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母亲的短信     
<正>那个深蓝色的诺基亚手机,是父亲生前挚爱的珍宝。送走父亲的那天,我悄悄地把手机留了下来。父亲的黑白照片挂在雪白的墙壁上。父亲微笑着,永不知疲倦地关注着他和母亲的小家。一尘不染的餐桌上,放着父亲的手机,母亲对着父亲的遗像说:“老头子,  相似文献   

2.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3.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风衣     
苁蓉 《老人世界》2011,(8):29-29
小时候,每当注视母亲婀娜的身影拖着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辫时,我总会奇怪,有了几个孩子的母亲竞还有这样的风韵。可是那时,母亲总是抱怨,嫁给父亲是她最不如意的事情。而父亲因为自己的确比母亲稍矮一点儿,长相差一点儿,也就由着母亲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她爱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费尽心机才追到手的。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她家,借口是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她,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她;说父亲最后还是为她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特权     
梁景容 《老年世界》2007,(20):27-27
母亲是一个温和宽厚的女人,这一生几乎从未与别人争吵.但却唯独跟父亲过不去。父亲偶尔犯个小错.母亲便会揪住不放.除了当面批评和数落,把父亲批得体无完肤外,逮着我也会唠叨个没完没了。哪天如果碰到母亲有批评父亲的迹象,我就赶紧找个理由溜掉,实在溜不掉,也只能默默地听着母亲对父亲的怨词。  相似文献   

7.
《伴侣(A版)》2007,(10):32-33
<正>继母变卖转移遗产我们该怎么办编辑同志:我们三兄弟成年后,均到外地打工。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婚。婚后继母和父亲共同经营着父亲再婚前一直经营的  相似文献   

8.
大爱无言     
李盂雄 《老年人》2006,(7):30-31
“五一”节放长假,我准备回乡下看望独居的父亲。父亲已经80岁了,身体尚健,只是近年来听力已大不如从前,常常把话听错。3年前母亲过世后,父亲就一个人住在乡下,砍柴、种菜,侍弄一亩多责任田,过着一份恬淡而寥寂的日子。父亲原本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母亲过世那年,我们姐弟就提出让父亲和我们一起到城里来生活,可父亲死活不肯,他说“:我哪里都不去,乡下乡亲好,空气好,我还要守着这栋屋子莫让它倒了。”其实,父亲的心思我们都懂,他是怕给我们添麻烦,增加负担。办完母亲的丧事,我们姐弟就回了城。父亲一个人留下来,住在屋子的西头,东头住着堂弟…  相似文献   

9.
张世普   《现代妇女》2005,(11):29-29
前不久,年近七十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父亲特意为母亲买了一把黑色的拐杖。父亲把一根根红毛线搓成红绳,然后在绳子上缀一些精巧雅致的小铃铛。那时,包括母亲在内我们都非常不理解父亲这种孩子气十足的举动。一开始,拐杖并没发挥作用,因为身体虚弱的原因,母亲无法拄着拐杖行走。母亲惟有放下拐杖,让父亲搀扶着锻炼走路。一步,两步,三步……终于在三天以后,母亲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了。母亲在病房内移来挪去,叮当,叮当,…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小孩     
爷爷奶奶与父亲母亲无话,父亲母亲与儿子女儿无话,这叫代沟。爷爷奶奶宠着孙子孙女,孙子孙女缠着爷爷奶奶,这叫隔代亲。  相似文献   

11.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定角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庭网络中,父亲的角色与母亲的角色有着明显的差异,其特定的角色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父亲的榜样作用父亲在影响儿童发展方面不再扮演次要角色。父亲的角色概念受制于文化和传统观念。文化、传统间的差异决定着父亲对儿童教养的特性。例如,性别角色的定义依不同文化中社会、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而变化。在某些文化中,父亲在喂养、接送、一般性照料儿童等方面担负着主要的责任;在另一些文化中,父母在照料儿童方面承担的责任是相等的;而在其他大多数传统文化中,父亲在照料儿童方面所起的作用较小。按传统习惯,父亲被视为家…  相似文献   

12.
父亲想让孩子出人头地,母亲想让孩子快乐成长,而孩子,却已经厌学……这个家庭,每个成员都像孤立的岛屿,固守着自己童年的痛苦和寂寞。他们要怎么做才能放下过去,重新向彼此伸出双手?父亲想让孩子出而孩子,却已经这个家庭,每个固守着自己童年他们要怎么做才  相似文献   

13.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山     
我一直认为,父爱不像母亲那么直接,父亲的爱往往不易察觉。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关爱着我,只是父亲常常把他的爱藏在心里。我家住在黑龙江的一个小镇。上大学后,每年放假回家  相似文献   

15.
父亲和母亲是很不相同的两种人。母亲总是小心翼翼,注意礼节.而父亲却是言行均无所顾忌。  相似文献   

16.
1982年,父亲边方木转业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家银行任副主任.同时我也来到了人间。求子心切的父亲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女孩子而埋怨和冷落母亲,相反他比以前更加殷勤地照顾瘦弱的母亲。父亲很爱母亲江燕华,母亲嫁给父亲时是冲破重重家庭阻力才与父亲结合在一起的。当时父亲的部队驻地很偏远,外公外婆不愿意让自己的独女远赴外地随军,但一直梦想绿色军营的母亲还是坚决地嫁给了父亲。一年后,父亲复员返回到家乡张  相似文献   

17.
<正>幸福是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也常常这样问别人。父亲母亲之间的婚姻是依中国式传统媒妁而定的,在媒人介绍之前,他们互不认识,而且,听外婆说,当时外公是很反对这门亲事的,理由是父亲只是个普通机修工人,而母亲好歹是  相似文献   

18.
父亲原是一家工厂的工程师,退休了,赋闲在家,没有了先前的劳碌,也少了以往的威严。每天,他除了到菜场买买菜,回家偶尔翻翻书外,似乎已别无他事。后来,母亲也退休了,她把住地的一块空地开垦出来,种上菜,从此新鲜蔬菜一年四季不断,父亲连上菜市场的机会也少了。这样一来,父亲越来越感到寂寞,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动不动就埋怨母亲:“每天守着几块菜地,难道咱俩的工资不够买菜的?”母亲感到很委屈:“自己种的菜,没洒农药,吃了放心,你懂不懂?”父亲自知不在理,只好坐到一边生闷气。听着父亲数落母亲,母亲叨唠父亲,我们…  相似文献   

19.
爱华 《当代老年》2007,(2):14-14
也许是上帝眷顾有情人,今年的“情人节”正是73岁的母亲和76岁的父亲结婚52周年。那天一大早,父亲特意到鲜花店为母亲捧回一束盛开的玫瑰,火红的玫瑰花,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令母亲陶醉不已。  相似文献   

20.
乔鲸 《当代老年》2010,(7):37-38
1966年,父亲被下放到张家口进行改造,母亲日夜牵挂,犯上了哮喘病。我当时只有10岁,虽然还很小,但作为家里的老大,我想都没想,开始正式承担父亲的职责。可这场文化大革命却声势浩大起来,很多人不堪凌辱自杀。我也和母亲一样,担心父亲会想不开,下午放学回家,我就着昏黄的灯光,参阅着毛主席语录和最新的政策,一笔一划地给父亲写信,鼓励他坚持下去。好在父亲还算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