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平 《统计与决策》2016,(14):145-148
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31省市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效率水平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居后,东北部地区最低.全国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渐趋于平衡.因此,东、西部地区应在保持金融效率水平的前提下注重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中部地区则应发挥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以点带全,重点发展一两个省市为金融中心,辐射周边.东北地区则可依靠东部地区的金融资源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发展其金融水平和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滞后表现在金融结构长期处于失衡、资本积累难度大、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低和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美国发展区域经济中实施区域金融政策取得了成功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经济基础薄弱和金融环境落后等实际状况 ,在西部开发中需要把金融政策统一性与地区差异性协调起来 ,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3.
以区域金融竞争力比较为视角,通过建立海峡两岸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金融规模、金融深度、金融外部环境和金融开放度四个维度,系统分析了两岸主要地区的金融综合竞争力。实证结果表明:大陆与台湾的金融竞争力在不同维度上各有优势,金融合作上有互补空间;大陆几个典型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各具特色的对台金融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造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指数与城乡居民经济福利指数,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分析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城乡居民经济福利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数字化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城乡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有效缩减二者之间的差距,而且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其邻近地区居民经济福利差距。但是该经济福利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可有效缩小东部地区城乡居民的经济福利差距,但在助力中部和西部地区降低城乡经济福利差距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未来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有效融合,因地制宜地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并加强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1—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对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金融规模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在东部地区却表现出负方向的作用;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仅在东部地区呈现出显著为正的影响。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VAR模型探讨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需求跟随"模式发生在东部地区,"供给导向"模式在西部地区产生,而中部地区没有出现明显的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利用改革开放30年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江苏省苏南、苏中及苏北各地区对外贸易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苏南、苏中地区金融发展对该区域的对外贸易的影响显著不同于苏北地区;同时,各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对出口的影响也不同于进口,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江苏外向型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与三大经济中心金融发展水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和三大经济中心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得出东北地区与三大经济中心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金融发展的滞后会影响其经济的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东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统计学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楠 《统计研究》2007,24(7):34-40
本文对"地区金融相关比率"(RIR)指标的设置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使用该指标测算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各地区金融业的总量发展规模,扩张程度,内在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金融体系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政策性信贷支持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贡献最为显著,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本文从地区金融发展角度支持了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而国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差异是造成三大地区内部诸省份间金融发展程度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金融的发展水平。但是,金融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又反作用于经济,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目前,我国学者对于金融结构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大多数研究是从国家的角度研究金融结构问题,缺少对区域金融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上海、广东等六省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差距可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的差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在上海、广东及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却表现为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振 《统计与决策》2017,(7):167-169
作为要素跨区域流动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金融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文章采用京津冀1978-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呈阶段性特征.区域金融非一体化表现在金融经营的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及其寡头竞争的产业组织格局.行政权力部门分割、金融体系监管分立、技术服务平台分散等因素制约了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的现实经验显示:促进金融一体化发展,需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模式创新、加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构建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互动框架,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从区域性层面,基于系统性视角,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E-C-F互动框架,包括了区域金融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郑亚莉  孙敏纳 《浙江统计》2011,(9):15-16,60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有很强的推动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群的发展都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其金融发展、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群与浙江省各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贷款流动、贷款结构和金融中介垄断程度等金融发展因素对浙江省各市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莫兰指数法测度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四大地区和五大经济带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差异依次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在空间层面,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及“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趋势,且在大部分地区内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由此,应扩大数字供应链金融规模、改善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结构、提升数字供应链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优化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以此赋能数字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化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影响效果、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效应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且促进效应在南方地区、金融基础较弱的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后期更强;(2)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强化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多样化知识溢出效应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和信息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DEA模型测量区域金融效率,以各地区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衡量区域金融发展规模,运用Hansen的门槛规模模型检验了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效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改善金融效率的作用最强;金融发展水平中等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改善金融效率的作用依然存在;而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不再具有改善金融效率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金融发展规模与改善金融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域差异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方法,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对经济发展则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大背景下,文章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莫兰指数刻画中国居民社会福利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社会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居民社会福利绩效水平不断上升,且在空间上具有正自相关性,并以东部地区省份的“高-高”集聚和西部地区省份的“低-低”集聚为主;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居民社会福利绩效提高,且该促增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和社会层面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和低城镇化地区产生更大的边际效应;考虑空间因素后,数字普惠金融同时对邻近地区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