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号召我们把各项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文艺战线来说,也就是要把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建设上来。既然建设社会主义文艺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那么,是否还需要对古代文论进行研究呢?由于“四人帮”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散布了种种谬论,使得有些问题弄得是非不清。“四人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左”字。他们为了制造文艺空白,推行“阴谋文艺”,便藉口批判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强调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充分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是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的新号召。响应党中央的这一号召质彻落实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一切必要手段,积极探索实践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根本途径,逐步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3.
<正> 胡耀邦同志最近号召我们:“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他指出:“青海农业的潜力很大。就以海东地区、黄河河谷和湟水流域的农业区来说,面积有一万七千平方公里,比北京还大一点。”这是对我省各族干部、群众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我们一定要立下愚公志,把青海的农业搞上去,以实际行动回答党中央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不过一两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就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生活有了改善。一句话,农村逐渐富裕起来了。但是,由于种种不同的条件,各个农户的劳动收入和生活富裕程度上出现了差异。劳动力强、经营管理得当的农户,收入增多,生活先富裕起来了;那些劳动力弱、经营管理不善的农户,收入就少些,生  相似文献   

5.
朝鲜劳动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是在不继地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使农民生活富裕起来,逐步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的落后面貌,从而消灭城乡差别。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为了顺利地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朝鲜在农村工作中牢牢地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在农村中进行彻底的思想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超额完成,使我国工农业生产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农业的发展,同人民生活的需要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比较起来,同工业的发展比较起来,还是落后了一步。因此,在即将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提出了“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贯彻这个方针,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正确道路。为了实现工业化,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而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  相似文献   

7.
最近,党中央号召全党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适应广大干部学习、研究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本刊决定从本期开始,设置“哲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专栏。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把这一栏目办好。文章要密切联系当代中国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有所创见。文字一般不要超过8000字。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农村和城市实行了联产计酬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消除了吃“大锅饭”的弊病,把劳动者劳动的好坏与收入的多少联系起来,进一步贯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有的同志形象地把这一政策称之为“请包公”。这同党中央号召全国军民特别是青少年要继续深入地学雷锋,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否对立呢?有的同志把“请包公”与学雷锋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他们发问  相似文献   

9.
<正>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个人依靠辛勤劳动先富裕起来(简称“先富论”),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一项经济政策。这一理论和政策的提出与贯彻执行,解脱了人们思想上的重大束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在1953年2月15日通过的《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中指出:“农民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所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方面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这个基本论点,后来有的人把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主要作为与劳动者对立  相似文献   

11.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或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大政策。早在 1 978年 1 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 ,他指出 :“在经济政策上 ,我认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 ,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 ,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 ,影响左邻右舍 ,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 ,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分析任何中国现实经济运行问题,都离不开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腾飞阶段并即将基本实现这一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多数的中国人富裕起来,享受到现代高品质的生活,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但在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前期,必然会出现市场价格普遍上涨趋势。经济学研究必须准确地认识到,中国工业化腾飞时期的价格调整不是通货膨胀。中国在由基本实现工业化走向全面实现工业化的过渡期间,不仅需要大步迈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需要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处在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特别需要行动上的一致、信仰上的坚定和理论上的清醒。党中央号召全党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就是要加强党员队伍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总结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共运史和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史,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全民奋起,艰苦创业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三大从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部署出发,把发展农业的问题摆在了关系整个建设和改革全局的极端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学习十三大文件,应当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指示,认真总结新疆  相似文献   

15.
随着联产承包制的普及和深入,以及各种新型合作经济形式的兴起,我国农业已经开始了由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新阶段。这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过程。在这一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必须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发,深刻认识转变中农村经济的特点,以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的精神,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把充满活力的农村经济推向前进。为此,我们要重新学习,总揽经济全局,努力通晓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掌握领导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本领,学会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运用经济规律指导商品生产和流通,千方百计使农民富裕起来,使农村富裕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条是树立系统经营思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8年就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还说过:“现在连山沟里的农民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们从亲身的实践中,懂得了科学技术能够使生产发展起来,使生活富裕起来。农民把科技人员看成是帮助自己摆脱贫困的亲兄弟,称他们是‘财神爷’”。  相似文献   

17.
物质短缺是造成人类各种痛苦的一个根源,因此,现代化的一个目标就是克服物质短缺问题。但是,经济、技术和物质层面的发展只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维度,它还包括其他维度。如果我们只强调经济、技术和物质的发展,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就有可能陷入与富裕相联系的新的痛苦。这种状况,就是涂尔干所说的"富裕失范"。本文在阐述了涂尔干及其后人关于"富裕失范"的观点的基础上,把"富裕失范"与消费失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富裕失范导致两种消费失衡:第一,物质欲望增长速度与满足这种欲望的物质资源的增长速度的失衡;第二,物质生活与精神社会的失衡。涂尔干试图借助约束性平衡机制来解决消费失衡问题,但这种机制只适用于解决第一种失衡,不适用于克服第二种失衡。要解决第二种失衡,还需要借助超越性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 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特别要“使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富裕起来”的政策,这是一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国策,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已显示出巨大威力,引起我国农村面貌的重大变化,促使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但是,在贯彻中央这一重要政策的过程中,“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仍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障碍着人们的行动,使人们不敢想富,不敢抓富,对富侧目而视,望富生畏,谈富色变。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农民作为一个阶级,总体上收入差距很小,也普遍贫穷。十年后的今天,农民这一阶级逐渐分化为若干个比较明显的利益不同、愿望要求不同的阶层,这些阶层大致可概括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党政管理者阶层、盲流阶层。不同的阶层都在逐渐富裕、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富得特别快,其收入与拥有的财富远远高于农民致富的平均水平,成了十万、数十万乃至百万富翁。在南通地区农村,人们把他们称为“大户”,我们姑且把这一批人称为“富翁阶层”,以区别于普遍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一万两万贫困户”——农村富翁知多少?在南通的一些地区,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万两万贫困户,三万五万还马虎,十万  相似文献   

20.
儒家理想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丽丽 《河北学刊》2004,24(4):68-70
《孟子·告子上》云 :“耳目之官 ,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人是一种能够自做主宰的动物 ,因而人需要有精神生活。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生活 ,没有了精神的支撑 ,就沦为行尸走肉。没有了灵性的行尸走肉 ,只能算是一种“物” ;这种“物”由于丧失了主体性 ,必将被声色利禄等外物所牵引 ,沉溺而不能自拔。现实社会中 ,许许多多的人只知追逐利益和享受 ,不断地在把自己变为一种丧失精神的“物”。寻找精神的家园 ,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是当代人特别是富裕起来的人的当务之急。一个人需要有精神的支撑 ,一个民族更需要有精神的支撑。历史的经验证明 ,没有伟大民族精神支撑的民族 ,是不可能长久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 ,世界上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兼并日益明显。在西方文明处于强势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 ,中华文明如何振兴和发展 ,中国人在什么样的精神家园里安顿自己的心灵 ,这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号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