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颖 《晋阳学刊》2009,(6):50-54
发展和公平两者不可分离,不注重公平的发展必然偏离和谐的轨道。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的民生指标不平等指数显示:中国的区域不平等问题在农村比在城市更为严重;社会保障的不平等和医疗保障的巨大差距远远超过收入的不平等。适当的政策组合可以促进从“不平等陷阱”向公平发展的良性循环转变。  相似文献   

2.
依据现实数据,收入不平等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异质性企业框架基础上引入消费者异质性,以探讨在人均收入水平给定的情况下,收入不平等对贸易利益的影响。模型中,消费者异质性通过收入与价格弹性的负相关关系,影响加权平均替代弹性,进而通过市场竞争强度这一渠道,最终影响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效应。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考虑消费者异质性的贸易利益估算结果与同质性消费者模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2)在出口固定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较高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会削弱可变贸易成本降低带来的福利效应。(3)人均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产生对冲作用。本研究可为我国在当前阶段通过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福利效应,进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本文构建了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的细分指标,试图探寻究竟是何种技能引起了数字密集型行业与非数字密集型行业的收入不平等,以及技能互补是如何影响了数字密集型行业与非数字密集型行业的收入不平等。基于PIAAC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复杂认知技能中的信息技能,非认知技能中的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社会交往技能以及自组织技能可导致更高的技能溢价。数字密集型行业的劳动者若拥有以上技能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能组合可以获得额外的工资溢价。这一结论启示我们应结合数字化转型的技能需求,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以应对未来工作性质的科技化、复杂化和灵活化,避免因技能短缺或错配造成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4.
庞圣民  张永梅 《晋阳学刊》2014,(1):86-96,102
区域收入不平等的持续增大,对个人与群体的尊严、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严峻挑战。以往研究局限于经济学视角,只关心某一或某几种因素对收入不平等影响,过于碎片化。本文利用1952-2008年国家统计数据,基于结构主义视角,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区域间收入不平等背后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区域间收入不平等存在微弱倒"U"关系;结构因素是构筑区域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力量,解释比例达到69.7%。本文认为,"非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必然的路径选择,区域收入不平等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界有关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争论主要集中于劳动者收入是否与其贡献相称,但实际上应该关注含义更为广泛的分配正义问题。究其原因,市场主体因福利不平等和能力不平等而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无法在形式化的机会平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在现实的市场中,初始收入分配的不正义性不仅表现为工资收入难以完全体现劳动贡献,而且还表现为贡献相称原则忽视了异质个体的能力不平等问题。因此,基于社会正义的原则,收入再分配的一个重要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由自然不平等衍生出的纠正正义。事实上,众多的社会哲学家、政治哲学家和道德哲学家都把收入分配、分配正义以及社会正义结合起来探究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问题,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尤其是穷人福利的经济学更应该把分配正义当作核心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逐年增大,使用基尼系数等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收入不平等状况,收入流动的提出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收入流动能够反映长期内社会公平程度以及贫困人口收入上升机会的大小.收入流动对缓解长期不平等有作用,收入流动对缓解长期贫困作用明显.收入流动影响因素:个人和家庭基础状态及变化,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3—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以农村存款比率、农村贷款比率衡量的金融规模对收入不平等具有推动作用,而以农村存贷比衡量的金融效率对收入不平等具有缓解作用,农村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区域特征。应加快建立和完善普惠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使农村金融发展惠及更多人从而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文从收入来源结构视角对江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发展一种基尼系数的测算方法,测度了总收入与不同来源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并通过构建基尼系数的结构分解方法,计算了不同来源收入对总收入基尼系数的效应,研究发现:不同来源收入不平等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及动态变化特征。本文研究的政策涵义为:促进江苏城镇居民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需要关注收入增长中不同来源收入不平等的调节,特别是对于不平等程度较高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配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全球性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促使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同时影响企业初次分配环节共同富裕导向。基于2011—2019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就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员工收入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员工收入水平,促进企业初次分配环节共同富裕目标的导向;收入效应在行业与区域层面存在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影响系数最大;机制分析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员工收入的传导存在双向效应。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实现了人工智能应用指标在微观企业层面的科学测算,为我国智能制造和收入分配相关政策提供了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收入不平等是如何形成的?首先循着"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脉络回顾经济思想中收入分配的模式,其次重点分析马克思有关收入不平等形成原因的经典阐释,最后基于中国的现实背景分析收入不平等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从思想史的角度,追求效率的过程与目标的偏离使得市场机制中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往往遭到忽视,因而收入不平等必将"绝对"存在;从制度的角度,获取超额利润的动机必然导致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逐渐失衡;从现实的角度,初次分配格局失衡是收入不平等形成的直接成因,教育差异是收入不平等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