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他是拉萨八廓街头的民间舞蹈家,他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古老街市上活跃了四五十年之久。在几代拉萨人的心目中,他已成为这座宗教和歌舞城市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八廓街一个小小的装饰!”  相似文献   

2.
撤岗仪式即景时间:1900年5月1日零点。地点:高原古城拉萨大昭寺广场戒严部队部队长桂全智大校高声宣布:“感谢西藏人民支持戒严部队顺利完成了任务,现奉国务院命令撤岗!”镜头之一:广场上的藏族干部和群众,涌上前去为每一位官兵献哈达、敬青稞酒、酥油茶。大昭寺65岁的看门人尼玛,买了4条哈达献给自己熟悉的战士。镜头之二:许多藏族小朋友在依依惜别的人群中钻来钻去,各自寻找自己熟悉的解放军叔叔。6岁的小姑娘米玛赖在战士李国猛的膝上,不肯放他离去。镜头之三:八廓街个体户赤列说:“你们来戒严,我睡得安稳,生意好做了。看到你们要走,我心里真舍不得。”“金珠玛米照顾了我一年多,是菩萨,不要走啊!”  相似文献   

3.
迎着濛濛的秋雨,我跟随拉萨民政局一位会讲汉话的藏族干部,走进八角街附近一条小巷,在一家挂有黄红蓝三色布条的门前停下。藏族干部把门敲开,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迎我们进屋。经介绍,他便是拉萨有名的天葬师次多吉。他一边请我们喝着酥油茶,一边向我们讲述着他的职业生涯。十几年前,我从日喀则那木林县老家来到拉萨,不久跟着叔父学天葬。说老实话,当初只是为了赚钱。因为送一个死者,一般能得到十几元、  相似文献   

4.
辽阔的西藏高原,是藏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藏族的先民从遥远的古代起,就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开拓了这片富饶的土地。到公元七世纪初的唐代,藏族社会已完成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首领松赞干布(公元6177—650年),最后统一青藏高原上众多的分散部落,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建立了新兴的奴隶制地方政权——吐蕃王朝。  相似文献   

5.
拉萨世居穆斯林是生活在藏传佛教中心的特殊族群,其藏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并存的特殊风俗习惯,吸引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拉萨世居穆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穆斯林宗教节日斋月及开斋节为调研时间,对这一时空中拉萨世居穆斯林所表现出的藏族文化现象进行较详细的记录和研究,并总结了这些文化现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帅 《中国民族》2023,(4):82-83
<正>在拉萨繁华的八廓街东北侧、冲赛康市场南面,有一座三层楼房的藏式院落,被称为“冲赛康”,这便是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的旧址。大门上方挂有一块匾额,上书藏、汉双语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清朝建立以后,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命令马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拉萨藏回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拉萨藏回的定义进行界定.拉萨藏回,是对拉萨回族的俗称,是指当前户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接受部分藏族生活习惯,与藏族通婚,穿藏装,说藏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法定回族.其次,本文从历史族源、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陈述拉萨藏回的主要文化特点.最后,根据上文拉萨藏回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引发的思考,即拉萨藏回是伊斯兰文化在西藏本土化的结果,体现了文化的适应性特征;拉萨藏回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变藏的文化表象,而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谐相处的良好范式.  相似文献   

8.
一一九六○年冬。拉萨河上游。从拉萨开来的一辆载重卡车嘎吱一声猛然刹住了,一位藏族农民敏捷地跳下车来。他年约三十六七岁,浓眉大眼,身材魁梧,腰系染色毛带,脚穿长统藏靴,肩上挂着一个胀鼓的羊皮囊,胸前佩戴的一枚西藏群英会纪念章闪闪发亮。  相似文献   

9.
更敦群培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藏族学者、启蒙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在藏族传统绘画和非传统绘画方面都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早年安多时期、拉萨时期和南亚时期,并创作了不少绘画作品。他作为上世纪最早受西方绘画和艺术思想影响的藏族画家,在西藏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文章根据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更敦群培的绘画作品、有关其艺术活动的文字资料以及收集的口头采访资料,系统论述了更敦群培短暂一生的艺术活动、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喜爱什么,想干什么.这是人之常情.我喜爱藏族人民.我想通过电影艺术表现他们,这已经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195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制片厂联合摄制一部彩色纪录片《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这是一部反映修筑康藏、青藏两条公路的大型纪录片.我是这部片子里的一个导演.为了拍好片子,前后在西藏工作了近一年.这一年中,我和修筑公路的藏族民工接触的比较多.在接触中,我逐漸地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在拉萨举行了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藏族学术讨论会。来自我国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包括藏、汉、壮、彝、白、蒙古、满、苗、纳西、土家、羌、布依、侗、回等十四个民族的一百三十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藏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60年代前半期,我几乎参加或参与组织了拉萨所有传统的和革命的节日活动,那时我是拉萨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筹办节日活动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我这半辈子,竟有17个新年是在“世界屋脊”的拉萨古城度过的。在那里依照这个民族古老的风俗和藏族朋友一起欢度藏历新年,那么和谐、兴奋、热闹欢愉,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一片赤诚。即使今天我已离开那片土地,每当新年、春节来临,仍然不由自主地怀念那些日子,并总想向别人絮叨在拉萨过藏历新年的情形。西藏曾经在夏日过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藏学的故乡,西藏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为促进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定于今年八月在拉萨召开藏学讨论会。这次会议以探讨藏族文化的形式和发展为主要任务,同时研究如何使藏学更好地为西藏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会议准备邀请国内知名的藏学专家、学者参加,予计有六十多位藏学界的代表欢聚一堂,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学术成果。通过这次讨论会,必将加  相似文献   

15.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民族的灿烂文化。史诗、戏剧、歌谣、传说……放射着绚丽的光彩。为了搜集藏族民间文学,我们曾经分别到过藏族聚居的许多地区。从西藏的拉萨、日喀则,  相似文献   

16.
射箭是藏族人民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时至今日,藏族地区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活动,尤其在青海藏区,它不仅是竞技和娱乐项目,而且里面也包容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和早期文化的某些遗存,本文对此做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射箭比赛内容概说 在今青海省的尖扎县、化隆县、共和县等地的藏族群众中,射箭活动十分盛行。 射箭一般在上半年中进行,因各地的气候等不同,有的在农历春节期间进行,有的在农历二、三月份举行,有些较寒冷的地区,在农历四—五月份进行。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春耕期间或春耕过后,按季节讲,大都处在春季,五月份过后很少有进行比赛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著名的民族问题理论家、宗教学家和藏学家、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原所长牙含章同志,因病于1989年12月19日逝世,终年73岁。 牙含章同志1916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和政县买家集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36—1937年在甘南拉卜楞寺和拉萨哲蚌寺开始研究藏族历史  相似文献   

18.
1992年的一天,几个藏族牧民肩扛一床藏毯来到拉萨,径直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他们满怀感激之情,将这份珍贵礼物送到藏族女律师央金手中,虔诚地清她收下。他们做着祈祷的手势说:“我们一家老小都会记住央金律师的恩德,我们都要为你的幸福祈祷.”原来,这些牧民在央金的帮助下打赢了官司。  相似文献   

19.
我是援藏干部,能在拉萨认识老汤也是我和他的一种缘分,老汤叫汤己生,原在西藏日报社工作,安徽黄山人,30多岁参加援藏工作,一呆就是26年。他摄影、书法、绘画样样在行,为人谦虚、厚重、热心。拉萨许多地方有一种柳树叫左旋柳,上百年的树龄,黢黑干裂,铁枝蟒干,树身旋转着向上生长,细细观来,有的像罗丹手下的思想者,有的像何香凝笔下的下山虎,要是春天里去看,柳树又好似“雀之灵”舞在路旁。有事没事的我总是喜欢去看这些仪态万千的左旋柳。有一天,我在拉萨宇拓路的新华书店里看到一本小画册,书名就叫拉萨古柳,翻开一看,一幅幅人性化的拉萨古柳…  相似文献   

20.
近日拜读了王沂暖教授与唐景福副教授合著的《藏族文学史略》(青海民族出版社,1988年),觉其娓娓叙来,文笔生动,是部凝聚着极大功力的藏族文学史,值得雅俗共赏。掩卷之余,对该书一、二处未尽意处略有心得,故笔之于后,请两位作者赐正。 该书235—237页为“郑宛达哇”(mGrin—sngon—zla—bavi—stogs—brjod)一节,《郑宛达哇》是部西藏的著名长篇小说。《藏族文学史略》此节言《郑宛达哇》的作者是西藏达普寺第四世活佛达普巴·罗桑丹白坚赞(sTag—phu—pa Bio—bzang—bstan—pavi—rgyai—mtshan),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