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柏拉图奠基到黑格尔集大成的西方传统哲学在 2 0世纪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被指责为应被拒斥的“传统形而上学”。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主要是从科学主义的角度来进行的。科学主义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 ,它将形而上学把握为任何超出经验科学的理论思辨。本文重点对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原因、方式和结果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以阐明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2.
在康德看来,形而上学乃是人类理性的本质,人天生是形而上学的动物。康德让哲学走上了过分形而上学的道路,把形而上学变成了一种真正的科学。同时,理性取代传统宗教中的上帝,成为新的造物主,这个过程始于笛卡尔。康德在哲学上把理性推上了思想的巅峰,理性在黑格尔那里乃是世界的灵魂,但这可能是理性的监守自盗和自吹自擂。理性的失位来自于无度和失控,导致后来理性信仰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3.
形而上学曾经是西方哲学的核心与基础,在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达2000多年之久,虽然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完成,但也因此而迅速衰落。20世纪,形而上学受到了挑战,但是它的深刻影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的信条推向了极端,他们从语言的意义理论入手,把传统哲学研究的问题统统归入不可用经验证实的、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加以拒斥,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与语义分析.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来看,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是不成功的.但是也应看到,他们也留下了值得我们珍视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旨在反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辨,反对将事物抽象为实体的做法,其目的,在于开启另一种哲学。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使哲学终结,马克思试图把实践引入哲学,从政治经济学切入,揭示传统哲学的缺陷,以此颠覆形而上学的方法,超越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反思》在2005年第3期,发表了约翰·洛克的《马克思与人本主义》这篇文章.成年马克思是否放弃了人本主义,在传统马克思研究领域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路易斯·阿尔图塞等人认为成年后的马克思摒弃了人本主义,而作者提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作者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异化和解放的概念,在《资本论》中,运用异化与解放的概念来分析拜物主义、剥削和资本积累,以区别异化劳动和自愿劳动,阐述工人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了马克思从早期到晚期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人本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8.
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之精髓,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特征。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域下,实事求是蕴含着四重实践理性精神,即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整体性精神、自由精神以及人民精神。正确理解和把握这四种实践理性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提升马克思中国化的思想领悟力与践行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不仅破除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桎梏,实现了现代哲学的革命性转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彻底瓦解和颠覆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进步和发展为幻象所掩盖的资本增殖逻辑,揭蔽和破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片面经济发展以达成人的幸福这一资本主义最根本意识形态和最具有欺骗性的现代形而上学对人类谋求幸福与发展的桎梏,从而为人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了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哲学史上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由近代向现代的根本性变革 ;海德格尔存在论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 ,开辟了现代哲学的主题。现代哲学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思辨之上 ,而是关注人的存在或生存问题 ,但马克思哲学与海德格尔存在论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1.
理欲之辨是维持传统政治秩序的根本观念之一,在古代它被"存天理,灭人欲"的非人本主义所取代,造成理欲之间的对立。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人欲"得到肯定,满足此欲的"天理"也获得了新生,欲和理由对立走向统一。由于理欲观与社会政治紧密相连,它影响着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国家政治,所以非常有必要从传统的理欲观这一新角度上来探讨人本主义之内涵。  相似文献   

12.
客体人本观、主体人本观、实践人本观是人类思想史上三种不同的关于人的生成、属性、地位、发展的思想体系,它们分别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遵循不同的思维逻辑而形成确立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文献繁富多样,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这种情况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文章通过阐析我国历史文献繁富的原因,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三大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实际上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进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一代又一代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出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重塑政府形象:理念 动因 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急剧转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新时期的政府运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政府形象作为政府行政软资源,也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从政府转变维度出发,围绕转型期的政治、经济、公众意识等方面对当前的政府形象建设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哲学作为研究文化的哲学理论萌芽于古代社会,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西方文化哲学的形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产生。二十世纪初以后,在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文化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哲学成为世界性的哲学倾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已经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计算机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计算机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传统的开算机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比较注重科学理论和技术操作,而对人文精神强调得不够,造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重理论、勤实践而轻人文、少德育的尴尬局面.探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现状,摸索解决的对策,是大学计算机乃至理工科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文学从“新现实主义”回归 ,到文学走向“边缘化” ,到“私人化”、“身体化”写作 ,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双重地缺失了。通过对这种缺失的历史轨迹和原因进行考察 ,我们提出重构的可能 :即历史理性要有人文的维度 ,人文关怀要有历史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人口绝大多数为移民,而近代期间移民就高达2 000万之多,主要是来自华北,其中以山东移民为最,河北次之,两省占移民总数的90%以上.探究其动因:一方面是来自原住地的推力,另一方面是来自移住地的吸力,是两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北因人口稠密,自然灾害频仍,苛捐杂税繁重,使本来就极度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困窘.为了谋求生存,广大华北灾民被迫越海闯关,迁居到地域毗连、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的东北.特别是清末民初,华北灾民更是成群结队地拥入东北,形成了空前未有的移民大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个历史转折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社会科学、社会运动、社会事变比自然科学错综复杂,也必然随着重大社会事变的到来更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共运、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是伟大的社会事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时扑捉社会需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全方位进行理论探索,扬弃传统的、甚至权威的理论话语,提出科学思想体系,把社会推向前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该结合历史事变和社会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社会必将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