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是古代先人的精神寄托,水纹作为陶瓷器物中的一类装饰纹样,在许多器物上与龙、兽一同出现,以表达吉祥的寓意.列举陶瓷发展中不同时期的水纹装饰器物,对纹样进行梳理工作,试图深入分析宣德款青花瓷器中的波涛纹代表器物,探讨在宣德时期由于朱瞻基皇帝对于艺术的喜爱和推动,使得宣德时期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历史背景、政治决策,都对陶瓷的装饰产生了影响.通过这篇论文对水纹这一类装饰纹样的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和梳理,重点分析宣德时期陶瓷器物上的水纹装饰、图形的构成、材料的使用、绘制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因出土器物中的兔纹样与兔本身的形状特征很相似,各学者对兔纹的研究较少,对兔纹的争议更是寥寥无几.故本文主要从出土的器物中出现的兔纹样与兔图像进行综述,也会涉及到与兔有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形成于吐蕃时期的吐蕃文化,在藏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吐蕃文化不仅开启了藏文化的历史先河,而且对整个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作为吐蕃文化的重要组成——吐蕃乐舞,以英集歌、舞、乐及杂艺百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方式,不仅成为承载和表现吐蕃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吐蕃乐舞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艺术风格,已成为吐蕃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本文就吐蕃文化的概念及意义;吐蕃文化与吐蕃乐舞的关系;吐蕃时期乐舞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色;作为吐蕃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阐明吐蕃乐舞在吐蕃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云冈石窟的雕像是用坚硬的岩石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石窟的南北长约一千米。云冈石窟在建筑设计、洞形、纹饰等设计上,与其它洞窟相比较,呈现出别样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云冈石窟壁画中的装饰纹样与鲜卑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冈石窟的壁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装饰风格也十分独特。基于此,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云冈石窟的历史及基本概况,其次对云冈石窟壁画技法进行解析,最后探究云冈石窟壁画中的色彩装饰。  相似文献   

5.
太阳纹是侗族织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纹样,多数学者集中于对太阳纹样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对太阳纹样的来源问题却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侗锦太阳纹样意义的深度解读,分析其与八角星纹、卍字纹、五行八卦的隐含关系,进一步说明在形成侗族文化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太阳纹是侗族织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纹样,多数学者集中于对太阳纹样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对太阳纹样的来源问题却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侗锦太阳纹样意义的深度解读,分析其与八角星纹、卍字纹、五行八卦的隐含关系,进一步说明在形成侗族文化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天水市博物馆一批馆藏战国西戎文化贵族墓出土的贴金银车马铁饰件,通过前期的科学仪器分析检测病害,制定出合理的技术路线,与传统修复相结合,对文物进行的保护修复过程。从而可以看出科学分析检测仪器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拥有两千年发展历史的银器拥有着核心制作技艺体系和丰富优良的产业形态,并且制作技艺通过与现代化产业有机结合等创新方式调节、完善自身,正因如此银器的传统制作技艺在这片文化土壤才得以生根发芽。本文通过深层次、全面地对银器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历史进行调研,从银器手工艺的制作传承方式和对未来的创新发展方向入手,全面了解银器的制作发展历史和发展传承规律,为银器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创新方案。现代科技发展和古老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在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纹样丰富、工艺精巧的金银器除在出现贵族宫廷之中,也用于诸如外交、军事战争等活动中,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拥有两千年发展历史的银器拥有着核心制作技艺体系和丰富优良的产业形态,并且制作技艺通过与现代化产业有机结合等创新方式调节、完善自身,正因如此银器的传统制作技艺在这片文化土壤才得以生根发芽。本文通过深层次、全面地对银器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历史进行调研,从银器手工艺的制作传承方式和对未来的创新发展方向入手,全面了解银器的制作发展历史和发展传承规律,为银器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创新方案。现代科技发展和古老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在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纹样丰富、工艺精巧的金银器除在出现贵族宫廷之中,也用于诸如外交、军事战争等活动中,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的传统纹样,蝴蝶纹的兴起与繁荣是工艺历史中华丽炫目的一笔.无论双蝶两两团抱,或是百蝶散飞,蝴蝶纹凭借其秀丽的外观特质演绎出了百变的艺术美学,在纹样史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丰富的文化象征蕴涵,造型组合的多元形式,不同工艺材质应用的拓展,都是蝴蝶美学研讨的重点.本文将从蝴蝶纹样入手,厘清蝴蝶纹在朝代更迭间的演变趋...  相似文献   

11.
虞黛筠  马冬 《西藏研究》2016,(2):95-100
贝纳沟摩崖造像位于青海玉树文成公主庙内,其造像主体毗卢遮那(朗巴朗增)与八大菩萨的三角翻领左衽阔袖袍服,蕴涵的独特服饰文化信息直观反映了吐蕃王室与贵族着装的时代风貌。造像唐风藏式服饰风格的世俗化特征体现了吐蕃佛教造像的本土化,间接反映当时流行的吐蕃王室与贵族服饰、装束被移到了佛像上这一特别的历史情境,对于把握吐蕃佛教艺术与文化发展脉络、了解唐代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史有着相当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角星纹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纹饰,通常作为刻划纹出现于陶器或玉器上,也曾作为织绣纹样。经过时代更迭,如今更普见于少数民族的织锦中。借助广西少数民族织锦,追溯八角星纹的历史,对其信息内涵进行梳理考证,并分析其对八角星纹借用的文化基础及其本土化的原因和方式,以期有助于理解传统文化要素在新的文化境遇中的复兴。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古代制作金银器最为发达的时期,有一些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的新面目,金银器的造型、纹样都显现出一种异国风情。这些金银器存在外来文化的元素,应该来源于粟特、萨珊和罗马-拜占庭。本文从这一线索延伸开来,对唐代金银器的外来影响进行探索与研究。唐代艺匠在外来金银工艺的影响之下,日益累积金银生产经验,在外来原有的基础上制作金银器,逐渐摆脱了外来艺术的影响,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精美作品。  相似文献   

14.
藏族面具艺术浅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藏民族的面具艺术,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朴实、粗犷、稚拙、活泼的造型风格而著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对藏族面具艺术略谈一二,虽是拙见稚言,但从中也能领略藏族面具艺术的一些风彩。 一、面具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1、面具的起源 据史载,在吐蕃奴隶制社会时期,即公元6世纪以后,本教“摇鼓作声”的图腾拟兽面具舞蹈在民间进行表演,由此产生了白山羊皮面具。松赞干布当政的公元7世纪上半叶,吐蕃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并制订了成文法。在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时,则表  相似文献   

15.
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关于吐蕃时期吐蕃人的绘画资料,存世较少,除了敦煌石窟中吐蕃人的绘画资料外,尚有断代在9世纪前后的吐蕃风格的绢画,以及遗留在中亚和青藏地区的部分岩刻画.有鉴于此,青海都兰以及海西吐蕃墓葬中的棺板画即是吐蕃时期珍贵的绘画资料.本文利用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对青海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的内容和题材进行了详细考证.证明这一时期的吐蕃绘画风格深受中原地区和中亚、西亚地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整个藏族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中,葫芦是文化形象的典型与装饰代表。笔者通过探索中国传统吉祥符号葫芦纹、葫芦雕刻工艺以及音乐艺术中的葫芦丝文化,深入探究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中,葫芦是文化形象的典型与装饰代表。笔者通过探索中国传统吉祥符号葫芦纹、葫芦雕刻工艺以及音乐艺术中的葫芦丝文化,深入探究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8.
图案艺术在雪域高原民族生活中无处不有,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他们对美和善的追求。作为一种装饰、实用艺术,藏族纺织品的装饰图案反映了藏族人民审美情趣的组成内容和特征取向。 藏族纺织品装饰图案主要来源于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形象和几何原理纹样,包括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现象(日月星云水石等)、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组合器物纹样、几何纹样(含变形文字)等。这些图案以单独、组合、角隅、边饰、散点、连续、规则条格等形式进行配置,在藏族工艺美术传统纹样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传统工艺成就辉煌。我们能够了解到的珍贵文物,都是古代精湛手工艺术的存留和历史的再现。工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的承载与技艺传承的双重体现。一度走向衰败的传统手工艺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号召下,经过无数手工艺人对工艺艺术价值的探索和努力,使其更好地彰显了它的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也对银器的手工艺形态起到了引领和启迪的作用,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对手工艺价值观念的逐步转变。传统手工艺逐渐被重视起来,银器工艺尝试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与体现其自身价值。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社会产品工艺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手工艺的的存在来自古老的社会形态需求,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起源动力来自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不同动力下诞生的不同产物其文化观念和审美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价值观念与传统工艺的相互碰撞中,如何在当代体现出银器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是本文将要分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山东西南地区"马纹样"的形象研究作为切入点,运用李砚祖《装饰之道》的观点分析纹样的滥觞与发展,并且融入中国传统吉祥主题的美好寓意,寓意"马纹样"的文化精神。本文分析鲁西南汉代画像石"马纹样"的构图,分析"马纹样"的线条造型技法,分析"马纹样"的表现技法,技法包括平面浅浮雕、阴线刻、凹面线刻、及凸面线刻或者综合技法。最后分析鲁西南"马纹样"各地区艺术风格的区域性差异,及时间因素、个人因素共同造就了雕琢风格上的差异以及反映在孔子"文质彬彬"的思想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