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司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继明 《学术探索》2013,(12):51-55
在环境保护领域,我国一直实行行政处罚为主、司法保护为辅的制度。但仅靠行政手段制裁环境违法行为,暴露出了诸多不足,以司法手段介入加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切实有效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境司法保障,本文认为可以从提高司法惩治打击力度、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并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作用、加强法制建设、推动国家和地方的环境立法、通过行政执法与环境司法的接轨几个方面解决环境司法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民主法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主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法治文明是一个关涉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等多方面的理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范式,其中核心应当是立法文明、执法文明和司法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探索法治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法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法、司法、执法、普法和法律服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关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加大地方立法力度,增强法律保障措施,加快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改革,积极培育行政执法及司法人员的法治理念,强化和完善行政执法及司法工作的监督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流域环境保护事关中华民族的基本生存,也是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节的重要领域.中央有义务规定流域统一的环保标准及其地方实施义务,并通过司法诉讼等机制让地方义务落到实处.由于地方选民是流域环境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所以流域环境保护首先要依靠地方选举制度的力量,让地方行政执法直接对当地选民负责,从源头上遏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在此基础上,中央通过行政和司法监督纠正流域环境污染的外部效应,迫使地方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执法负责.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遏制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政执法不仅能够节约刑事司法资源,而且有利于环境刑事司法的开展。环境刑事司法在相对减少环境行政执法的同时,也对其发挥着有效的监督作用。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于预防和打击环境违法和犯罪行为至关重要。当前,环保立法衔接不足、证据转化存在困难、行政执法监督难以落实均阻碍着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为此,必须从健全刑事立法规定、健立证据转化规则、充分发挥检察监督权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不同利益集团间环境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政策由地方政府负责执行,地方政府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统筹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与社会公众间的复杂博弈.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政府问责力度,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中比重,降低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责任成本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共同选择实施环境保护行为;改变目前地方环保部门的双重领导体制,明晰责任主体和主体职责,可有效提高环境治理绩效;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培育环保的社会团体力量,让社会民众成为环境监督和问责主体可以有效推动政府环境责任履行.  相似文献   

6.
环境意识与第三部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意识反映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和为此采取行动的自觉程度。国内外环保实践证明,单依靠政府是无法将环境保护事业做好的。如果没有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再好的规划和战略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而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则是建立在企业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的,环保社团等第三部门从最基层为公众环境意识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方政府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以及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的提升,地方政府已经由重经济增长逐步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过渡。选取我国的273个地级市2012—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能促进本地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升;最后,政府环境规制、企业绿色转型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德国的环境保护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到强化环境监测监管、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环保有重要启示。我国应该结合本国实际从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之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一年多来,其刚性、规范性和引导作用初步彰显,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纳税人遵守相关规定的能力不足,环保部门与税务部门在税收执法中的协同动力不足、合作机制不畅,税收征管效率不高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立法不够完善,一些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存在的利益偏见制约、妨碍其依法行使权力。为促进环境保护税制度的实施,应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层面强化关于国家税权和纳税人权利的法理认知;注重环境保护税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强化相关法律规定之间的衔接与协调;保障纳税人的正当利益,提升其守法能力;制定具体的便于操作的环境保护税征管细则或规程,促进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融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人大监督和司法救济于一体的程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国在立法方面对商业贿赂行为已有禁止性的规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专门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明显不足,立法层次太低且规定滞后;对商业贿赂的行政处罚措施力度不够;治理商业贿赂的刑事立法不够完善。这就导致执法主体过多、执法手段单一,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等问题。对此,可通过立法深化体制改革,使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健立健全财会信用制主,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赋予行政部门相应取权,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加大惩处力度;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然资源法律实施的制约因素与推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已经制定出来的自然资源法律都或多或少、或严重或轻微地存在实施不力的问题.传统法律文化存在消极影响、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尚存不足、现行自然资源立法质量不高、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存在弊端、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司法保障与监督缺位并软弱、自然资源法律实施监督不力是中国自然资源法律实施不力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对症下药.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中国自然资源法律实施:培育公务员与民众自然资源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各级各类自然资源立法质量,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自然资源执法人员职业素质,强化司法在自然资源法律实施中的保障职能,尽可能地健全自然资源法律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2.
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其中,执法是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根本和关键,行政执法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行政执法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中存在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程序违法等主要问题,要加强执法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完善立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3.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还存在大量违法行政的现象。为此,应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完善立法与加强司法监督职能,以有效制约农村计划生育违法行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目标理念,在于促进国家环境行政民主化,保障公民环境权,平衡公众环境利益诉求进而实现环境正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育环境领域的自主治理精神。以此为指导,通过全面创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来源,健全公众环境立法参与、环境行政参与制度,创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环境刑事自诉制度,培育成熟的环保社会团体等途径,全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在各地快速推进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亟待解决,如行政执法机关主动履职意识不强、检察机关依法监督还不到位、工作制度和衔接机制尚未落到实处、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影响仍然存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深层次反映出了两法衔接在立法规定、组织领导和追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两法衔接,最根本的是要健全相关立法、提高工作的运行效果,确立强有力的牵头部门、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追责机制、不断强化工作执行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以信息技术和市场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经济浪潮已经到来。在新经济时代,法律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冲突,激励创新活力,促进科学技术的高效运用。以武汉和重庆为例,随着新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不断出现,不少地方立法的内容难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执法、司法等领域面临着新经济带来的多重挑战。优化地方法治环境,应按照“效益优先、依法治理、政府主导、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地方科技法制工作中加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力度,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依法建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和财政供给机制,提升政府科技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营造公正和谐的地方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环境行政执法不力是导致我国环境公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环境质量状况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唯有在环境行政执法体制之外建立起环境公益诉讼这一新的监督方式,才能平衡环境公益保护中污染企业与公众的参与力度和救济途径,以此督促环境行政执法远离“寻租”,并矫正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系,最终达到提升环境行政效率、保护环境公益的法制目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公众环境意识高低与否,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环境保护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项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公众的环境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宣传教育对环保工作具有先导、基础、监督和推进作用,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杨洪刚 《南方论刊》2014,(4):36-38,60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错位的主要根据在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行动者或者说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其中地方政府基于其自资源、价值取向、制度规则和利益关系扮演着的不同的角色,但在不少的环境公共事件和环境保护行为中,地方政府经常呈现出角色错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的束缚,而社会力量不够强大和环保认知观念出现偏差则是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颇受社会关注,并成为政治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会对民主建设、政府决策、公民意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不可盲目乐观。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存在缺陷,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程度不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成效也不明显。因此,构建完整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律规则,完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健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