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莹 《人才瞭望》2017,(17):16-17
何谓"上善若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 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  相似文献   

2.
大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和特点,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其发展出现了背离本质追求功利化倾向。在对大学本质的追寻和反思当中,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大学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老子的哲学思想切合大学本原,其中蕴含着大学管理与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讨论"人口红利"问题,其正向意义仅仅在于,提醒人们重视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其反向影响却很大:会误导社会对劳动力供求形势的判断,以为"人口红利"结束就是劳动力开始逐步短缺。这些片面和错误的认识会影响我们对就业形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清翟灏的《通俗编·妇女》说:"今俗谓丧妻曰断弦,再娶曰续弦。"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妇以"续弦"比喻丧妻再娶。而用于男子离异再娶,或女子再嫁,均不合适。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其妻极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琴给她听。后伯牙妻得病,卧床不起。伯牙请医熬药精心侍奉,可总不见效。伯牙常为此焦虑,便无心思弹琴了。一天,卧床的妻子似乎精神好了许多,让伯牙为之操琴奏曲。伯牙以为其病症好转,喜不自禁,取琴  相似文献   

5.
江岸 《人才瞭望》2011,(12):75-75
"老废物"式的管理之道,才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深藏不露,在幕后牢牢把控大局。贾母达到了这一境界,可惜,她选错了人。《红楼梦》里,自称"老废物"的贾母却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老子《道德经》里谈到治国管  相似文献   

6.
略晓中国历史者肯定知道,中国历史上不仅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而且还有“不智治国”的愚官政策,“愚民”也好,“愚官”也罢,其始作俑者皆为老子。关于“愚民”,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以达到“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对于“愚官”,他主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最好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其实,无论是“愚民”还是“愚官”。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骗”字。至于如何才能手腕高明,达到“愚而不露”,全靠个人的悟性与本事了。  相似文献   

7.
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被老子提出并应用于教育领域,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思考探索。在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中,“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被赋予不同的面纱。面对日益增长的素质文化需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考究“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蕴意,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对其教育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战略策》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寒士冯谖刚投奔到齐国公子孟尝君门下时,自谦没什么爱好和本领。于是,孟尝君手下的人给他吃很差的饭菜。过了不久,冯谖敲打着他的宝剑歌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便嘱咐手下的人象对待门下吃鱼的客人一样给他饭菜。过了不久,他又敲打起宝剑歌唱:“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孟尝君又让人给他准备车马。此后不久,他又敲起宝剑歌唱:“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手下人讨厌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却又给他母亲送去了吃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之问"已被媒体议论了相当一段时间。笔者以为,钱学森先生提出"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实际是在诘问"杰出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不是将"杰出"与"成功"关联在一起,指望经过多少年后,中国的学子走出校门到国外拿个大奖、被冠以某某"大师"之类。要知道,相对于失败而言,"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丁盖 《人才瞭望》2013,(10):37-37
道士者何所指?现今为道教徒之称.其实在古代,道士既可泛言又可专称;作专称时,不仅指道教徒,还可指和尚. 《辞源》此条列有四义.其一是有道之士,书证为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这是泛指.其二是方士,其三是僧徒,其四才是道教徒.此三者为专门称谓词.  相似文献   

11.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心为本,心以"优心"为本;兴国必先兴德,兴德必先"优心",兴国必重"优心"。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国先要强民,强民先要强魂,而强魂的根本在于"优心",在于铸造起本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脊梁。笔者注意到:中华民族很少象今天这样需要重铸心理和灵魂。28年来,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一大派系,也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表。其中的道更是意蕴深远。但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道的理解不尽相同。本文对于道进行了深入的考查。对道的本质、特点、位置、运行方式、相关关系、作用等进行了分析。以此揭示"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孔子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就这样被后人继承下来,指凡遇到不懂的事,就向别人请教。"每事问"用得最好的当数刘邦。刘邦是"每事问"的高手。他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论学问、论武艺,刘邦都远远不及项羽,然项羽最终败给了刘邦,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之奈何"上,刘邦会问,而项羽不会问。  相似文献   

14.
副职在一个部门或单位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身份特殊,作用特殊。要当好一个最佳"配角",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应特别注意以下"八不可为"。一、位不可越职务不同,只是分工有异,无高低贵贱之分。俗话说,鸟无头不飞。一把手是班长,二把手是副职,副职一定要甘当配角。有人曾言及当副手的秘密:"班长都对,我啥也不会,开会、照相不要错位"。  相似文献   

15.
上善若水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柔性。水的柔性是怎样的呢?水性柔顺,明能照  相似文献   

16.
周凌华 《人才开发》2004,(12):33-33
六年前,某地"一把手"拍板,倾全县之财力建造一个水库。为建好这一水库,干部群众节衣缩食。干部的奖金没了,还得拿出几个月的工资为建水库作贡献,对此,一些干部心理颇有怨气;加上库区群众安置时由于资金一时难到位,又引起了一些移民的不满。当上级组织来考察这位"一把手"时,许多干群颇有情绪,说他劳民伤财搞"形象  相似文献   

17.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因为水柔。“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老子主张的“柔弱”是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而并不是一味要人“不争”或者“守柔”,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转制的过程中,少数企业已经到了工厂不开工,工资发不出,面临倒闭的地步,而企业的头头,却过得自由、活得潇洒,他们早上跟着车子转,中午围着台子转,晚上绕着裙子转,住新房、捞钞票,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穷庙富方丈”。为什么企业穷到这个地步而有的头头却这么富? 他们到底念的什么经,会念出神奇的力量? 笔者以为:他们手中并没有仙丹妙药,口中也不是念真经、佛经,而是在念歪  相似文献   

19.
《史记·李斯列传》记秦始皇崩于沙丘事,下文云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第2548页)何为无真太子?窃疑本句中真字当为寘字之误,理由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要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但就使用而言,重点在为人才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作用的良好环境。而容许、鼓励和奖励有意义的失败,无疑是人才环境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营造良性环境,根本在于价值评判观念的创新。众所周知,失败是成功之母。一切新发明和技术诀窍的创造,都是在考虑了种种信息和假说、试验、失败后,再考虑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