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央政府更替,中华民国取代清朝后,西藏的地位为新政府的宪法所确立.民国政府通过任命西藏办事长官等,显示对西藏拥有主权.民国元年,北京政府任命西藏办事长官钟颖.民国2年,驻印华侨陆兴祺继任护理驻藏办事长官,虽然由于英印政府阻拦等原因未能入藏,但他仍然成为民国政府与达赖喇嘛、班禅等西藏地方政教力量联络的中间人,在反对“西姆拉条约”等过程中,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文章利用已公布的档案及相关资料,主要围绕陆兴祺在民国初期涉及的西藏事务,考察北京政府时期设立的西藏办事长官等职官沿革,讨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清朝经营川、藏与达赖出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国侵略西藏 ,其最终目的正如荣赫鹏于 1 90 3年给英政府的一份备忘录中所言 :除占领西藏以北阻挡沙俄南侵 ,以免危及印度外 ,还可以策应英国在四川的经营 ,使英国势力从东到西联成一片。① 可见英国侵略西藏是以此地作为阶梯进窥我国四川等地 ,妄图霸占我国西南地区。鉴此 ,清朝为巩固西藏边防 ,防止英国侵略势力的扩张 ,命张荫棠赴藏整顿藏务 ,同时令其务须经营川边 (西康未建省前 ,名曰川边 )和四川各土司之地。川边地区清朝先未派官员经营 ,而由该地之土司、呼图克图及由西藏所派遣之官员分别管理。巴塘为土司所辖 ,如驻藏大臣有泰于…  相似文献   

3.
1881年哲孟雄图道南杰按照传统迎娶西藏拉定家族之女益喜卓玛为妻。1884年孟加拉政府财务大臣马科蕾前往哲孟雄游历,寻求从哲孟雄北部前往西藏通商的可能性,其间与图道南杰会谈,要求他放弃每年夏季前往春丕夏宫避暑的传统。1886年,马科蕾获得清朝总理衙门同意,准备入藏交涉通商事宜,引发西藏地方的强烈抗拒,在隆吐山修筑宗堡,派藏军防守。面对藏英冲突,图道南杰扮演调停角色,并借故在春丕夏宫滞留近3年之久,表现出明显的亲藏内向之情。  相似文献   

4.
藏历阳水鼠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钦定赴藏大将军福康安率领满、汉、藏、回等民族组成的军队击败入侵我国西藏的廓尔喀军队,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但在鏖战中,也使他亲身体察到;原藏军虽然设有五干一百六十五名之数,其实是兵民不分,系按各寨百姓人数来分配派兵数目,平时不加训练,官佐亦无兵可管,遇有战事临时从各寨抽派,完全与“乌拉”民夫无异.与敌交兵,只能是不堪一击.为此,福康安从“边隅永臻安谧”的大局出发,奏报清王朝中央批准,对藏军的编制、统领、装备、训练和后勤供给等方面作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进尔使藏军一改旧观,并在嗣后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战斗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藏百年     
西藏,伴随着战争进入20世纪早在17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秘书波格尔由不丹进入西藏,企图“和平通商”,被噶厦政府和六世班禅拒绝。但波格尔在藏期间,收集了许多有关西藏的情报。1779年,英国第一任驻印度总督赫斯定即假借为七世班禅坐床祝贺的名义,派人潜...  相似文献   

6.
有泰,字梦琴,蒙古正黄旗人,姓卓特氏。为大学士富俊之孙.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1902年12月2日),清廷派为驻藏大臣,二十九年冬十二月二十四日(1903年2月9日)始抵拉萨。三十二年查办大臣张荫棠劾其贪婪昏聩,贻误事机,诏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三十三年三月初六(1907年4月18日)离开拉萨。其驻藏日记涉及藏政、外交、历史、宗教、风俗、地理等均属身经目击之谈,信而有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十九世纪后期,沙俄、英帝加紧对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侵略活动,西藏边陲岌岌可危。英帝在一八八八年武装入侵我西藏地方之后,相隔不过十五年,于一九○四年对西藏地方又一次悍然发动武装侵略。面对英帝的武装挑衅,以十三世达赖喇嘛为代表的西藏地方政府,领导西藏僧俗军民,英勇杀敌,抗击英国侵略军,最后藏军失利,十三世达赖喇嘛拒与英人交涉,离开拉萨奔赴内地。然而清朝驻藏大臣有泰认贼作父,为虎作伥,对帝国主义侵略者采取屈辱投降的路线,英藏私立条约,丧权辱国,莫此为甚。有泰日记中反映了这一非常时期的情况,虽然有时记述仅片言只字,甚至语焉不详,但是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窥见当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的正气凛然的英雄事迹。和英国侵略者的凶残、狡诈的反动本质,以及清廷驻藏官员在大敌当前时卖国求荣,沉湎声歌酒色、腐败堕落的丑闻。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全部日记手稿共十六卷,经吴丰培先生整理,近期将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现就《有泰驻藏日记》第五、六卷中有关一九○四年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的部分评述文字摘抄如下。  相似文献   

7.
清代设置驻藏大臣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清朝,西藏实为一行省,其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与其他各省相仿。驻藏大臣受封于中央朝廷,是西藏地方政府的首脑,有自己的办事机构——驻藏大臣衙门。清王朝所派之驻藏大臣大多为副都统、内阁学士、侍郎等二品大员,其品级相当于其他各省的总督、巡抚或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大臣的设置,对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安定西藏地方、促进西藏社会发展等均起有很大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清王朝设置驻藏大臣的起因、起始年代以及驻藏大臣的人数、政绩得失等问题,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8.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驻藏大臣的设置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征服蒙古的过程中就已经意识到藏传佛教对蒙古各部的重大影响,于崇德四年(1639)派人赴藏“延致高僧”。到崇德七年(1642)卫藏使者到达盛京(今沈阳),受到清太宗的隆重接待。1644年清军入关灭明,定都北京以后,乃  相似文献   

9.
驻藏大臣是清朝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清朝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及核心人物。他不仅代表着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更体现了国家主权的意志。因此,驻藏大臣制度史,实际上是一部清代治理西藏的政治史。如何正确地评价驻藏大臣在西藏历史上的作用及功过是非,是清代藏族史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当今国际国内分裂主义分子企图歪曲、淡化甚至掩盖驻藏大臣的作用。纵观有清一代百余位驻藏大臣,良萎不齐,贤愚各异,减否互见。驻藏前期(雍乾时期),清王朝鼎盛强大,驻藏大臣中出类拔草,政绩卓然者众,僧格、玛拉、青保、…  相似文献   

10.
关于琦善在驻藏大臣任上改定藏事章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琦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对英妥协主和派中的重要大员。南京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迫于清议,曾给他两次处分,但很快又重用他为驻藏大臣。道光二十三年到二十七年(1843—1847),琦善在西藏任上,曾经对乾隆五十八年(1793)订立的卫藏章程,作过部分变更。后人对他此次变革又有所指摘。如清末驻藏大臣联豫曾说: “自琦善以兵权财政,尽付番官,驻藏大臣属下,仅粮台游击以下文武数员,制兵 则久戍防次,习气甚深,由藏招募者且多亲附藏人。设有缓急。皆不足恃。”  相似文献   

11.
清雍正帝即位后,侵扰西藏的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虽被驱逐,但并未被彻底摧毁,仍不时窥伺西藏;青海以罗卜藏丹津为首的蒙古和硕特部也相继爆发反清事件。康熙末年,清中央为防止准噶尔军再度入侵西藏,曾于西藏留兵驻防;雍正帝时,为了减轻国家对西藏的供应负担,而将驻藏官兵尽行撤回,随之发生了1727年西藏农奴主争权夺利的斗争。一时社会混乱,政局不稳,在这种政治形势下,雍正帝从布达拉宫移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于惠远寺,这是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2.
在清康熙帝晚年和雍正帝即位最初几年(1719—1727)内,皇族延信曾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他在这个时期内的事迹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先是率军入藏,驱走袭据西藏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建立殊勋,以最早进入拉萨的军队统帅之一而名垂青史,他在拉萨短时的驻留中的若干措施正是完成了清廷对西藏由间接控制过渡为直接统治阶段里最初的步骤。这些措施在其后一段时间内对西藏、青海的政局起了  相似文献   

13.
金雷 《西藏研究》2015,(2):21-27
琦善担任驻藏大臣期间(1843—1846年),与钟方等人一道,查办了二世策墨林阿旺降白楚臣嘉措案,并针对摄政擅权的弊病,提出了《裁禁商上积弊章程二十八条》,同时在军事上、经济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琦善在西藏的改革是以维护清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的有效统治为目的的,其施政措施是对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八年(1792—1793年)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修订与补充;另一方面,琦善身为驻藏大臣,放弃了"稽查核办商上及札什伦布一切出纳"的财政审核监督权以及对藏军的训练指挥权,为此后清政府治理西藏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在西藏任职只有一年两个月,他在筹藏策略方面与驻藏办事大臣联豫产生较大分歧。温宗尧筹藏最令人注目的行动,是与西藏地方上层统治者谈判,并达成七条协议。此协议不被联豫认可,亦最终被清中央政府否决。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十三世达赖出走拉萨,得知消息的温宗尧建议联豫迅速采取行动进行阻拦,这反映了他筹藏时还有强硬的一面。温宗尧《咨请川督代奏维持西藏大局折》,对当时西藏地方所面临的英、俄两国威胁与侵略的形势,均有相当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这与他关注英俄对西藏地方博弈情形及通晓外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1983年春,中央民族学院藏族研究所副所长李佐民同志赴藏工作返回后在一次会议上提到,西藏萨迦寺存有八思巴致元世祖忽必烈的书信的抄件二十三份,应是研究元代西藏地方历史以及萨迦派与蒙古皇室关系的重要资料,希望能有人加以整  相似文献   

16.
藏军军旗是西藏近现代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一面原本仅仅代表西藏藏军的旗帜,在历史叙述中被篡改,直至被阐述为“西藏国旗”.一个原本性质明确、边界清晰的事物,在经过偷梁换柱的一番修改后,竟然以讹传讹,成为一些国外藏学研究者正式使用的概念.追溯藏军军旗起源、喻意及其被重新定义的历史过程,对于澄清事实,还原历史真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固始汗(1582—1655)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首领。自他1642年率军入藏夺得了西藏地方政权,到1717年其孙拉藏汗被杀,他们子孙四代统治西藏地方达75年之久。这一时期,在清朝中央政权统治之下,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基本上是和平发展时期。西藏地区虽然曾发生过藏、蒙统治者间权力之争,第巴桑结嘉措被杀和准噶尔蒙古扰藏事件等,但总的来说,基本上仍然还是和平发展时期。这些都与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的统治不无关系。本文试就固始汗及其子孙在西藏情况略作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固始汗“南下西进”的起因  相似文献   

18.
车明怀 《西藏研究》2012,136(6):23-39
西藏是清王朝的西南边疆重地,历代皇帝都高度重视驻藏大臣的选派。到了晚清时期,驻藏大臣及其藏事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晚清经历了太多的变局。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藏内上层分裂主义势力的精心培植,清朝末年西藏滋生出一股分裂的潜流,这些潜流随着形势的变化日益膨胀,而驻藏大臣由于缺乏清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无力应对帝国主义的讹诈和抑制分裂主义势力的膨胀,以至酿成了晚清驱逐清兵、拉萨满汉商民和驻藏大臣的悲剧。驻藏大臣及其制度到了晚清,已经不适应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鼎革管理西藏的方式已势在必行。晚清变局中的驻藏大臣的遭遇及其驻藏大臣制度的终结,可以看到中国近代西藏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同时也给后人昭示了改革驻藏大臣制度的迫切性和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十三世达赖喇嘛对藏军的近代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具体考察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对藏军实行近代化改革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认为达赖喇嘛对藏军的改革,是在内外部的压力下被迫进行的,虽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统治,但客观上它加快了西藏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是西藏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起点或标志,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设立驻藏大臣是清王朝加强对西藏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认为驻藏大臣的设置是清朝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西藏当时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它对西藏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