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本文从区位熵和产业集中度两个角度,依据合芜蚌跨行政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对其产业集聚状况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年度的纵横向对比分析,揭示出三市各行业集聚度的相对水平与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有利于合芜蚌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厦漳泉同城化为背景,选取2012年厦、漳、泉三市39个行业的数据,通过产业相关系数、区位基尼系数、产品输出率、区位熵及区位熵比值等指标,测度三市的产业结构相关度、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区域集聚度;然后,综合各指标,给出产业间、产业内、产业链分工的标准,由此确定厦漳泉地区39个行业的分工与合作模式;进而,结合产业演化规律和地理区位结构,提出依据产业间分工在厦漳泉都市区沿海产业连绵带布局产业集群,利用产业内分工促进差异化产品水平竞争和产业升级,以及发挥厦、泉、漳各自在研发服务、生产制造、资源要素环节的优势,打造产业价值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实证研究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是其支柱产业,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发展贡献率较低.食品加工业、石油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较大,造纸和生物制药业次之,钢铁和铝加工的关联度较低;房地产业、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金融业和会展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应充分利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支持产业集聚,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协调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三群”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对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价值链的垂直分解和水平集聚等动态深化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向物流业提出了产业升级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物流产业升级的关键是物流企业能力的提升.我国物流企业应该以物流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物流资源整合能力为导向,选择特定的升级路径.产业升级的层次性与非递进性决定了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针对不同类型的全球价值链设定不同的升级目标,构建模块化物流集群是我国有效实施物流业升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将逐步完善,整合物流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消除物流业小、少、弱、散的制约因素,逐渐成为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我国物流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指出了我国物流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理论构建物流资源的整合模式,致力于物流技术提升和体制创新,提升物流产业地位,力求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能比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安徽物流空间布局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当前安徽省物流业发展存在集聚不明显,规模经济尚不突出,物流中心空间体系尚未形成,物流产业调整步履艰难,物流资源整合不力,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物流市场被周边省份瓜分的局面,本文拟从分析当前安徽省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全省物流、地域物流、各城市及城市间物流量三大方面对安徽省物流空间布局进行回顾,指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安徽省未来物流空间发展的方向,安徽省物流产业应以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为目标,从点、线、面三个层次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促进郑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市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信息基础平台以及综合经济实力和金融支撑,但也同时存在着物流供求比例失衡、先天性的条块分割、增长方式粗放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郑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应当采取以轴辐模式为核心、多层辐射模式为物流服务圈层的混合性模式,通过培植完善的物流市场体系,建设高效、高服务品质的物流中心与运输配送体系,提升郑州市物流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物流对城市空间结构衍化的作用及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结构衍化的本质是经济社会要素在地域空间上聚集与扩散的运动过程,其主要动力在于分工、专业化与集聚效应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衍化过程和物流对分工与集聚影响的探讨,剖析了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现代城市物流的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发展,不同国家间或者相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趋广泛、深入,因此使得现代化物流产业在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物流业从20世纪70年代到今天40年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所取得的不断进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诸如资源浪费、人才匮乏、行业技术基础落后、产业结构低下、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必须正面对待。笔者认为由于中国物流起步晚,吸收和借鉴他国先进技术理念有助于实现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产业的目的,而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借鉴物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升级中国物流产业结构、保持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从中国加入WTO后,诸多行业特别是物流业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幅度,而开放过程中FDI的引入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物流业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和威胁。如何有效地吸引FDI,并将其合理应用于传统物流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借鉴传统物流业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物流产业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我国吸引物流业FDI的相关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文章采用行业集中度、区位熵测度了河北省数字产业集聚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析了地区差异及来源。研究表明:行业集中度表明电信和互联网业主要集聚在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和邯郸等地区;区位熵表明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等地区数字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总体差距中,数字产业组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组内差距中,欠发达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差距在波动中上升;组间差距中,发达区和欠发达区之间差距最大,枢纽区与协同区差距最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物流业近几年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物流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物流专业人才也很短缺。为此,应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利润的源泉。要研究和构建现代物流的产业结构,加强物流理论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阐释了要素集聚的产业地理效应。要素集聚产生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形成产业区位;特定区位的要素集聚达到一定规模后产生拥塞效应,驱动产业转移;要素集聚与分散产生资源空间配置效应,形成多层级中心—外围的产业空间结构;而中心—外围的城市映射效应导致城市分层,并通过一定的产业关联形成城市层级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现代物流业不仅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方面举足轻重,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模糊最优化理论对上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探索上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利用模糊分析模型对基础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投入产出角度确定上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优化模型.上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即加速第一、二、三类物流业务的发展,降低或抑制第四类物流业务的发展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上海地区现代物流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从全国层面来看,物流空间集聚、专业化集聚及内部市场潜力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城市化的实现。(1)物流空间集聚与专业化集聚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城市化的实现。(2)从东中西分区结果来看,东部影响区域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物流空间集聚,而中部地区物流空间集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都能显著地影响区域城市的发展。西部结果不显著,但物流集聚对西部区域城市化的影响为正。(3)从城市层级来看,多样化集聚与专业化集聚是影响特大、大型城市城市化实现的主要变量,而中小城市城市化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物流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9地市金融集聚水平,从金融集聚视角考察对产业集聚、产业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各地市金融集聚水平差异较大,金融集聚能显著影响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银行信贷集聚增加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比上升0.09个百分点。但是,金融集聚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超过一定水平后,金融集聚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16年安徽省金融业和产业结构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测度安徽省金融集聚水平,实证检验安徽省分行业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长期中,银行业集聚表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证券业集聚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作用力度不明显,保险业集聚则表现出抑制效应。短期中,银行业和证券业集聚也存在着积极作用,但没有长期效果显著,而保险业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三角25个城市2001—2010年面板数据,本文对城市群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服务业集聚区位熵值大多在1.5以上,产业相对聚集且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区位熵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服务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应的弹性系数为-0.395,负效应影响明显,表明由集聚带来的该地区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开始出现逆转,作为一种"经济信号"值得关注;模型控制变量,如生产性服务业市场规模、政府干预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等均与经济增长均呈正相关。今后政府对服务业集聚的引导应注重从"量"到"质"的转变,注重对集聚多样化协调、集聚协同产业的发展以及集聚配套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推进产业集群升级,产业集群升级又能够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文章结合河南省产业集群规模、类型、区位分布、发展阶段,探讨承接产业转移对推进河南省产业集群升级的促进作用和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主要困境,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创建集群品牌和培育集群创新网络来推进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理论基础,借鉴Hotelling模型的基本构架,以区位选择的视角.加入集聚利益因子.分析了企业选址的分散行为和集聚行为,揭示了企业的区位选择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从而对产业集群集聚的微观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法测算了2001-2010年陕西省11市(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榆林和延安的产业结构因素和区位因素对陕西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咸阳、渭南、安康和汉中则不够明显。从产业结构看,陕西省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其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杨凌示范区第一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榆林和延安的第二产业区位优势明显,对陕西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较大;西安、榆林等城市具备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优势。最后,本文提出了陕西省大部分市(区)仍应遵循"二、三、一"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