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需要把握三对关系,即中国共产党和自身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从政党维度看,党的领导是党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领导自身建设的制度体系。从国家维度看,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从人民维度看,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人民群众的制度体系。三者有机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首先提出的。党的十四大认为,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对于和平统一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维护世界和乎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一国两制”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一国两制”概括地说,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一个中国”是前提。就是祖国要统一,只能在一个中华…  相似文献   

3.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依据、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国家学说的必然要求,是对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创设的经验总结,是全新历史方位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创新成果.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不仅有助于系统阐明党的全面领导概念的科学内涵,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型政党的政治定位,而且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巩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立足新时代国家治理全局,要通过维护制度权威、完善法律法规、注重宣传阐释、凝聚价值共识、增强制度供给等路径,不断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上再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发展的视角,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可以构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项二级指标的测评体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要克服未来的困难,政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5.
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已经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奠定了作为历史逻辑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政治逻辑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实践逻辑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和作为法律逻辑的法律治理四重逻辑基础.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  相似文献   

6.
制度治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法治理念融入管党治党实践、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本路径。建立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制度治党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发展性,针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宏观设计,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和衔接,党内法规的科学制定,党内法规的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及论述,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坚持制度治党,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思想,全方位推动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制度建设和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坚持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巩固发展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就:创造性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深刻阐释“新型政党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系统总结新型政党制度的“三新”特色和优势;明确提出新时代各民主党派性质的新定位和基本职能的新拓展,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全面加强参政党建设的“四新”“三好”“两协商”和加强“四大建设”、提高“五种能力”的实践新要求;出台一系列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的重要文件,提高中国政党制度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一崭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中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世界所瞩目。一、“一国两制”是新思想、新语言,是前人未曾讲过的所谓“一国两制”,根据小平同志的说法,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即12亿人口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9.
一、澳门法制转型的内涵及原由 什么叫澳门法制的转型?简言之,就是实现由旧法制向新法制、由现行法制向未来法制、由准殖民管治法制向特别行政区法制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一国两制”式法律制度与“一国两制”式社会制度的沟通与融合,是目前澳门社会面临的最富价值和争议的问题之一。 澳门法制转型的基本内涵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以《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践指南,建立并完善未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这是因为作为社会制度的基本构件。澳门现行法制是地区性文化与世界性因素长期积淀的结果。对子历史造成的现实,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一国两制”原则下的澳门法制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1.
制度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规范化、规则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从制度建设的历史发展和演进逻辑出发,梳理制度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作用。研究表明,新民主主义时期以来,我国制度建设经历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创造、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从基层自发到社会自觉、从粗略单一到全面系统的四大转变;新时代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构建起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对于当代中国更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确立国家治理结构、提供治理实践支撑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为了更好优化制度效能,还应重视制度体系的恰适性、提高制度实践的可行性、保证制度调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推进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制度化,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制度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丰富发展内容供给制度、完善落实重点领域制度、适时调整机构职能体系,有效推进了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制度化进程.站在百年历史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制度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深化规律认识、不断健全制度体系、有效优化组织管理,从而切实推进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朝着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主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坚贞不渝的奋斗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时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也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文化给予支撑。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迈入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其中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为国家治理提供最深厚的思想滋养。面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亟需发挥文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滋养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和社会建设的主线。南京市域治理经验表明,以党的组织体系为中轴的社会治理体系建构,决定了以党的组织建设再造社会治理体系,以党的功能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实践特征。其内在机理体现在坚持党的主导地位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坚持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协同的组织系统,坚持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逻辑。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系统构建的创新路径,必须坚持构建“市—区—街—社”四级联动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建构以提升党建能力引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机制,并以党建品牌为示范,以制度为保障,实现党的建设效能与社会治理能力双提升。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德法兼治观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深刻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道路自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各自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法兼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实践结晶,一方面将道德贯彻到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另一方面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使得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这既符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特征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法治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研究,加强对我国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中外现行国家治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治理思想和实践的研究借鉴,加强对世界各国现代治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走过了曲折、初创、巩固、发展的70年。回顾历史,旨在清晰认识中国审计制度建设的特色,审视中国审计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融入国家治理框架,思考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规范性、运转性、协同性,探索审计体制改革的理念更新、组织机构完善、“大监督”体系创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从系统及其要素构成上建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学说新境界。从党的领导视角考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明确了党的领导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价值理念、原则立场,赋予新时代党的领导本质内涵,为新时代党的领导乃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种价值规定性制度,要发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效能,实现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化,还须着重推进党的战略定力建设,健全自我革命和自我纠错、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然而,在理解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过度地解释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忽视国家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将制度建设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突出位置,进而将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