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早期希腊哲学中Being的理解有许多争论,集中表现在对巴门尼德残篇的翻译和解读上。本文通过回归希腊语境,对残篇8:14重新解读,指出以往对Being的解读和翻译集中在语言和存在论的角度,过度的这种解读容易把Being变为一个僵死的固化的概念。谢文郁教授强调在语境中理解Being,本文赞同谢教授主要的方法和观点,但认为being的核心思想即“存在起来”“是起来”这个意味同样被忽视了。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早期希腊当时的语境来指出Being的动态的这个方面,即时间的向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西方哲学史界围绕着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的一种观点,根据巴门尼德《论自然》[残篇五]中“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的命题,断然认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是唯心主义的;另有一种观点,则根据[残篇八]中巴门尼德关于“存在是滚圆的球体”的论述,认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受争议者之一。他著有《论自然》,共有三篇,即"宇宙论"、"政治论"和"神学论",现保存下来的残篇共有一百三十多条。在学界,部分学者认定其宇宙论中火本原说具有循环论思想。通过对赫拉克利特残篇进行剖析,我们可以发现赫拉克利特宇宙观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在"岩中花树"问答中的回答是他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判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的重要根据。本文认为,这种判定是基于对马克思哲学简单化理解的结果。本文在深入解读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指出,作为马克思哲学"第一观点"的"实践"概念,在马克思看来是人最本源的感性活动;并且通过对"实践"概念的这样一种理解,马克思对自然界的存在做了一个存在论的证明。正是在"实践"作为人本源的生存活动的意义上,王阳明的回答体现出一种从存在论来理解"心物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科学历史摘要]“古代人的自然观”中,对早期希腊哲学家的自然观有一个总的评价,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整个宇宙观具有素朴唯物主义的性质”。(《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4、166页)这里说的早期希腊哲学家,包括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埃利亚派。他们都属于自然哲学家,他们的宇宙观都具有原始的、素朴的唯物主义的性质。这些哲学家都是早期希腊的思想解放者,对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杨乃乔 《学术月刊》2023,(3):162-176
在西方诠释学的发展逻辑上,形而上学传统作为对世界本源的意义统摄,为现象界及其道德秩序的构成设定了先验的终极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拒斥的标靶,是对源发于巴门尼德“ε?ναι”(Sein/存在)的先验意义给予解构。在《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于《同一与差异》中的多篇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他的存在论诠释学思想,以深化地讨论“Sein”与“Dasein”(此在)照面意义所界分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海德格尔在翻译巴门尼德那句著名的古希腊文箴言时,把其中的“νοε?ν”德译为“Vernehmen”,并以“Denken”-“思想(思)”作为同位语给予意义的限定性解释,以充分求证了“νοε?ν”“Vernehmen”“Denken”这三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同一性。国内学者又把“Vernehmen”汉译为“觉知”,而“觉知”则是一个来自佛经《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翻译的汉语译入语概念。事实上,“Vernehmen”与“觉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荷载词,后者对前者的翻译是译者在自觉的误译中呈现出意义改写的创造性。需要提醒文学阐释学研究者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照面的对象,是本体界与现象界之间具有同一性或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阿伦特是唯一一位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进行彻底批判、并斥之为非本真的政治哲学的政治哲学家,她的这一批判和论断基于她独特的政治观,即一种发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政治观。本文从行动、自由和公共领域三个维度对阿伦特独特的政治观进行了阐述,并指出这三个维度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8.
希腊词“自然 (physis)”和“存在”一样是个多义词。它的原义本是产生 ,涌现 ,而随着哲学的诞生 ,它却作为本原被发现 ,并被具体规定为水、气、火。后来 ,在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影响下 ,希腊人的自然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显然接受了存在论哲学 ,并在其视域的指引下 ,把自然规定为元素 ,质料 ,相或形式。  相似文献   

9.
情操作为人超越自身的感情现象,不仅是中西传统文化发生的内核,也是现代性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国儒、道二家与西方(主要是德国)代表哲学家种种关于情操的思想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意义上的“情-操”思想特点,试图说明作为人存在之本源展开方式意义上的“情-操”现象,是如何为各种情操提供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作为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先驱,海德格尔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本质探讨,而成为学界公认的对技术"存在论"进行追问和创新的哲学家,本文探讨了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评判。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亦即存在之思,它有别于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本体之思,其原点是"存在论差异"."存在论差异"在前期是指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后期是指存在自身的差异.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本源其实就是"Ereignis","Ereignis"不是本体意义上的本源,而是一种生成着聚集着的差异,就是作为"之间"的命运."存在论差异"是海德格尔本源之思的原点,海德格尔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开启存在之思的境界,同时又在开启中不断深化着"存在论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张震 《兰州学刊》2007,(6):31-33,16
"诠释学的存在论转向"构成了西方现代诠释学的起点,海德格尔是这一转向的发动者.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海德格尔认为,作为基础存在论的此在现象学就是诠释学,从而把诠释学与存在论关联在一起.他还揭示了理解与解释的存在结构,即"被抛的筹划",并且通过对其时间性结构的探讨,阐明了理解作为此在基本存在方式的存在论意义.海德格尔的这些重要思想为现代诠释学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普世主义是由晚期希腊斯多亚学派所提出的,斯多亚学派提出的“universal logos”是其普世主义的存在论基础,普世主义是对经验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超越,是对经验感觉和利益的超越,在本质上是超验的理性主义,而这和追求普遍必然性的古希腊知识论传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Being、柏拉图的idea,都可以看成是其知识论的准备,它通过基督教而影响了后世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刘铮 《北方论丛》2016,(3):142-146
海德格尔从批判西方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出发,提出了他的存在论真理观。海德格尔把技术纳入到其存在论的思想框架中,认为技术是一种产出,技术的本质在于解蔽,技术是真理的发生方式。技术因而在存在论意义上与艺术和真理具有本质的同源性。但是,作为“集置”的现代技术却是对存在的僭越和对真理的伪装,使技术与艺术又有着明显的区隔,它因而需要依于本源而居的艺术以及作为艺术之本质的诗的救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阅读卡恩原著的基础上对王路教授的相关介绍和评价提出批评,指出王路对卡恩研究成果的介绍与卡恩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表述之间有一些差距。作者进一步指出,在中文“是”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语境下已经系词化了的今天,“是”与希腊文eimi的系词用法最接近,但与希腊文eimi的存在论用法相距甚远。中文的“在”或“存在”更能翻译希腊文eimi的存在论用法.  相似文献   

16.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个难题,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对其认识和评价长期存在着分歧。笔者以为,弄清存在的含义及其实质,是解开巴门尼德思想之谜的第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真正弄清楚了,其它一些问题才便于解决。因此,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们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构想最初是从海德格尔有关思想获得启示,使我们能够发现和重新学习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将实践存在论美学植根于马克思的与实践观结为一体的存在论根基之上.董学文等先生指责我们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这两个对立的思想体系畸形拼合,是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了.本文引用大量资料证明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指出董文在对海德格尔著作缺乏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对其此在存在论作了许多曲解和误判,并以这种曲解为标准来批评实践存在论;具体论证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之间在突破传统本体论思维以及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客观存在着的理论联系,证明海氏此在的基础存在论向我们开启和凸显了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是我们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介";进而辨析了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原则区别,指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要缺陷与局限.  相似文献   

18.
林庆家 《东岳论丛》2004,25(6):121-124
马丁·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吸取东方的思想方法,在哲学上力图"变革"。他在哲学领域内反对主客二分,提出了"此在与世界"的存在论观点。海德格尔哲学与中国道家有其相似之处:两者都主张贵己、返真,不为纷扰的外物所累;两者都重视诗的思维。但两者毕竟也存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早期希腊"kosmos(宇宙)"的自然化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神统系谱学(theogonies)到宇宙起源论(cosmogonies)、从宇宙起源论到宇宙生成过程论(cosmology)的演进。如果说前者在宇宙论上完成了从非理性的神话解释到理性的自然解释的"范式转换",那么后者则使得希腊宇宙论超越自然主义并最终走向哲学的目的论的宇宙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和柏拉图都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他们的碰撞必然给世界带来能够照亮前进道路的火花.海德格尔对希腊人的态度既有尊敬的一面,也不乏解构甚至"谋杀".他从亚里士多德起家,然后以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存在论"来批判柏拉图以及柏拉图主义,而实则本身就是最具有思辨色彩的柏拉图主义.海德格尔晚年以独特的方式成为了他所开创的"新秩序"或思想新纪元中的"柏拉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