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略论日伪对南京的物资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资统制是日本军国主义掠夺沦陷区财富的重要手段。梳理日伪在南京的物资统制,可以为研究抗战时期殖民地经济提供很好的个案观察。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先是与日本联手统制物资,继而建立了自己的统制体系。日伪的物资统制,以保障日军的战争需求为目的,对中国沦陷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公开掠夺,给沦陷区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日伪联手乃至汪伪独立统制物资的过程,更加清楚地揭示出伪政权的傀儡性质。 相似文献
2.
陈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24-229
基于军事及易货贸易的需要,1939年国民政府对猪鬃实施了贸易统制。猪鬃统制内容包括"核定价格、统制收购、限制储存、管制运销"四个方面。国民政府通过对猪鬃统制,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同时促进了战时猪鬃事业的发展。但猪鬃统制是对自由贸易的剥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从业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1940年至1941年,国统区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缺乏,粮价高涨,对军民生活和抗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克服这一危机,国民政府不得不实行粮食统制,加强战时粮食管理,实行以田赋征实、征借、征购为核心的统购政策,实行军粮、公粮统一供应的统供政策,实行粮食平价公卖、调剂有无的统销政策,并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这些政策的实行,对于缓解当时的粮食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日伪时期战时劳工统制政策及劳工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60-62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保证全面侵华战争的需要和对苏联作战的准备,推行所谓的开发五年计划和北边振兴计划。为了保证所需的劳力及对劳力的管制,先后出笼了《劳动统制法》和《国民勤劳奉公法》。广大劳工在上述两法的统制下,受尽苦难和折磨,但是他们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迎来了最终的胜利和解放。 相似文献
5.
王磊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明清时期,江南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起着推动国内外市场与商品流通和发展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备专业化趋势的市镇。而苏州府作为这一区域的典型代表,也勃兴出专业的米粮市镇,并一度成为全国的米粮流转中心。因此,对于苏州府米粮市镇的实态分析,将有助于探寻市镇的专业兴衰,显现市镇经济研究态势,也有助于江南市镇研究这一领域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温纯如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理性的统制原理是系统的统一的原理。理性的统一是设定理念作为统一概念之用,理念作为理性绝对完整统一体的概念,就等于设定了总体的最高统一。它是知性活动的目标,否则人类的认识就难于达到完全系统的统一。理性是永无休止地追求这个绝对的统一,然而在现象界又无绝对必然的存在,永远达不到这个“完全”。这样便揭示了人类认识是个有限和无限的永无完结的矛盾过程;它的重大价值是促使人类认识和科学知识达到系统化、理论化的最大统一;它要人们按照理性系统统一的原则认识世界,从哲学上揭示了科学系统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日伪对东北沦陷区的劳动力资源所实行的劳动统制政策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而发展变化的,从最初的限制华北劳工入满的劳动政策到放松对出关华工数量的限制并进而采取积极招徕华北工人的方针,再到对内加强劳动统制,实行“国民皆劳”的劳务新体制,劳动统制政策成为赤裸裸的野蛮掠夺劳动力资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服务的工具,给东北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张根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2-86
1943年1月,汪伪政府正式对英美宣战,并在其统治区实行所谓的"战时体制"。在金融领域,汪伪政府通过强化战时金融统制,加强了中央储备银行的职能,实现了币制的统一。但它并没有摆脱日本的操纵与控制,其金融统制政策使得汪伪统治区的财政更为混乱,物价上涨,汪伪经济陷于崩溃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实行亲苏亲共政策,为中共参与治理新疆提供了契机。以毛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共党员在新疆的探索实践,不仅对抗战建新有重要意义,还有益于建国后的新疆治理,为中共日后将战略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是建国前中共第一次大规模介入多民族边疆地区治理的早期实践,开中共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之先河,具有超乎新疆辐射全国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建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1):54-56
探讨成分统制如何解释否定依赖关系.确立否定依赖关系是如何发挥作用,又如何具体操作,以期能更深入理解该概念的重要性,进而具体地认识生成语法句法.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随着日军在杭州湾的登陆和国民党军队军事上的失利,各级伪政权组织相继建立并将控制区从杭嘉湖、宁绍一带,扩大到金华等地。它们在日军司令部、特务机关的授意与控制下,对沦陷区民众实行严酷的政治统治,依托警察、保安机构、汉奸外围组织厉行法西斯统治;实行"人口"登记与保甲制度,限制民众人身自由;实施治安肃正,维护铁路、警备公路和通信网的"安全",以强化其统治;沦陷区民众政治上、精神上受到严酷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李迅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6):92-95
国外一些有关中国教育史的著作常把汪伪时期设立的伪“国立上海大学”不加辨别的纳入整个上海大学史来论述,这是完全错误的。所谓”国立上海大学”其实是一所“中国教育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非驴非马,不伦不类的高等学府”。它以“上海大学”为名,而实质上却与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上海大学毫无渊源和传承关系。笔者把它从历史的陈迹中发掘出来,就是为了拨开环绕其四周的历史迷雾,与具有爱国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真正上海大学厘清界限,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凭借其强大的实力,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一举击溃国民政府,结束对华战争。但日本的这一战略在中国军民的顽强的抵抗下,不久就宣告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不得不改“速战速决”战略为“持久战略”,并将这一政策与建立傀儡政权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傀儡政权是日本“以华制华”政策的核心,正是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力扶持下,先是出现了华北、华中的地方傀儡政权,进而汪精卫又建立了统一的汉奸傀儡政权,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张泰山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30-34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后,立即开展“枪后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湖北沦陷区实行全面的控制,以图达到长期有效占领的目的。本文集中论述了日伪在湖北沦陷区实行“一体两冀多辅”的文化控制模式———通过建立宣传机构、创办报刊、设立放送局、限制言论自由等手段,实现对舆论阵地的控制;通过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兴办学校、培训师资、强制推行日语、更换删改教科书等手段,实施奴化教育,控制教育阵地,以图达到“文教虏其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后方地区的宁波帮企业与企业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守广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6):6-9
后方地区的宁波帮企业和企业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凭借若干有广泛影响的大企业和一批经验丰富的著名企业家发挥骨干作用,宁波帮企业仍然在后方毛纺织业、五金业、钢铁业、火柴业、电器业、轮船运输和公路运输等行业中占居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宁波帮企业家在后方企业家群体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米卫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55-61
抗战时期,为维护其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市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强设日语为北平市各普通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派出大量日籍教员进驻各类学校充任日语教员之外,还利用一些高校直接培养华籍日语教师;在社会上办起各种日语学校及各种日语补习班等.为普及日语,日本侵略者采取了强制与利诱相结合的手段.作为奴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侵略者强制推行日语教育,给中国人民及中国民族文化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但由于北平市广大民众的抵制,其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制改革与战时大本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香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4):108-111
战时大本营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天皇亲自主持的战时最高统帅机构。它不仅在甲午战争时期,而且在此后的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一直发挥着对外侵略的核心作用。新世纪,对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本质,加强我军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秀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甲午战争中日本明治时期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国家主义情结.既有类似于正冈子规等一些文人,以亲临战场的方式,成为战争鼓吹者;又有虽以明确态度表明对政治不关心,要"绝缘"于战争者,却又无法摆脱战争的潜在影响.不同类型的文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读着战争,并展现了日本国民的战争观及其强烈的国家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9.
杨琪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45-49
新民会是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沦陷区建立的一个政治组织,是华北日军进行殖民统治和“思想战”的工具。新民会在沦陷区建立起了以宣传“新民思想”、“中日亲善”、复古、反共为主要内容,以青少年为主要实施对象,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青少年训练为主要方式的奴化教育网,对整个沦陷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其奴化教育手段多样、身心并重,给沦陷区人民造成极大伤害,也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永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20-22
日伪统治广州时期,由于烟毒业存在着暴利,且有利于日伪的殖民统治,故日伪当局采取纵容和保护的策略,致使烟毒横流。烟毒严重摧残着国人的身心健康,该行业的“繁荣”,印证了日伪统治广州的殖民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