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内库,是指以内藏库为主,包括宜圣、奉宸库等宫内府库。内库不归宋代中央财政机关计司(元丰以前称三司,以后称户部)管辖,而是直属皇帝掌握,但并不是皇帝的私人库藏。内库的资金并不用于国家正常经费,而是财政后备金,主要用于支付战争费用和灾荒年间的赈贷,是控制国家财政的有力杠杆。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宋代内库具有一定的金融职能。本文试作一简略论述,翼希引起史学界对内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试论财政分权中制度供给的关键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大国还是小国,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财政权的分配问题是和平时期最重要的权力分配之一。财权、财力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量度,直接关系到中央、地方政府各自利益的满足程度或实现程度。我国的财政分权实践已历尽二十余年,如何建立规范财政分权制度以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是完善我国财政分权的关键所在。笔者在分析了我国财政分权制度设计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制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宋代赈灾所用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其中中央资金占主导地位.宋代用于灾害救助的资金主要有常平钱米、三司与户部资金、内藏库、朝廷封桩钱物、上供米和军粮以及地方的省仓等,它们是宋代灾害救助的主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4.
宋代地方州县财政由于中央调发的不断增额,地方开支增长,以及赋税征发制度未作及时调整,陷入严重入不敷出的境地。州县因此采用了法外征敛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困难,名目繁多。本文试图说明:宋代地方税制的非制度化,加剧了吏治的腐败,导致了民户赋税负担的不平等。历史上这段不成功的财政实践,可为今入制度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是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始于1994年的我国分税制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采取渐进式改革,未能尽快实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地方政府的财权比以前缩小,事权却扩大,不得不开辟预算外收入渠道。土地资本化和土地财政因此应运而生。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粗放型、外延型的城镇化模式,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促进城镇化模式必须向集约型、内涵型目标转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德宗年间两税法的正式颁行,标志着以租庸调为支柱的唐前期财政体系的完全解体,以两税法为核心的唐后期财政新型体系的正式确立,地方财政税收由国家统购统支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级划分。北宋踵随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但其内涵已迥然不同。对于茶、盐、酒等榷利,唐代为中央保留的直接受益税目,宋代则直到北宋末年才完全收为中央所有。对于地方两税收支的调控和管理,唐代主要通过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等措施,宋代则主要由派驻各路的转运使督责完成上供税收,地方经费也由朝廷统一控制与管理。唐代中央在实行两税三分制后,为保证国家税收与藩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北宋朝廷则在地方财政经历了颇为宽松的时期后,从真宗朝始逐渐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挤压,直到徽宗年间一切财权收归中央的进程始告完成。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和政绩的双重压力。我国目前实行地方政府垄断的土地出让制度,许多受"土地财政"理念主导的地方政府通过一些方式抬高土地出让价格(例如实施"饿地政策"),以弥补预算内收入的不足,缓解财政压力,但是却可能会推动居住用地价格和住宅价格的上涨。更进一步,为了在招商引资中占据优势,许多地方政府压低工业用地价格,抬高居住用地价格以弥补机会成本。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以及通过低价出让工业用地进行招商引资力度越强的城市,居住用地供给的受限程度越高,居住用地价格上涨的压力也越大。但上述地方政府行为通过土地市场传导至住宅市场的效果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财政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已成为政府财政活动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造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政绩考核制度、政府支出偏好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事权与财权的不合理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较差等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更深入的原因在于公民享受公共服务中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附着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的"同质性"。并提出应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性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自主性、优化地方政府职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明光  毛蕾 《文史哲》2022,(3):124-142+167-168
对宋代头子钱的来源和财政性质,历来解说以及《辞源》《辞海》词条均存在若干误解。头子钱的名称始见于宋初,而非“唐宋时”。宋代头子钱就其财政经济内涵而言,分别来源于五代的仓场加耗、唐朝后期的“公私给与”除陌钱以及后汉的“省陌”,不能只说源自唐朝的除陌钱。宋代名目众多的头子钱可以归结为“公家给纳”类头子钱,即都是在财政经费的收、支过程中加收或者减支的货币所得。不同于唐朝的除陌法,宋代头子钱的征收类型和征收对象逐步增加,征收比例不一。特别在南宋,其重点征收对象是地方财政的所有收支,征收比例不断提高。宋代头子钱的财政性质应根据其征收环节区分为两种,一是对一部分财政收入的法定正额的附加征收,属于财政增收行为,其中有一些具有附加税性质;二是对财政经费调拨或支出的减付,属于财政节支行为。  相似文献   

10.
马雪 《东岳论丛》2012,33(5):136-139
当前,城市非理性扩张,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市场行为.大多数学者在财政分权制度下分析土地问题,通常关注的是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对土地问题的影响.本文关注的是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竞争下的土地问题,地方政府利用信息优势来对分权的边界进行事实上的调整,通过体制外收入扩大了自己的财政份额,来弥补中央政府所确定的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重新对财政权力进行分配,将非正式资金纳入到国家正规的税收体制中来,使得地方政府进一步寻找新的体制外来源化解中央的压力.正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导致地方政府依赖非正式资金体系来获得可支配收入,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土地财政,土地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获得非正式收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土地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是当前严重土地问题的深层次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收入分配调整为切入点,本文全面陈述了我国社会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均、财富差距过大的现状,指出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国家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责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使社会收入形态逐步向“橄榄球”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达的一个时期.其财政发达虽十分显著,但"钱荒"、"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却贯穿宋代始终,从而形成巨大反差.这是与其赋税征收之弊密不可分的.本文试图就造成此项弊端的成因、弊类等方面作一探索,从治国的大略、官员的腐败、征收制度的管制不严等方面作一分析,以探究其深层次内涵,并时当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云南地方财政资金有预算内和预算外两种来源,一些重要的收入未纳入财政统计范围,地方财政的真实状况与官方公布的数据存在差异。账面上地方财政整体吃紧,屡陷险境;实际上通过预算内增收和预算外挹注,全省财政虽历艰难,但渐而转好。对比地方自理和国地统合两个时段云南财政增收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地方财权并非越大越好,分权适当才是央地财权划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分税制、财政压力与政府"土地财政"偏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税制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间的巨大缺口;而地方财政压力所引发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冲动,形成了普遍的"占地竞赛".获取"土地财政"成为政府的普遍"偏好".分税制进而地方财政压力导致了对土地的掠夺;有必要对政府的"土地财政"进行测算;以阐明农地为什么会成为掠夺的对象.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强化地方政府预算外和预算资金收入的约束和规制,特别是变革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保障以及对农民行使产权行为能力的保护,是改变"分税制"-财政缺口-土地财政-农地流失运行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从"耗羡归公"看清朝财政体系及当代"税费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研 《学术界》2007,(3):25-39
本文从分析"耗羡归公"入手,揭示了清代"双层统治格局"下,统治者构筑财政体系的思维逻辑,给予"低俸禄"、"地方公费阙如"、"军费不足"等所谓"不完全财政"以新的诠释.同时以史为鉴,对当代"税费改革"所反映的财权分配及体制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财政分权在成功地为地方财政松绑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政府治理的"事权属地化".各级政府财力事权不匹配,直接导致了我国地方财政实践中存在财力-事权倒挂现象.根据事权来源不同,事权可划分为显性(法定)事权和隐性(委托性)事权,而结合地方财力是否具有自主性,地方政府财力事权关系理论上存在压力模式、匹配模式和自主模式三大类.地方政府财力事权关系的理论类型划分,旨在为进一步促进国家职能在地方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包头市财政收入总体增长缓慢,而财政支出增幅较快,财政分配矛盾日益突出,财权和事权不对称,一定程度上使本级和各旗县区财政出现困难,财政任务更加艰巨。有鉴于此,研究如何发展包头市经济,改变地方财政困难,优化财政支出、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实现包头市各级财政良性循环,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的作用,推动包头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的一般特征 分税制是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较为规范的形式,早已为西方国家所普遍采用。所谓分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上下级政府之间进行划分,以此来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其实质是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权,通过税种划分形成中央和地方两个收入体系,为各级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分税制的一般特征如下: 1、各级政府合理分工,事权明确。尽管各国  相似文献   

19.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促进共同富裕是“十四五”规划就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问题做出的明确政策指向。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市级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使市政府辖区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改革引致的财政压力激励市级政府加强税收征管,提高了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劳动密集度,最终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改革效果仅体现在所得税由地税局负责征管的企业;同时,改革的影响在税基窄、土地财政能力弱、税收征管强度弱的地区更为明显。此研究有助于解读“压力型”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及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朱舸 《理论界》2012,(10):102-104
宋以前禁榷经营管理集中于中央,其程度与中央获得禁榷利润多寡成正比。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人的介入,禁榷国营松弛、管理权逐渐下放,而利润却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以至禁榷之利作为货币收入超过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支柱。这一现象值得今世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