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吉香 《中国藏学》2023,(3):20-28+210
文章对西藏考古出土的粟类作物遗存进行了系统梳理,综合分析了粒形、杂草生态、文献记载、生态条件等因素,认为西藏东部和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出土的粟类作物遗存存在本地种植的可能性;阿里地区出土粟类作物遗存的性质尚且存疑。基于这种粟类作物遗存性质的判断,对西藏粟作农业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西藏粟类作物最早出现于东部地区,以卡若遗址为代表,4800cal.BP—3600cal.BP为单一的粟作农业时期,3600cal.BP以后麦作农业传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3500cal.BP—3000cal.BP已经形成了麦作农业和粟作农业并存,且以麦作农业为主的农业结构,粟类作物虽然占比不高,但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稳定。3000cal.BP以后,雅鲁藏布江中游粟类作物的发现出现缺环,未来还需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一时期的植物考古研究。阿里地区粟类作物遗存出现时间较晚,集中于公元2—3世纪,且出土于高规格遗址和墓葬,初步推测当时粟类作物可能仅为少数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所享用。雅鲁藏布江中游3500cal.BP—3000cal.BP粟类作物遗存表现出的黍的比例提升的现象,可能与这一时期牧业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70年来以"西藏和平解放"为研究主题的报刊文献信息,文章以《人民日报》、中国知网、超星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收录1951—2020年有效报纸文献464篇、期刊文献627篇,通过对报纸文献统计分析,期刊文献的timezone、timeline、关键词聚类、战略坐标图、思维导图、关键词、机构等信息进行计量分析,梳理其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探讨70年来该研究主题的演进历程、各主题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西藏和平解放主题的研究脉络,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对以西藏和平解放为主题的研究深入展开,繁荣发展我国的藏学研究事业。  相似文献   

3.
夏格旺堆  普智 《中国藏学》2005,7(3):201-212
本文通过40年来西藏考古工作主要成果的回顾,重点对近10余年中在西藏全区发现的西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金属时代、吐蕃王朝时期与古格王国时期的各类遗存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工作作了简要地介绍,展示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国家的强盛,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呈现出的蒸蒸日上的局面,而且也说明了西藏考古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学术殿堂里,将会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2年,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在皮央·东嘎遗址V区发掘了丁东居住遗址.发掘研究表明其与2001年发掘的三处早期墓地属于同一时期,为公元前第一千纪后半期的早期金属时代.这是西藏西部首个经考古发掘的早期居住遗址.文章结合穆斯塘(Mustang)地区考古发现以及喜马拉雅民族志,对其年代、聚落布局、季节性质、建筑特点以及经济形态进行初步探讨,认为丁东遗址代表西藏西部早期金属时代定居畜牧部落的居址,对研究西藏西部早期历史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央及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的文物考古事业日益繁荣发展。文章主要对近20年以来西藏实施的重大文物调查及保护维修项目、考古调查与发掘的重要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近年来西藏高原考古中新的理论方法的运用、新的研究视角及学术焦点问题等研究新趋势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探讨。在充分了解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西藏的文物考古工作定将取得更多成就,并为保护和传承西藏传统文化遗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计算机领域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建筑景观的设计方法也得以扩张.科技成为推动设计质量和创新的动力,但在现有景观建筑的渲染或者演示技术上进行平面视差仍有不足,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景观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以CNKI为数据主要来源,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98—2016年数据库收录的13588篇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及概括虚拟现实在建筑景观中的研究进展.对关键词进行词频共现聚类,得到我国虚拟现实在景观建筑中的研究热点.我国虚拟现实被逐渐运用于建筑景观设计之中,目前虚拟现实在我国建筑景观领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领域,相信在今后加强跨行业、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其运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在计算机领域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建筑景观的设计方法也得以扩张。科技成为推动设计质量和创新的动力,但在现有景观建筑的渲染或者演示技术上进行平面视差仍有不足,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景观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以CNKI为数据主要来源,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98—2016年数据库收录的13588篇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及概括虚拟现实在建筑景观中的研究进展。对关键词进行词频共现聚类,得到我国虚拟现实在景观建筑中的研究热点。我国虚拟现实被逐渐运用于建筑景观设计之中,目前虚拟现实在我国建筑景观领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领域,相信在今后加强跨行业、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其运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长虹 《中国藏学》2002,(4):147-152
近年来 ,藏学研究在学科领域方面至少有两大热点是很值得关注的 ,一个是建立在日益丰富的田野资料基础上的西藏考古研究 ,另一个是以藏传佛教艺术为主要对象的西藏艺术研究。关于考古学与艺术史学 ,在西方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上 ,历来被认为是关联性及兼容性都十分突出的相近学科领域。而关于西藏考古与艺术史的关系 ,杜齐 ( Giuseppe Tucci)教授早年曾说过一段对后人颇具启迪意义的话 :“在某种程度上 ,扩大大家公认的‘考古’一词的含义是有必要的。就我们的目的而言 ,考古不仅仅包括资料的收集以及对我们所拥有的、如此有限的考古资料的…  相似文献   

9.
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曦 《西藏研究》2006,(3):75-80
文章以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西藏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内涵、经济形态进行分析,以探讨西藏远古人类的生计文化以及高原自然环境与文化面貌的关系。并在对现有材料进行总体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西藏新石器文化的基本特点,表明西藏高原在新器时代就已向世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开始推进西藏的文化建设事业。西藏考古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取得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的重大成就,就是其中标志性的成果之一。作为西藏考古最具代表性的吐蕃考古与象雄考古,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考古工作的成果对于重新认识西藏古代历史及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廓清各族共同创造西藏文明并最终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脉络,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霍巍 《中国藏学》2017,(2):135-143
位于今山南琼结县境内的青瓦达孜遗址,据历史文献记载曾为吐蕃时期的早期王宫所在地,历年来也做过一些考古调查,近年来对该遗址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小面积的考古试掘,获得了一些新的信息和资料。文章对于青瓦达孜遗址的布局、功能、各期建筑的演变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文献所记载的吐蕃时代始建的青瓦达孜城堡与宫殿,其遗址就在现今山南琼结县的青瓦达孜山体上,文献和考古两方面的线索表明:西藏古代史上素负盛名的青瓦达孜遗址早期的全貌已经难再寻觅和复原,原因是它已经和后期的建筑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西藏西部(令阿里地区)的考古调查中,一批新的佛教遗迹相继发现,不仅填补了以往西藏地区佛教美术遗存的诸多空白,也为我们提出了不少新的研究课题。本文拟通过对西藏西部佛教壁画中“降魔变相图”这一题材的探讨,由此比较分析其与西域、敦煌佛教美术之间的关系。所谓降魔成道,表现的是释沙成佛过程中,面对各种邪魔的威逼利诱而毫不为之所动,并向大地伸手,请大地作证,最后终于降服魔军的故事。在敦煌石窟遗书的《破魔变文)中,曾记载了这一故事。“西藏流行的降魔变文与汉地文献所述基本情节相同,但也有地域特点,在西…  相似文献   

13.
黄博 《中国藏学》2016,(2):148-156
西藏甘丹颇章政府将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纳入治下后,通过将卫藏地区久之有效的宗谿制引入阿里地区,建立以普兰、扎布让、日土、达巴四宗为核心的基层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将卫藏贵族充实到阿里地区基层行政体系中。此外,在基层政权的建设中,还充分考虑到阿里地区实际情况,将古格时期的旧贵族和战争期间的新军功阶层也充实到基层政权之中,形成以萨让如本、左左本、帮巴本、曲木底本、那木如本、朵盖齐本为主体的六本政权,通过以"六本"为核心的基层力量,使世袭土官的"六本"和拉萨委派的流官"宗本"结合,构成了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四宗六本"的阿里地区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4.
西藏考古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不仅事关西藏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也涉及对于西藏历史早期发展阶段的认识,尤其是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的认定。西藏考古不是一个局部问题,与其周边国家、地区各区域文明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是"一带一路"文化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重点对西藏史前考古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对于西藏考古与西藏文明起源相互关系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霍巍 《中国藏学》2005,7(3):192-200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了西藏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历程,认为西藏自治区的成立,使西藏的文物考古工作真正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构建起了西藏地面与地下文物的工作体系,开始形成一支专业学术队伍,在若干有关西藏古代文明的重大学术问题上,无论在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此结束了旧西藏文物考古工作处于"零状态"的局面,西藏的文物考古事业正在迎来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中国西藏及周边地区考古与艺术学术报告会侧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3月中旬,四川联合大学西藏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四川联合大学博物馆联合主持召开了第二届“中国西藏及周边地区考古与艺术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有三个议题:“阿契寺(Alchi)的建筑与壁画”、“青海都兰吐蕃墓群的发掘和研究”、“南美高原的狩猎与游牧人文化”。  相似文献   

17.
霍巍 《西藏研究》2005,(1):43-50
文章通过近年来西藏西部地区新发现的"前佛教时期"考古资料,回顾了在对西藏西部早期文明探索若干问题上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通过对这批新发现的考古材料的分析,联系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所涉及到的关于西藏远古历史上"恰"、"穆"氏族以及古老象雄文明等问题,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某些联系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对新出考古材料的时空关系及其学术价值也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张延清  张仁增昂姆 《中国藏学》2023,(3):53-64+212+221
2020—2021年,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皮央村的考古调查工作中,意外发现了一处古格时期的藏经洞,出土了一批罕见的珍贵文献。这批文献体量巨大,总数为8万6千多张,计17万多叶。经过前期研究,调查组发现这批文献是修正、补充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的珍贵资料,与敦煌藏经洞出土古藏文文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吐蕃敦煌抄经流程一脉相承;这批珍贵文献对研究古格历史,特别是藏传佛教历史有着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古格藏经洞出土元代中央政府下发给古格的诏令抄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再一次用文献资料证实了西藏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9.
英、印驻噶大克商务代办及国外探险西部西藏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建昌 《西藏研究》2001,2(3):104-110
对于阿里地区的近代史 ,特别是英国和印度人在当地的活动及实地记录 ,我们了解不多。现对 1 90 4~ 1 961年历任英国和印度驻西部西藏噶大克商务代办的叙述 ,兼及国外探险西部西藏的简要历史。我们知道 ,有关近代阿里地区的藏文和汉文记载很少 ,因此 ,探讨一下以英国人和印度人为主的外国人留下的丰富的实地记载 ,对于我们今后使用这些资料编纂近代阿里史 ,有重要的意义。限于篇幅 ,在此只能略述大要。1 90 4年 ,英国决定在阿里地区设置商务代办。此年 5月 2日 ,36岁的前印度阿尔莫拉 (在阿里地区之南 )助理委员格瑞塞依 (HughKirk…  相似文献   

20.
杨清凡 《西藏研究》2006,1(4):55-63
藏传佛教图像是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文章在对相关资料作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对藏传佛教图像的基础文献、研究史上的代表性著作以及密教图像研究状况予以回顾和评介,并就藏传佛教图像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