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强调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性诚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使政治学研究真正做到学术化却非易事。这不仅因为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性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限制,还因为人们在政治学学术性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彼此相左的认识。本文认为,只有将政治学的功能定位为“提供学理”,将政治学家的角度定位为“导师”,将政治学的真谛定位为“明其道”,政治学研究才能真正步入学术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政治学会自1981年10月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并建立了“政治学基本理论”、“政党及统一战线”、“政治制度”、“国家事务管理”、“国际关系与国际问题”五个研究组,进行专业研究。 在“基本理论研究组”学术讨论会上,政治学家傅于琛同志作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问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以来,中国政治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从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运用CSSCI提供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地区近五年来(2000~2004年)政治学的现状,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政治学研究受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本土化程度较低和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4.
稿约     
《江苏社会科学》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栏目,注重学术性、理论性、探索性。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赐稿。本刊2003年重点选题如下:经济学体制创新的经济学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经济学理论基本问题研究;企业制度与企业改变;比较经济学;“三农”问题研究;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法学法理学;宪法和行政法学;法理学;法经济学;外国法学流派评析。政治学中国政治文明建…  相似文献   

5.
以1978年10月在芜湖举行的“西方哲学讨论会”为起点,外国哲学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段公认的繁荣时期。本文在中国现代文化更新、转型、重塑与再造的大环境下考察研究外国哲学的意义,阐述本学科在中国文化建设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展望本学科的发展前景。要正确认识在中国文化建设大局下学习和研究外国哲学的意义,必须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否则难逃文化保守主义的魔障;外国哲学也要承担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能否深入研究外国哲学也应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繁荣的标志;哲学是人的创造,它最终要为全人类服务,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中国的外国哲学研究也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返本开新,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基本路径。现有研究已经从学科、范式等视角,较为系统总结了百年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时代议题如何因应实践需求进行自我更新,同样是思考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的重要途径,也可以揭示出中国政治学发展中“变”与“不变”的节律。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政治学先后经历了从现代建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学科的主要议题。这些议题既展现了政治学自身的理论关切和独特的知识建构方式,也体现了中国政治学始终与中国政治发展命运与共,相互给予。中国政治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并逐渐构建起回答中国之问、开展国际对话的知识体系。中国政治学应该更加自觉地回应时代要求,在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中建构学科自主性。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学和国际政治角度论述了“主权”观的发展,“一个中国原则”具有国际公认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邓小平文选》第167页)要重视政治学的研究,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为指导,弄清楚政治的涵义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搞好政治思想工作,清除精神污染,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复兴三十多年来,形成了“平行”、“上升”与“下潜”三种模式,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历史图景;三种模式各有优长,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努力。但是,从某一个单一层面来说,“平行模式”不够全面,“上升模式”过于空泛,“下潜模式”力度欠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要取得长足进展,必须处理好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合力:从国外尽量多地、全面地借用已有的理论资源与学术成果;从本民族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实际出发,尽量将具有本质性的理论概念讨论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抽象与民族化的改造;最后,才能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拿出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报告,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全新论述。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合理结构是“一个顶端”与“两大基石”:“一个顶端”,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学者的学术目标与学术使命之所在;“两大基石”,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要以外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资源为基石,同时也要以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与细致分析为基础。因此,我们呼吁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特别重视两大基石,即重视“平行模式”与“下潜模式”,特别是“下潜模式”。绝大多数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当是“上升模式”的,也不是“平行模式”的,而是“下潜模式”的。只有这样,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并形成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环境问题的凸显和中国环境政治学学术话语的积极构建,大大促进了环境与政治的“镶嵌与耦合”,激活了环境政治学研究。然而,西方既有解释机制的“失范”,迫切需要超越西方环境民主主义范式以及生态帝国主义范式,拓展中国环境政治学的“本土性”理论生长空间。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国政治学聚焦并着力于环境政治领域,既是历史与时代之必然要求,也是一种理论自觉。根基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目标,未来中国环境政治学的知识增长有必要从环境公民权、环境治理现代化和环境政治话语变迁中汲取。然而,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操作层面而言,中国环境政治学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崛起需要国际政治理论的支持和理论体系的建立。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取决于不断的探索。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和实践并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对于中国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理论研究层次的提高和理论体系的建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和平崛起”已经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它是中华民族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当前国际局势发展的大背景,详细分析中国在国际上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同时阐述目前中国实施和平崛起战略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和挑战,最终提出中国正确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凤霞 《河北学刊》2007,27(6):97-99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史学的发展与多民族统一国家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6):91-94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撰述与民族一统、同祖同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武 《河北学刊》2007,27(6):94-97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哲学研究状况检讨——一个有限的观察和评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中华 《文史哲》2007,2(3):5-16
目前国内哲学研究在总体上仍呈现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足鼎立之势。它们各自争论的最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辩护、西方哲学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诠释等问题。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间或有某些原创性成分,个别的甚至堪同国际水准相媲美,但总的说不宜估计过高。研究现状中最引人注目者乃是一系列悖谬现象:哲学的自觉与哲学的自我迷失、哲学的创造冲动与哲学的底气不足、哲学的通达与哲学的自闭、哲学的繁荣与哲学的贫乏等等。如何“哲学地”“思”乃是全部问题的症结和关键。面向未来,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使“说”哲学(外在的、对象化的、旁观式的)变成“做”哲学(内在的、体认式的、上手状态的)。它的恰当解决,乃是中国哲学研究逐步走向成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邦 《河北学刊》2003,23(6):5-10
国际战略概念是战略概念从军事领域向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扩展的产物。科学的国际战略,应该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谋划符合国际局势及其国际环境。因此,新中国的国际战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迁曾有过四次重大调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客观认识我国的国情与综合国力,明确我国现阶段的国家利益,加强对我国国际战略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有关中国社会学发展全局的五个问题——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学30年来,在这些问题上从不成熟到较为成熟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和把握,关系到社会学学科和社会学知识的性质、作用、对待社会的态度,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学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学人才,能否实现某种原创的知识创新,能否在国际社会学界占有应有的一席之地,能否在学科和学术的话语权方面做出当代中国社会学家自己的贡献。要正确把握这些成对的关系,就要真正认识它们既有"非此即彼"的一面,又有"亦此亦彼"的一面的辩证性,避免片面强调一个方面的极端性;就要总结和汲取各国和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深入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在改造黑格尔思想时所阐发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并以之为指导,以我为主地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学不断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更加成熟,力求避免各种幼稚病。  相似文献   

19.
刘建平 《阴山学刊》2009,22(3):81-84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家间政治多边化的潮流中,国际机制已成为学术探讨和外交实践的主流,绝对国家主权话语丧失根据。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家力量差距仍然严重分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中规避发达国家的欺压,中国应该主动建构以“权利政治”和“超国家权力”为核心概念的国际政治理论来批评“权力政治”和“强权”、“霸权”现实。作为世界政治的超国家权力主体,联合国可以为克服霸权主义政治形态而实现人类主义价值提供可能性,超国家权力与主权、人权的辩证关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深入体会的外交哲学。  相似文献   

20.
袁峰 《晋阳学刊》2008,(6):18-23
如何对国家进行分类?这在当今比较政治学界是一个存在着意见纷争的研究领域。中外比较政治学者在有关比较政治研究的路径、分析工具及价值标准等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观点。但是,其中一些观点对于进行国家分类却存在着局限性。对国家分类问题的研究,应当选择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路径、采用基本分析变量与特殊分析变量相结合的分析工具,并在寻求共性价值的基础上尊重各个国家自身的价值理念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