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根民 《学术论坛》2006,1(7):156-159
斩断复古情结,晚清小说评点日趋式微。求新声于异邦,晚清小说批评充溢着进化精神,它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开启了崭新的近代文学批评向度。小说评点由鉴赏式的随意批点嬗变为思辨理论式的批评方式,提升了小说评点的话语权利,促成批评观念的更新。知识谱系的切换、评点的先验模式的突破,催发了近代专题论文的诞生。小说评点的衰落,揭示了小说批评文质统一的文学进程。  相似文献   

2.
运用比较方法对作品展开批评、进行理论总结,是文言小说评点的重要批评成就之一。评点者大量使用比较方法,将文言小说与《史记》等历史经典和小说戏曲作品相比较,肯定了文言小说的地位与价值。比较批评法体现了评点的整体观,增强了批评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评点的理论批评水平。  相似文献   

3.
崇祯本《金瓶梅》评点产生时间较早,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序跋,理论内容更为完整丰富。评点内容可归结为一个"情"字,涵盖世情、人情与文情三个方面。在社会批评方面,评点者强调此书是写世态炎凉之书;在对人物的道德评价方面,评点者对"情"与"淫"做了明显的区分,于情欲纠缠之中表达了对人物命运的批判和悲悯;在艺术手法方面,评点者则借鉴了传统书画理论与文章学理论对小说的创作技法给予充分的赞美。这些评点内容揭示出《金瓶梅》一书深刻的创作主旨与警世意义,从而与"淫书"论划清了界限,在《金瓶梅》接受史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小康 《学术研究》2005,(10):126-130
传统的小说评点造成了一种特殊的阅读经验,即通过拆解和插入评点形成多重化文本的阅读,从而使文学欣赏由审美直观转变为话语交流活动,这种文学接受经验在今天文学作品的互文性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评点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对通俗文学进行删改和重新阐发而造成了文学文体的变化,使传统的白话叙事文学由直观接受的通俗文体演变出案头化的典雅文体,形成了叙事文学的多层次化。  相似文献   

5.
词集评点是词学批评的基本手段,其优势表现为能够针对具体作品,结合词体特征和词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阐发词学思想.词集评点的批评方法在明清两代普遍使用,评点形式既灵活,又相对独立,能够充分实现批评的目的.词集评点的批评功能从不同的层面得以实现.理论层面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的即兴点评体现出评点者的审美感悟,理性的评析展示出评点者的理论思考;文献层面的材料汇集、笺注考释则是词集评点突出的学术手段,突显出词学批评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学"是明清小说评点中主体性素质范畴之一。小说作者或评点家往往才学兼备,"学"是"才"得以产生的基础和动力。小说正文和小说评点均饱含了作者和评点者的深厚学识,读者从中可收获广博知识,提升学问。小说的通俗性决定了小说中"学"的有限性,小说中的"学"应无损小说的艺术之美,"学"的成分的多寡亦不能成为衡量文学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小说评点家用丰厚的学识为读者"揭出一段精神"。纵然"学"是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重要范畴之一,但小说的地位并没有因为具有了"学"的成分而提高到举足轻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张伟  周群 《兰州学刊》2012,(10):99-103
作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典范样式,明清小说评点以其鲜明的叙事形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色而著称于世,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小说评点文本中戏谑化的艺术书写既是对评点者"以文为戏"审美旨趣在新的文本样式中的理论阐发,又是评点者对戏曲文化深入关照和体认的思想结晶,它为小说评点文本的"跨文化"书写赋予了颇具代表性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文言小说《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文言小说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也应运而生。在《聊斋志异》诸家评点中,理论贡献最大的当推冯镇峦。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和“作品一历史”的宏观视角,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10.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2,(1):113-117
明清小说评点家以鉴赏山水画的方式评点小说 ,采用了一系列的山水画术语 ,利用空间意象在时间中的视觉次序寻求绘画的视觉功能 ,追求绘画的空间意识和境界。它表现了小说评点理论的空间性特点 ,奠定了中国空间叙事理论的一个基础面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17-123
越南汉文小说吸收中国小说评点形式,将其运用到作品创作中,形成越南汉文小说评点现象。越南现存评点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对小说主旨的分析、评点功能的阐述、人物形象的点评,也有对故事结构的艺术解析,反映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并凸显出越南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内涵。不仅如此,越南汉文小说评点还提出其对文学观念的思考,并涉及许多中国小说,为研究中越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主要以三种形态保存下来 :首先是依附或夹杂在史籍、笔记中存在的零星丛谈 ,其次是大量存在于小说作品前后所附的序跋 ;再次是以对小说作品的评点形式存在的评论文字。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 ,是具有民族特色 ,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文学批评形式 ,也自有其体系 ,应进行深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评点的广告意识及其传播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清时期小说评点与通俗小说的繁荣相映成趣,最为通行的小说刊本都是评点本。评点具有辅助阅读小说的功能和独立的文本价值。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故坊贾纷纷以评点本相号召。明末清初评点者以八股文法评点小说则推动了评点小说在士子文人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特有的批评形式与立论方法,意象批评在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承继与衍化是对传统书画诗文意象化书写的文体拓展与文本深化,其在评点文本中引发的叙事模式的改变对小说评点文本的叙事结构、情节处理、文法特征乃至语言技巧都带来了深远影响。评点文本中的意象化书写多取材于传统画论的审美特征又在小说理论与传统画论之间架构了互文的桥梁,它将明清叙事性作品的互文性导向凸显,其对小说批评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成熟所产生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铅石印刷术引入,产生古典、新著、翻译等不同类型的插图本小说.从文体内部分析小说评点、插图、文本三维关系,研究近代古典小说插图本评点与插图的刊印观念,评点与插图双重艺术形态之关联,及插图本传播中插图、评点充当的主要功能,以期还原明清古典小说在近代传播的真实风貌.从小说刊本出发,以评点、插图、文本三者场域交互为重点,结合版本演变、文体演进、出版文化、读者需求,探讨其生成体例与传播模式,可以明晰评点、插图在古典小说插图本的近代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能够拓展明清小说插图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2,(10):114-119
“间架”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使用的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概念。间架概念源于建筑术语 ,被各门艺术广泛使用 ,它具有空间间隔与围合的特征 ,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间架的“间” ,是指空间的间隙、距离 ,在文本叙事中用以表述情节发展出现的障碍和曲折 ,间架的“架” ,是指空间的围合框架 ,用以表述情节线索的错综复杂 ;间架作为小说评点理论的结构概念 ,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具有不同于西方小说在时间次序中叙事的空间性结构特点 ,它强调的是空间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平面延续性。间架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 ,与西方的时间化叙事理论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17.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5,(10):135-138
明清小说评点家从看戏的审美视角评论小说文本,借用了一系列戏曲概念,诸如楔子、折、关目、收煞等。这些概念表现出评点家以舞台艺术的空间观念看待小说叙事,引导读者对小说文本做舞台时空表演的理解,也表现出评点家特别关注小说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8.
“章法”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从传统“小学”引进的结构概念。起结章法属于古注语的篇法 ,表现小说叙事的层次特点 :遥对章法近似古汉语的对比修辞 ,表现了章法的层面 ,构成叙事的情节和话语关系 ;板定章法指明清小说中一些特有的语言表述形式和描写技巧 ,形成小说的程式化叙事。章法概念与字法、句法统一在文本的叙事结构中 ,形成了文本叙事的语言表述层次 ,又与建筑概念和戏曲概念共同建构出小说叙事的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评点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就是对其他艺术理论的参照和借鉴过程,而对传统画论的理论参照是最为典型的案例,特别是对画论中品鉴标准的移植更是小说理论与绘画形成互文的醒目符号,无论是"画工"与"化工",还是"逸神妙能"的文本接纳与改造,都将这一互文现象凸显出来,透过互文的审美视角考量小说评点文本中品评标准的构建进程,对深入探析小说评点理论形成的文化意蕴乃至推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之价值主要包涵三个层面:一曰文本价值,即评点者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增饰、考订,使评点本在小说个体的演变中获得的版本价值;二曰理论价值,即评点者通过对小说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的品析,所引伸出的创作观念和艺术规律;三曰传播价值,即评点作为小说文本的一种附属文字在小说流传中所起到的独特功用,这三种层面基本括尽了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我们对《儒林外史》评点的价值评判即以此为观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