同不仅仅是人的心理感觉或意识,而是认同主体围绕着一定利益诉求而进行的政治实践活动。政治认同属于政治实践范畴。  相似文献   

20.
范广军 《兰州学刊》2006,(7):109-111,133
冷战时期,社会党国际出于议会选举的需要和改造资本主义、防范共产主义的考量,形成了介于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公正观。多元化的理论体系和实用主义哲学建构了社会党国际社会公正观的理论架构,并形成了以经济公正、政治公正和国际公正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公正体系。社会党国际认为,实现经济公正的有效路径是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社会控制。实现政治公正则需要在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架构内建立以分权制为特征的国家体制,贯彻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的民主原则。国际公正是社会党国际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右翼政党的关节点,它强调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形成世界政府的雏形,担当起实现国际公正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