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发全 《社会工作》2009,(22):18-20
新市民群体是城市中一类特殊人群,他们由于自身知识技能的不足和城市人的社会排斥而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因而有强烈的自卑感。以助人自助为理念的社会工作对新市民群体的介入对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和认知,消除市民和新市民之间的隔阂,以更好的融人城市生活十分有益。本文以天津市妇联城乡部新市民社区学习中心的社工服务为例,阐述嵌入式社会工作在促进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以期探索行之有效的社工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市民小说以对都市社会各色人等生活的生动真切的描写,展示了都市社会的奋斗与挣扎;在对市民社会中爱情的游戏、欲望的追求、情爱的失落故事叙写中,显示出对现代都市人生活态度人生观念的观照与剖析;在对人情的淡薄、人性的沦落异化、官场的风气不正等社会阴暗面的揭示中,体现了作家对市民社会的思考与批判。新市民小说的作家以对现代城市生活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拥抱精神,运用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手法,让城市生活大量进入文学创作视野,使自30年代海派小说创作以来被忽略了的现代都市生活重显魅力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城市低收入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城市低保群体问题,促进和保障城市低保群体的就业、生活与福利,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背景下,社会工作展开了对城市低保群体介入工作的实践和研究,本文拟就这方面的探讨和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时期,近代警察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西方引入我国。伴随着警政建设的发展,近代警察职业群体出现于市民社会中,他们在城市近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社会角色,他们的生活状态也是近代城市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近代北京警察生活的探析,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全国警察群体生活的大致概况,也由此可以反映出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体的建设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活动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城市群体,是六十年代前后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地发展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先后发展建设起来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八大城市群体。一、城市群体的基本模式战前,在日本的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就曾出现过城市群体,但是,当时的城市群体不仅  相似文献   

6.
构建对弱势群体社会关怀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新生贫困群体、残疾人群体、城市农民工、老年人群体和高校贫困生。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加速 ,社会保障不健全 ,弱势群体的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 ,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加大 ,其社会心理动荡强烈 ,社会离心倾向日益严重。因此 ,只有社会、政府、民众三方面共同出力 ,构建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体系 ,才能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邵芸 《社科纵横》2013,(1):153-154,1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开始构建独立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后的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新经济体制下对贫困人口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重建。本文利用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梳理了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描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的路径,该制度主要通过四条路径为低保对象提供社会支持,分别为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其实施过程中体现了政策制定方与低保对象间的理性博弈。  相似文献   

8.
周晶 《社科纵横》2014,(9):88-91
城市音乐活动人群作为新兴的音乐社会文化主体成为音乐社会学切入社会微观领域观测音乐与社会互动的对象。而当前城市音乐生活群体年龄结构日趋显现的老龄化,进一步印证了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普遍问题和必然趋势。本文以兰州市老龄居民的音乐生活现状为社会学考察对象,通过观测和分析其存在现状、特点、社会功能及存在问题,为社会音乐生产的良性循环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资料和事实依据,以期为有效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进一步推动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增添一份力。  相似文献   

9.
青年城市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社科纵横》2012,(8):43-44,55
根据对天津市青年的调查研究,当前青年群体对城市生活总体上比较满意,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在青年群体中,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者城市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在城市生活各项具体指标中,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商业服务4项指标对自评总体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唐咏 《社会工作》2008,(12):15-17
随着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融人过程中受到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排斥,从而出现了身份认同困境。身份认同困境会阻碍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对流动儿童采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中市民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隔离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在职业、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居住空间与心理认同等等方面都显现出与城市居民的差异与隔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而通过推进户籍改革等方式,消除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隔离是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培志 《社科纵横》2012,(10):85-87
促进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既需要有关社会融入的理论关照,也需要相关制度安排的有效践行。根据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特性,以社区为载体满足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实现青年农民工深层次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村流动人口精英阶层的社会网络、社会流动及社会融合的交互影响关系中,我们选取微观层面的个人日常生活轨迹和交往圈层分析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发现,社会流动会在很大程度上重构流动者的关系网络,提升其网络质量,但是这种提升是有限度的.他们的社会融合更多的是与同类群体的同化过程,其经济成功并没有促使他们融入城市群体.虽然不被当地人接纳,但数量庞大的同类群体的存在,为他们适应城市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李培志 《社科纵横》2012,(11):43-45
促进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青年农民工融人城市社区既需要有关社会融入的理论关照,也需要相关制度安排的有效践行。根据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特性,以社区为载体满足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实现青年农民工深层次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2011,(4):21-23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群体相互依存、共同生活的空间.随着城市社会的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小社区变成大社会,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背景、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结构层次的居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并日益多样化,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由于历史和社会转型衍生出的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集...  相似文献   

17.
近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  相似文献   

18.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群体相互依存、共同生活的空间。随着城市社会的转型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小社区”变成“大社会”,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背景、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结构层次的居民,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并日益多样化,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王健民 《探求》2002,(1):24-28
城市社会结构是国家社会结构的区域层次 ,它既有地区的特色 ,又是国家社会结构的缩影。本文所指的城市社会结构不是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结构 ,仅指狭义上的社会生活结构 ,它包括身份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利益结构、职业结构、群体结构以及基础结构(家庭结构)等。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 ,不仅改革开放先行一步 ,城市社会结构的现代转换也应随之先行一步。因此广州城市社会结构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政策、解决对策也就具有先导性。一、广州社会结构现代转型的新阶段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州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927至1937年间的上海知识群体为例,考察民国时期城市知识群体旅游生活的主要特点及背后体现出的文化意涵。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城市知识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出游活动,主要有街头漫步、日常出游以及外出旅行三种。可以看出,一方面民国时期的知识群体在生活习性上具有与古代文人士大夫一脉相承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都市文化已经逐渐内化至日常生活的范围内,知识群体的旅游生活也呈现出新的面相并发展出多样化的私人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