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其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从上海科技学院的实践出发,详尽介绍了上海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做法,并反思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其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从上海科技学院的实践出发,详尽介绍了上海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做法,并反思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玲  王沁媛 《社会工作》2011,(14):4-10,22
起源于西方的服务学习模式日益受到了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务性强的专业,在专业发展中注重实践,对理论的本土化发展不断进行探索。本文探讨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运用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描述服务学习教育模式的定义和特征,总结服务学习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契合点;探讨服务学习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和对于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讨论服务学习型教学模式的运用问题和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但是我国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显地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直接导致了专业学生缺乏基本的助人能力,间接上也阻碍着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个包含实验、实习和实训在内的"三位一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迟 《社会工作》2016,(6):70-76
作为一门实务性专业,社会工作教学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与实践实训,也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形式提升专业价值观与专业目标的理解.经过多年专业教学的探索,笔者发现结合萨提亚模式开展社会工作教学可以提升专业学习与理解的效果.本文呈现了笔者如何结合萨提亚模式的"成长模式"理论与雕塑技术,通过讲授与互动来帮助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助人自助"的内涵理解与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由于萨提亚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存在一致性,其创新的体验式参与学习也深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在其他课程中进行结合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面临如下几对突出矛盾: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数量日益激增与学生专业素养需精细提升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教学中以课程形式展开教学的现实和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的社会工作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甘于牺牲、放下自我、顾全大局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与崇尚张扬个性的时代特征之间的矛盾.协作、互助式的合作学习可以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去自我中心性、品行的自然养成、专业素养的细致化和综合化提升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通过创设合作学习的良好条件、发挥好自身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应有作用、保证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分组的合理性、保证合作学习过程评估的有效性以实现合作学习模式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有益提升.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教学,除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外,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与方案设计成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能力建设的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性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更要以专业化的"核心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差异竞争力。必须坚持高校社工专业能力建设的"差异化"原则,努力建构"本地化"的社工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与评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问题,事关学科的独立性与科学性.鉴于专业伦理关注对公众的责任,教育范式聚焦能力为本,以及社会工作服务走向标准化,笔者在生态系统理论与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基于证据为本的实践理念和社会表演理论,试图建立以标准化案主为核心,以能力为本的"证据-表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独特的本土化处境,在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适用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参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基本上无法照搬使用。由于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属教育先导型,国内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与服务学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引入服务学习,增强实践教学实效,为此需要创造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啃老”现象的社会工作视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啃老”现象看似属于“私人领域”,但随着不断向社会“外溢”,其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本身,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将为此承担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并将可能引发的系列问题,确实让人忧虑。本文从概念界定入手,运用系统理论,从个体、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等层面对“啃老”现象进行多维度循证,并提出建议对策,以期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有效缓解日趋严峻化的“啃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体验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合理设计课堂体验活动,把社会工作实务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鼓励学生重视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领会社工实务的理念。实践证明,体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理解社工实务技巧。  相似文献   

14.
倪赤丹 《社会工作》2011,(11):14-16
本文借鉴韦伯"理想类型"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影响因素,对企业社会工作模式的典型要素加以突出与组合,提出应当在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介入途径、介入方法上构建适合不同企业主体的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社会科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之外,还应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方法、技能。这就要求必须强化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使之贯穿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本文分析和反思了目前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实效的问题,从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性特征入手探讨了"角色—方式—目标"相结合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将"实验型"实习模式、"项目化"实习模式及"分类分层化"实习模式合理、有机地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适宜的实习条件。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上海社工界在市民政局的有力推动和财政支持下,在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与协调下,成立了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组成4支服务队入驻都江堰市四个板房区,在社区内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提供服务.在半年多的服务期间里,4支服务队开发了多项各具特色的项目,激发了当地居民、政府与媒体对社会工作的兴趣、好感和认同.作为这段轰轰烈烈过程的参与者,笔者经历了五味杂陈的心路历程,最终在对专业性社会工作的思考中冷静下来.笔者以为这更多的是以社会工作教育界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工作体系在本土情境下的实践探索过程,充满了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城市三无人员的医疗救助状况表现出救助机构隐性排斥、救助水平偏低,保障力度偏弱、救助渠道单一和被救助人员的非正常心态等问题,社会工作者以对城市三无人员医疗救助的需求掌控、整合医疗救助资源和协调建立社会支持网等方面为突破口,积极介入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更好地缓解这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证主义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各种反实证主义思潮的论争则使社会工作有了更多视角和面向,在这其中批判诠释学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对实证主义传统下的社会工作模式进行了一些反思,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诠释学对实证主义传统的批评和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 survey was undertaken to discover the extent to which thosesocial work teachers who teach social work methods, continueto practise after they become educators. The results suggestthat not more than 25% do so, and many of these on only a tokenbasis. Most respondents however regarded such practice as animportant aide to the teaching of social work methods, althoughsome consider consultancy roles to be equally relevant. In nocases was such practice linked with research, and only exceptionallydid employers allow time explicitly for it. We outline fourdifferent bases on which teachers might practise, all of whichwere suggested by respondents, many of whom added personal notesto the questionnaire, indica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subjectis a matter of wide interest and concern  相似文献   

20.
Correspondence to Bob Sapey,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Preston PR1 2HE Summary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oretical idea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y on organizationsand applies them to its use within social work agencies. Thesedeveloping theories employ ideas that are familiar to socialworkers—organization theory, decision making theory, and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paper therefore argues that socialworkers are in a good position to understand and influence theuse of computers within welfare agencies and do not need tobe inhibited by a lack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It is furtherargued that, unless social workers do become involved in theways in which new technologies are used within organizations,they will fail to influence its impact upon their clients andmay further fail to control the way in which computers affectthe nature of social work itself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