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吉霞 《领导文萃》2015,(5):125-128
[原文]5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注释]此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  相似文献   

2.
黄梦其 《领导之友》2013,(10):34-35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和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和范围。一个年轻干部,有德无德,群众看得清清楚楚。无数事实证明,年轻干部如果出问题,主要出在“德”上。才不高,可以学;德不行,很难补。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尤其要注意常修“八德”。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合人性的治国方略,人是有善恶之分的,而且人是善与恶两面性的统一。为我国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提供了理论的根源依据。  相似文献   

4.
殷国安 《领导广角》2000,(12):59-59
三国时的徐庶,在投奔刘备之前是先投奔刘表的。为什么投奔刘表?因为久闻刘表“善善恶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喜爱贤能的人.憎恨坏蛋”。等到徐庶亲自去了,才发现刘表虽善善恶恶,但“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实在是徒有虚名,于是遗书别之,来投奔刘备。  相似文献   

5.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实践证明,选对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确立了一个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段俊平 《经理人》2011,(7):94-95
规过而不扬恶,从积极层面劝人以善、导人以德,锻造核心价值观,才能构建出和谐的团队  相似文献   

7.
河之洲     
修剪欲望人是在欲望中生存发展的,正因为人有欲望,才会推动社会历史巨轮滚滚向前。但欲望对于人,过之则为恶,少之则为善。何为少?简言之,就是应在法度允许的范围内去满足。这就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是其道德风范、知识修养、心理素质、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才有感召力、凝聚力和亲和力,才能成就事业.领导干部要提升人格魅力,最基本的就是要把握好做人、干事、为官之根本.领导干部只有讲人品、有真知、善笃行,才能树立领导威信,才能得到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政的道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处理尚德与尚才的关系 干部既要有德又要有才。选拔干部一定要坚持德才并重,既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有德无才的人不会办事,有才无德的人只会办坏事,必须把德和才统一起来。尽管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但有些人在实际操作中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出现重才轻德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空心大老     
司马光在他编著的纪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里,开卷不久,就阐述了他认为的用人取才之道。 他把干部分为四类:“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俱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的看法是:“凡取人之术,敬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他认为,“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里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而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还需要拓展思路,练就慧眼,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让德育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为学校教育服务。所以,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转换视角拓展领域开发特色德育资源》。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有个别不良茶商在原产地上偷梁换柱,并在行业形成了潜规则,但我认为人品即茶德,这样的潜规则既对消费者不负责,又对整个行业的复兴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毕竟,真正的茶商都是有茶德和人品之人,想在短期内砸钱迅速发财,就不是作“茶人”了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陈独秀曾误解多年。一提到他的名字.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哦,他是个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前中共领导人。既然是“右倾”,单凭想象,他大概是个软弱无能、任人摆布、仰人鼻息、一身媚骨的人。但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历史真相的披露,我们这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特立独行、铁骨铮铮、光明磊落的硬汉子、伟丈夫。当然,人品是人品。错误归错误,不妨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14.
正"君子坦荡荡""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生活简朴,宁可寒碜一点儿,也不骄奢淫逸。"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圣人也免不了有"过",闻"过"则喜,不遮不掩,知过改过,实属不易,足以说明孔子光明磊落、胸怀宽广。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结语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15.
革新     
初生之物往往是不美的,正在改革中的事物也 是如此。因为革新正是时间之母所养育的婴儿。 然而,创业难于守成,好的开端可以为后继者 提供典范。就人性而言,恶,似乎有一种自然的动 力,在发展中增强,而善,却似乎缺乏一种原动力, 只是在开始时最强。不断革新就是驱除这种"恶"的 药物。有病而拒服药只能意味着病的恶化,因为事 物终归是要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时间是世上最大的 改革家。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却无智慧使 之革新,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碎片     
徐强 《领导文萃》2005,(4):142-145
一梁武帝:“大泽之中,有龙有蛇,纵不尽善,不容皆恶。”(《梁书》卷38)显然,这是借“自然生态”喻指“政治生态”。良性的生态,其标志就是“平衡”,各种力量相互制衡,共同发展。尽善尽美的政治环境,迄今为止,只是人们理想中所追求的一个乌托邦。客观现实是有善势力,也有恶势力,善与恶的较量永无尽头。善势力如果不能压倒恶势力,至少应该和恶势力势均力敌,否则政治生态就会失衡。这是一个封建君主也明白的道理———要是为善的成本高于作恶的成本,无疑等于鼓励人们弃善从恶———任何执政者把“生意”经营到这番天地,都将宣告破产。二吴定翁:…  相似文献   

17.
河之洲     
提壶之术历史人物之品题,向有两种偏向:一曰隐恶扬善,一曰隐善扬恶。所谓隐与扬,余拟以一俗词概言之,曰:"提壶"。析而言之:隐恶,即哪壶不开不提哪壶;扬善,哪壶开提哪壶;隐善,哪壶开不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12,(10):23-24
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新班子如何造就新气象?首要一点,是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老百姓中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  相似文献   

19.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他在生前,大家畏其威、服其机智、感於他的优礼,却没有人崇敬他的德性。曹操在正史与野史之间,角色的定位差距很大,平剧舞台上更给他扮上一个大白脸;一代奸雄的形象,就此难以抹掉了。若论文治武功,在三国之中,曹魏还是最成功的。曹操更表现出他多重人格和多方面的天才。曹操的天才和他的成功之道,以在识拔人才、善任人才方面,最显突出。曹操用人没有地域观念,也不忌用降将,比较被后人诟病的,是他选拔人才,重才超过重德。用人唯才,既往不究他在几次发表求才令中,一再透露他用有才无德,不用有德无才之人的…  相似文献   

20.
《管子·戒》记载,一次齐桓公准备外出巡察,对管仲说: “我这次外出,准备东起之罘,南至琅邪.司马提出建议,让我像先王那样出游.不知何意?” 管仲回答桓公: “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夫师行而粮食其民者,谓之亡.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先王有游夕之业于人,无荒亡之行于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