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苗丽 《社会工作》2013,(6):119-124
应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小组工作教学对实践的要求,互动模式导向的小组工作教学试图在现有课堂教学的框架内,将实践环节有机融入教学的各个阶段,以互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开展模拟实践。在带领学生体验和领会小组工作的理念、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以学生的组内互动为动力,教师的协调和引导为辅助,帮助学生透过参与小组活动实现个人成长和专业的成长.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自我认识与成长》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重要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整合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及塑造高尚的人格力量.运用体验式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视角,参照美国心理学创始人威廉·詹姆斯的自我认识理论,该课程应进行"我是谁"、"人我关系"及"我的未来"三大主题的探索.通过"热身活动——教师短讲——小组活动——游戏体验——讨论分享——总结深化"这六个教学环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现从"自我、单一角色的探索",到"多元角色参与",再到"自我与社会联接"的转化.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的改变与课程三大任务的设计是相一致的,课程设计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需要增加课外实践环节,实现课上、课下的无缝对接;改变小组组合形式,促进小组动力的发挥;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通过对小组工作这门课程的持续地关注以及教学与研究,笔者对其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已日趋成熟,初步形成由单纯的理论教学,到安排适当的实践教学,再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半开,甚至出现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有不断加大地的良好势头。这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小组工作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小组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即熟练掌握小组工作的操作流程,透过诸如小组活动、小组游戏以及小组习作来了解小组的动力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徐小平 《社会工作》2009,(20):53-55
《小组工作》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小组自主教学法是将学习主体以小组为载体,引导小组学生互动合作学习以主动建构并掌握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组工作》教学中运用小组自主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提高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并结合《小组工作》教学实际,提出量身定制建小组、自主创新增能力、迁移训练获技能等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5.
《小组工作》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小组自主教学法是将学习主体以小组为载体,引导小组学生互动合作学习以主动建构并掌握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组工作》教学中运用小组自主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提高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并结合《小组工作》教学实际,提出量身定制建小组、自主创新增能力、迁移训练获技能等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开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改革措施:树立新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观,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素养,优化案例教学流程,完善案例教学支持系统等,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为促进大学学生体育素养提升,其教学使命为促使大学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必须从本校各个专业的特点以及职业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在入学初期,大学新生普遍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适应问题。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运用小组工作帮助新生解决入学适应性问题能够发挥"平等"、"助人自助"、"小组动力"等专业优势。通过南通大学"一米阳光"新生成长小组的具体实践,发现小组工作在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过程中存在新生对小组工作专业性不够了解,工作人员经验缺乏,场地、设备及时间等客观条件不足等诸多问题,建议将社会工作专业资源纳入学生工作体系并逐步实现学校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以便使社会工作在学生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凯  古学斌 《社会工作》2023,(5):23-40+105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维度来理解专业认同,以实践共同体为行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规划、启动、发展和巩固实践共同体,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在实践共同体中,低年级学生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化为共同体的实践者,对专业的认知认同得以深化和拓展;通过与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结,对专业的情感认同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一分子;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专业的行为认同得以强化。其中,情感认同是转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寻求提升专业认同的改变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储庆 《社会工作》2012,(5):25-27
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基础,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一基本理念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核心理念,以及社会工作强调案主与工作者平等专业关系的要求具有诸多共通之处。通过对问题式个案工作课程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收获了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更是通过问题式学习过程深化了专家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社会工作实务开展具体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Warnings about social group work’s diminished place with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date back to 1978.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a national study exploring the state of group-work education in 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ccredited programs. Our 2014 publication compared study results with those of the 1994 Birnbaum and Auerbach publication.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additional findings regarding underexplored aspects of group-work education including concentrations/specializations in group work, social work faculty expertise and involvement in group-work associations, efforts to link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group-work associations, continuing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in group work for field supervisors, online/hybrid group-work course offerings, links between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oup-work offerings, and faculty members’ perceptions of the state of group-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既懂理论又善实践。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但在当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不尽一致的困境下,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技术问题,影响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在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称评审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理和信息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西部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泡沫化”发展、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断档”、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教育及主管部门应从主体、客体、教育体制等方面全方位着手,从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功能论社会学看来,教育共识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粘合剂,当教育共识断裂,师生冲突就发生了.师生间的教育共识分为三个层面:为社会的价值观共识规定的教育共识;分别规范着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共识;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互动中形成的教育共识.当下师生冲突之所以发生,原因就在于三个层面的教育共识都发生了断裂.教育共识的形成需要公共空间的培育,人们应以平等的身份、理性的精神参与到对教育共识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说明它在协调社会关系、防止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但是,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教师以及机构社工进行调查,本文认为,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存在两大主要问题:教学中的"重实践、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书本、轻操作",针对此情况,进一步提出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意识和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操作平台两方面着手解决,为后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较为客观和现实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光 《社会工作》2012,(11):32-34,25
为更好提升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性、专业性的素质要求,切实解决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契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市场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贯穿于理论讲授、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各环节,探索教师、学生和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全项目全过程实战实践教学模式",从理论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设计、专业教师的督导制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项目实战等教学实践环节全面实施,明显提升学生专业视野、专业认知、专业技能等,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提高,项得到了实习机构的高度认可,打开了就业市场,赢得了就业单位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实验室开放式利用的必要性及措施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实验室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工具。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取向和潜在的社会服务需求决定了开放式利用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必要性。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由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利用实验室自主开展面向本校在校学生和社会大众的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瑛 《社会工作》2011,(10):22-24
美国是社会工作教育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不同,文章通过比较两国社会工作教育在政府、专业协会参与程度、教育规模、层次、师资力量、实习等方面的不同,借鉴其合理之处,来思考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in social work is the subject of the panel study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It focuses upo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ocial work education programs upon the professional preferences of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srael.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change with regard to some of the variables did occur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completion of studies. This generally took the form of a declinein preferences though a number of cross-cultur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the issue of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 in social work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周玲  王沁媛 《社会工作》2011,(14):4-10,22
起源于西方的服务学习模式日益受到了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务性强的专业,在专业发展中注重实践,对理论的本土化发展不断进行探索。本文探讨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运用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描述服务学习教育模式的定义和特征,总结服务学习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契合点;探讨服务学习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和对于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讨论服务学习型教学模式的运用问题和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