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桑子青  顾凡 《社科纵横》2008,23(1):136-138
本文针对农民受到社会歧视的不争事实,展开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分析,指出农民的社会歧视主要表现在对农民观念和文化上歧视、教育发展上歧视、福利保障歧视、对进城农民工的就业歧视等几个方面.对农民的社会歧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全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稳定以及健康和谐的发展,有损于国家和政府的威信和国际声望.本文对农民歧视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消除或减少歧视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反歧视理论的视角,从年龄歧视的原因、社会制度、人口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年龄歧视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青少年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存在的年龄歧视现象。并从加强反歧视立法、推动社会充分就业、借鉴国外反年龄歧视的经验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社会工作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3.
类型一:年龄歧视“要求年龄35岁以下”是现在最常见的年龄门槛,甚至有些单位打出年龄要求30岁以下,使得年龄稍大一些的人流动难、择业难、发展难,甚至出现了中国特有的“4050”现象。此类歧视最为普遍,一些要求招聘管理职位的企业会打出年龄限制,而招聘普通职位的企业虽然不打出年龄限制,但往往要求年龄更低,在面试中提出25岁、20岁左右的条件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志荣  邓云晓 《社科纵横》2008,23(9):166-168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存在者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这些就业歧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正视其导致的危害,积极探索抑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工作生活中"被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获得较低、有拖欠工资等经历的流动人口更易感到"被歧视";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劳动过程中难以保障的流动人口反而容易感到"被歧视";城市生活年限越长,流动人口越容易感受到"被歧视",与本地人交往增多并不会对"被歧视"弱化产生显著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流动人口不易感到"被歧视".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特大城市北京,脱离流动人口自身能力品质的歧视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保障社会报酬非差别性获得的制度完善依然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非表层"的社会交往关系、使用大众传媒等方式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在制度完善之外解决歧视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视是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之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近些年来日趋显著,但是对其只有感性认识,缺乏实证支持。以山东部分高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离散选择模型进行的计量检验,发现:一是歧视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显著存在,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校层次等;二是性别歧视最为显著,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显著因素;三是即使毕业生继续攻读不选择就业时,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吴帆 《社会》2011,31(5):190-206
老年歧视的产生原因包括个体、社会、制度、文化、历史传承等不同层面。本研究在分析老年歧视制度性根源和制度性老年歧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老年人公共政策体系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认为,老年歧视的制度性根源将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以制度的形式固化和合理化,直接制约了老年人平等获得资源和机会的途径。因此,应以公平、平等的价值理念重建老年人公共政策,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秦广强 《社会》2011,31(4):116-136
本文基于CGSS2005的调查数据,以对角线参照模型为分析工具,考察了阶层代际流动对城市居民歧视性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工作歧视和邻里居住歧视上,代际流动本身能够产生独立于流动者出身阶层与现处阶层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对于出身阶层,流动者现处阶层对其歧视态度影响程度明显增强;进入社会歧视氛围更低的阶层能够显著降低流动者的歧视态度;相比向上流动,地位下降者对外来人口的歧视程度更高。研究指出,分层与流动研究不仅要考察客观社会结构及其开放状况,也要重视分层及流动对个体行为与态度所带来的主观层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初智巍 《学术交流》2012,(9):143-146
通过对黑龙江省H高新技术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发现企业在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员工被动加班、受到歧视侮辱、工作环境差、员工生涯发展通道不畅等问题。只有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全社会的监督功能、企业引入社会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落到实处,使员工的福利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张艳 《社科纵横》2007,22(5):72-74
本文就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乙肝歧视现象及"反乙肝歧视"维权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消除乙肝歧视的医学、社会和法律等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尤其在"反乙肝歧视"维权法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法律途径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和最有效的途径,必须在立法、行政诉讼、宪法诉讼和国家赔偿四方面加强,才能更有效地维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应有权益.  相似文献   

11.
李伟梁  刘艳 《社会工作》2011,(10):34-3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及社区服务组织失灵的现象给社区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区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服务组织,对这种挑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本文介绍了社区社会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社区社会企业在推动社区居民就业、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承担社区环保中的责任,并提出社区社会企业的培育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家、志愿者、社会支持机构共同努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aking the elusive definition of social enterprise as its starting point, this study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the national contexts of the UK and South Korea.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arget populations is utilised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order to identify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government policy.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countries over a 14‐year period from 1997 to 2010 reveals that, despite very different contexts, governments in both countries have taken an instrumental approach to social enterprise. This tendency is more pronounced in Korea however, where government has limited the input of stakeholders and used an approval system to control access to the social enterprise name. The study concludes by recommending a more value‐oriented approach to social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13.
充权理论相信每个人的潜能,把恢复个体社会功能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内容,把弱势群体确定为社会工作充权的对象。本文以充权理论为基础,主张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是企业员工的社会关系,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在于为青年工人、女员工、农民工和残疾员工等弱势群体充权。  相似文献   

14.
社会企业的组织形态与现行法律体系格格不入,产品受到公众质疑,定位受限于一线城市,导致在法规合法性、道德合法性与认知合法性等方面面临难题,并进而影响社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鉴于此,唯有通过主动地适应或选择、改变或创造环境才能化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受企业文化发展现状的影响并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泉州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受闽南文化影响下的泉州企业发展现状如何?企业社会工作在泉州地区发展面临哪些困境?本文尝试解答以上问题,期待闽南企业家以及当地政府能够意识到企业社会工作对企业及员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尝试为泉州地区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开拓出一条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深圳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为研究个案,基于其历史、现状及运作模式的初步疏理与探究,阐述了在政府与非政府之间形成的官民结合的混合型公益组织.同时,评估了这种公益组织的优劣,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其衍生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延伸至企业领域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在中国企业中的可行发展模式有员工服务模式、顾客服务模式及社区社会责任模式等。企业社会工作的各种服务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的条件,如何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员工的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介入模式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延伸至企业领域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在中国企业中的可行发展模式有员工服务模式、顾客服务模式及社区社会责任模式等。企业社会工作的各种服务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的条件,如何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企业员工的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介入模式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Drawing upon insights from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its emergence into the mainstream policy arena. It begins by relating the social enterprise idea to major non‐state/non‐private institutional traditions, including the European social economy, US non‐profits and the UK charitable sector, and places it within the specific fiel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welfare. In so doing, the article contests the idea that social enterprise is a new phenomenon in the social welfare field and proposes instead that the supposed ‘novelty’ of social enterprise as an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a subject of public policy lies primarily in the nature of the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ext of the 1980s–1990s, during which time it became ‘en vogue’.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its ascension into the mainstream policy arena is examined in more detail in the case of England during the time New Labour was in office and beyond, and lessons are drawn from this experience concerning both the role that social enterprise plays or is expected to play as a vehicle to address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and how this is intertwined with both a dominant neo‐liberal discourse, as well as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that emphasize more equalitaria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ome reflec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apparent consensus that seems to exist around social enterprise as a legitimate subject of public policy and the resulting social enterpr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which is currently taking place in England.  相似文献   

20.
刘卯  马晖 《社会工作》2012,(2):77-79
企业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实务领域,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手法运用到企业之中服务企业员工,在协调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研究和实务经验均有限,而且在企业内的应用也充满了挑战。文章以笔者所在社工机构中的社工在深圳市B企业开展的项目服务为例,探索企业社会工作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应用,并就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