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从当前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服务对象(老人)入住机构的原因和需要的论述,阐明了直接的服务提供主体(养老机构)的地位是长期照顾服务连续体的一个环节,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发挥托底作用,应该保证较高的服务质量;养老机构在福利社会化的政策背景下兼具福利性和"准市场"性;在运行方式上应该实现各个福利提供主体之间的协调等观点。并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验,提出应该明确政府、行业协会、养老机构、市场几个方面的角色地位,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发展长期性服务项目,进行科学的规划,发展适度普惠型的福利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全球性的社会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相关的社会政策,规划养老服务及机构的发展,以期未雨绸缪,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本文以英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为例,探讨它们的养老政策和规划养老服务及机构发展的经验,以期作为我国面对老龄社会养老需要,进行养老机构和养老照顾体系规划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9):71-76
失独老人普遍面临亲子关系缺失、家庭养老功能失效、社会支持体系脆弱等问题,成为老年人中养老风险最大、政策敏感度最强、养老成本最高的群体。面对传统家庭养老已对失独老人失去作用的现实,应以"社区照顾"为基本理念,构建"关怀的社区",为失独老人提供日常照顾、心理慰藉、医疗康复、社会适应等全方位的服务,破解失独老人的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5.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晓芸 《社会工作》2019,(1):81-90,111,112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除了面临经济、身体等方面的沉重负担,还面临心理、情绪、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既有照顾者与被照顾者之间的双向压力,也有政府、社区、机构之间的供给缺位,也存在养老需求与长期照护现实之间的矛盾,还存在社会支持缺失与个体无法增能的双重窘境。基于社会工作助人的专业视角,探索夯实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家庭照护、加强社区老年照护服务、转型升级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的长照策略,达成失能老人老化态度转变、老年人力资源活化、照护资源有效整合的增能预期,实现"就地老化"和"成功老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进入了高龄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天津市的社会养老发展迅猛,养老机构已达160多所,床位数达2万多张。如何使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入住老人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与标准化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白玲 《社会福利》2008,(8):7-10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日益加剧以及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快速推进,养老机构人住老人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为探索建立养老机构公共服务安全运作机制,2007年,在市民政局关心、支持下,在市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浦东新区开展了"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意外责任团体保险"项目试点工作,为"规避机构服务风险,保障入住老人权益",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13,(2):50-52
澳大利亚:谁在为澳大利亚老人提供服务澳大利亚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院所照料(Residental Care),另一类是社区照料(Home Based Care)。院所照料即机构照顾,是为一些由于疾病失去自理能力、亲人丧亡、紧急情况等原因,在家庭中得不到帮助、生活料理困难的老年人设置的。主要分为老年公寓(Hostel)和老年护理院(NursingHome)。这些养老机构以私立非营利机构为主,另外还有州政府举办的一些老年公寓和护理院。老年公寓的服务对象基本属于"自理老人和介护老人",是以生活照料为主,需要一定医疗保健。老人有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居家老人通过自理、家庭照顾和社区(社会)帮助养老;一种是老人去专门机构通过相对专业的服务养老。两种情况简称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前者面向90%以上的绝大部分老人,后者面向小部分的特殊老人。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8,(2):97-10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示养老服务工作,明确提出要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准。按照国家养老服务政策和涉及养老服务的政策要求,参考国际经验,本文研究和编制这份国家养老服务质量框架,以供决策和养老服务提供机构使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卡  仲鑫 《浙江学刊》2008,(1):199-206
"社区服务"这一模式,通常被理解为通过当地社会组织和基层社会网络为居民提供福利服务,以满足他们在养老、儿童照顾、对残疾人服务等方面的需要.这一模式常被看成是"公共服务"模式的对立物.然而,在北欧国家,社区服务与公共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政府对居民的福利状况负有最终责任.本文将从家务服务、老人看护和儿童照顾这三个方面来阐释北欧国家社区服务模式的这些特点.文章展示了社区服务与公共服务、地方政府与市民社会之间所具有的复杂关系,并揭示了这一模式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制度背景.这一研究不仅对理解北欧国家社区服务经验具有意义,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把市民社会中的社区组织与公共机构的作用协调起来,以便为居民提供有效的福利服务.文章把北欧经验放到国际背景中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北欧经验对于中国发展社区服务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英国较早开始质量管理,并建立起由国家卫生与临床质量研究所、医疗和社会照顾职业标准管理局、照顾质量委员会三大机构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三大机构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形成了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制修订、标准执行和服务质量监管的管理闭环。英国建立的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为英国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医疗卫生服务购买者和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国民提供了参照,有效地保障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英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实践为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14,(3):F0002-F0002
正创办于2002年的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是宝安区政府为解决本区养老、弃婴、孤儿收养等社会问题而建的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与亲切关怀下,福利中心秉承"仁爱立业、止于至善"的方针,以"不是子女胜似子女、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为根本宗旨,累计接收安置孤残儿童1300余名,接收入住老人200余人次。目前在院儿童300余人,老人近百人。以综合评分最高分通过广东省一级福利机构达标评审,以孤残儿童"六师"服务为核心的"阳光之家"服务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优质服务品牌",在全国福利机构率先引入并建立"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涉外收养先进福利机构称号。  相似文献   

15.
许加明  蒋晓玲 《社会工作》2015,(2):35-40,59,126
随着我国空巢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居家养老是当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理想化的养老模式,但仍存在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困境。为提高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方面可以组织空巢老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搭建智能养老平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种类型的智能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6.
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养老观念不断改变,老年人及家属对养老服务需求和期待更是逐步提高,尤其是养老机构内住养老人问题的复杂化和个性化对机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养老机构仅仅为住养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已远远不够,更多地关注、关心老年人心理、行为问题,为老人提供心理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已逐渐成为衡量养老机构优劣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建设摆上了重要的位置。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而养老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市的养老福利和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健全政策措施体系,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困难老人服务补贴制度,制定养老需求评估制度,建设服务与管理体系,推进服务社会化发展等方面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政府宏观管理、行业自律、机构自我发展的格局,初步构建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载体,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加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伟  陈婷婷 《学术交流》2013,(1):147-152
在我国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并且城市空巢老人不断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城市空巢老人存在经济收入普遍偏低、生活比较拮据,日常生活上缺少照料和关心,身体健康状况普遍不佳、患病率比较高、医疗保健费用偏高,心理上感觉比较孤独、缺少精神慰藉等问题。加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服务;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保障;改进和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保障。只有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市南区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指示精神,从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入手,组织实施"3456"工程(构筑三个网络、搭建四大平台、倡导五种互动、健全六项机制),使5万多名老人参加了各种学习与培训,1 800余名"三无"等困难老人享受到了每天1~2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9000余名独居老人享受了每天送奶(送报)探视服务,建立起了养老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困难和独居老人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20.
何涛 《社会福利》2014,(9):58-58
正医养结合着力人文养老转型。以贴近老人养老保障、医疗服务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相融合的医养结合模式,打造凸显人文关怀的为老服务品牌。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对老年大病患者重点倾斜照顾,对五保、"三无"老人兜底救助,对其他老人适当降低门槛、扩大救助范围。同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75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做好了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