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从“软实力”这一概念出发,探讨“航运软实力”的提出及含义,分析“航运软实力”的无形性、柔和性、渗透性、开放与竞争性及主体性等特征,并论述航运软实力的几个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徐晶 《东方论坛》2011,(5):13-17
《他者的历史》一书所提出的“制作历史”概念,代表了20世纪末人类学致力于“历史化”尝试的进程。人类学在经历了封闭的、静止的社会分析后,开始逐步走向更为开放、更为动态的文化研究实践。因此,在人类学者走入田野或社区时,必须审查“过往的历史”,对不同社会记忆过去和思考历史的模式加以辨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张维为 《中华魂》2012,(24):60-61
解读中国道路需要抓住4个重点,即思想、改革、开放、政党,具体说,就是中国所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国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战略,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提醒国人不要相信东西方的任何教条,而是要客观地观察和研究所有的事物和问题,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推动大胆而又审慎的体制改革和创新,避免了照搬西方模式的政治浪漫主义和经济浪漫主义,为中国今天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解读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又一伟大创新,是中国在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平发展的理论内涵是:和平是关键,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和终极目标,发展是物质保障。和平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把“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作为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主张用开放的育人环境 ,按生活的本来样子育人 ,注重培养具有独立思想 ,有真知识、真本领 ,能承担社会责任 ,适应和改造社会的为真理而奋斗的全面发展的“真人”。其核心是“教学做合一” ,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主体意识 ,通过认识和改造社会来提高完善自己 ,强调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 ,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确立培养“真人”的教育目标 ,从根本上育人、立人 ,改造乡村社会。对陶行知教育理论中蕴含的主体性思想予以解读 ,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印象中,唐代妇女的地位提高了,但从唐代婢女“奴婢贱人,律比畜产”的地位看,与其前代婢女的“资产”属性并没有两样。唐人的妇女观仍然是“男尊女卑”,其妇女地位不可能提高。唐代妇女生活比较开放,此当源于她们特殊的文化背景,并不意味着其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性爱观念与当今多元开放的性爱观念共同形成了“一夜情”的文化背景;现代传媒的多样与丰富、信息的高速发展是“一夜情”产生的现实诱因;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的相对匮乏是“一夜情”产生的温室。这种多样的性文化与观念,正面临着挑战与考验。  相似文献   

8.
公正概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公正概念本身却论说寥寥,缺少系统、深入地研究,而这恰是解析公正难题的起点。很难想象,一种真正严密无可辩驳的理论能够不以严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考察公正的适用对象发现,公正(被定义概念)=相称(种差)+正当(邻近的属概念)。公正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利益“相称”的正当关系(或行为)。“正当”是其质的规定;“相称”是其量的规定。“正当与相称”体现了公正范畴之历史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再解读”思路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在90年代的延伸,是“重写文学史”的进一步深化,它所着眼的是如何“瓦解”40—70年代的“体制化”叙述,是一个“解码”的过程。本述评主要研究对“十七年”“红色经典”进行再解读的学人、著作和论文,尽可能还原“再解读”思潮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和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语言学研究方法从实用批评主义到新批评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篇章语言学等不同流派和发展趋势,分析了语言学研究方法所具有的独立性、客观性、系统性、综合性、外在性等优势,指出传统的文学批评与异军突起的语言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具有相辅和互补关系,能为文学研究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理论的反思性研究,既是世界范围内文学理论反思研究在中国问题中的落实,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涌动,跨学科间的互动,以及学科内部发展的需要,等等,是中国文学理论走向反思的主要动因。反思,强化了文学理论研究的理性自觉,增进了文学理论与批评不同流派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文学理论进入了一个富于学理和建设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赵伟 《东方论坛》2005,(2):103-109
晚明李贽、管志道、罗汝芳等人被程朱学者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篡者称为"狂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思想与学说中的禅儒互释.狂禅派人物认为佛禅和儒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佛禅和儒学可以相互阐释,这样就能更容易明了佛禅和儒学的本旨.认识到狂禅思潮中的这种禅儒互释,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狂禅派人物看似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狂禅思潮为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了的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浯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此方法之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史料之拓展和解读之深入。魏晋南北朝诗文的史料价值,大致有二一,在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习、个人生活等方面,可补正史之阙。二,大量个人情感心态成分本身即构成当时历史的一个侧面。用此时期诗文证史,在解读时应做到;一,能感之。“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二,对作者其人其文,“具了解之同情”。其三,对诗文典故,要按陈先生的原则,仔细而审慎地考辨其中之古典今典,分析论证解释其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翻译结果静态的、微观的文本分析,还要展开对翻译全过程和翻译主体、接受主体的动态、宏观的文学和文化研究.文章结合文学、文化和翻译主体分析的方法,解析"杨宪益现象",兼论文学翻译者主体性要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17.
叶维廉解读中国文论的独到之处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山水诗、画及道家思想的再阐释,然而过度强调此三者的重要性却又导致了他对中国文论的盲视乃至误释.这中间既有社会外因又有心理内因,只有通过转换角度、改变方法、应用否定性原理才能从反面突围,再认识叶维廉的文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语言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哲学的思辨领域,不论二者关系如何,它们一直以来总是具有明显的不可分离性.不同的语言类型产生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知识结构也会导致不同的语言观和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不同的哲学基础导致语言学学科性质的变迁.从语言本身的多相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语言学与其他知识体系的相关性,可以看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语言作出考察与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文学革命的核心理念——解读胡适文学进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进化观应是五四文学革命的核心理念,与其他文化先驱的文学观念相比,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与功能效用:文学进化观与时代结合首先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文学的命题;文学进化观演绎出非同寻常的文学革命论;文学进化观引入历史领域形成"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文学进化观与比较文学研究融合则获得"高深的方法与观念"。文学进化观的哲学基础非是一般的生物进化论,而是与进化论密切相关的实验主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诗学的互构——“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是两种殊名异义、学理维度有别的文艺文化思潮。“文化研究”是对日常生活文化、大众文化,包括各种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研究,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美学研究,也可以是泛文化研究;而“文化诗学”是基于“诗学”审美品格的学科前提基础上而言的,是一种文学文本与文化之间互涵互构的研究,并且其文化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具有诗意审美维度的文化。“文化诗学”包含两个研究向度:一是文学的文化研究,即应该研究文本中的文化,重视文学文本与文化之间的互涵互构关系,激活传统;二是文化的文学性研究,即应该研究文化中的文本,研究当下日常生活中各种鲜活的具有文学性的艺术形态,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