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从而涌现出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形式.随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市场要素组织的发育壮大,我国阶级、阶层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描绘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现状,我们在合肥市辖区进行全面调查,对合肥市社会阶层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国的政治权力首先有国家权力纵向下移的痕迹,但是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基于国家意志的政治权力遭遇了市场和社会权力的横向阻击。因此从城市的形成看,城市街区、住房与人口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地理因素,但是在这些地理因素的背后,是政府、社会与市场,是人口、资本和技术革命。正是这些潜在因素的权力交织,形成了城市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街区制”的推广,城市空间格局将迎来突破性的改变。针对老城核心区的城市改造呼之欲出,为社区绿道建设带来新的契机。文章以合肥市为例,研究“街区制”对于老城核心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内在驱动,分析新的一轮城市改造中社区绿道建设的重要性,为老城核心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可行性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以建设社区绿道为切入点的老城改造做出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打造集地域特色、创意设计、产业品牌等元素为一体的文化空间,是当前我国城市和乡村开发设计文创街区的聚焦目标和实践方向。文创街区全产业链条中关于街区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的问题则往往成为薄弱环节。本文尝试运用美国城市研究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讨论文创街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和地方美学实践空间的形态内涵,并将文创街区的"场景"定位作为建构其媒介形象的认知前提。同时运用传播学的"场景"概念,将文创街区纳入虚拟的"入口场景",通过场景的"再场景化"探讨文创街区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磊 《北方论丛》2002,(5):64-66
我国加入WTO以后,频繁的国际交流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的语言文字环境.目前,我国社会用字仍然十分混乱,尤其是牌匾、橱窗的用字更是如此.社会用字的混乱,不但导致交际的失败,而且有损于民族的尊严.我们必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早日实现社会用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城市特色街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省深入开展"三年大变样"的形势下,特色街区作为推动城市发展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我省城市特色街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客观实际,文章就加强我省城市特色街区建设和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承载着一个地区传统历史的文化记忆,是城市极具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重要区域。通过公众对蕴涵大运河特质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感知评价寻找问题,分析人们在街区中的过程体验与情感反应,发现历史文化街区给人主要印象是历史感、运河文化以及传统建筑等,街区的业态和文化特色是影响使用者评价的重要因素。探究空间使用者由于空间感知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街区空间认同倾向,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更新策略,建议以权力逻辑为主导,强化街区可持续性发展,形成复合产业体系,从而提升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人才外流,对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肥市科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合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许多现实必要条件,旅游开发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并与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文章以杭州沿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为对象,从核心旅游产品生产、旅游延伸市场、旅游产业外部动力和旅游产业关联形成等方面具体探讨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构建起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并基于杭州的城市旅游发展特点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合肥市城市园林建设得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毅平 《江淮论坛》2010,(2):181-187
本文回顾了合肥市城市园林建设的历程,充分肯定合肥市城市园林建设取得的成就,总结其经验,也中肯地分析了合肥市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对策,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进而营造理想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要发展城市,必须懂得营销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基石,街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以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城市营销,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经典做法。伟大的城市呼唤伟大的街道,伟大的街道造就伟大的城市。事实上,国内外众多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甚至世界中心城市的崛起之路正是由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开始起步的。实践证明,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对推动中心城市的整体与长远发展能够产生良好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2.
陈刚  郑志元  王颖 《江淮论坛》2014,(6):161-164
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城市品牌形象特征和空间环境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不断呈现,其成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地域文脉、发展创意产业的有效载体.同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文化创意街区类型趋于单一,街区风貌千篇一律等问题.文章首先对文化创意街区的形成及发展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对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并从地域特色视角展开对文化创意街区表现形式的挖掘探讨,最后对其设计策略及表达途径进行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叙事来呈现历史,展示个性与特色。城市叙事空间像小说文本一样,有着自己语言体系,通过自己的字词句法安排情节,讲述故事。历史文化街区叙事空间方法主要有场景编辑法、蒙太奇叙事法、空间重组法和科技再现法四种,每种方法并非是单一的,在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叙事中,往往是根据所要讲述的历史文化形态,如建筑遗迹、考古遗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仪式、宗教文化等综合运用。湖南常德老西门,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叙事典型,成功运用叙事空间方法,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西门的历史,既使人能够产生强烈的空间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加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是应当引起社会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根据统计局对农民工的调查以及行业分类,本研究将低收入农民工职业合并而后分为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自由职业,采用问卷法、深度访谈法、文献法收集资料。通过对问卷资料和深访资料分析发现:低收入农民工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在住房面积、住房形式、住房内基本设施困境程度的不同,他们的住房质量低于城市居民最低标准。从社会排斥视角来分析,低收入农民工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在城市户籍制度、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城市租房市场、城市建设规划四个维度上被社会排斥程度的不同。排斥低收入农民工的多项制度互相嵌入,强化了低收入农民工被社会排斥的困境,形成制度性社会排斥,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我们要改革户籍制度、住房市场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和城市建设规划政策,以实现低收入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满足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外来经商者群体具有有别于其他流动人口的社会特征、行为特征和社会管理特征。成都市外来经商者的存在活跃了成都的商贸经济活动 ,促进了成都市商贸业的更新换代。外来经商者在市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创造了人流、资金和商品流 ,建立了购销通道。外来经商者是城市商贸经济发展的现实资源 :是消费群体和市场开发群体 ,是市场经营者群体和中小投资者群体 ,是城市的准市民群体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后兴起的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是一个以商业街区为主要活动范围、以中小商人为基本会员的新型地缘性商人团体.其一年一度的选举活动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商业街区的基层选举面貌,它所设计的一整套制度规范,基本上体现了选举的公开性、社会合法性与其成员间的平等性.商联会设计的多样化投票方式,便利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有利于唤起商人对街区公共事务的关注,对陶冶中小商人的民主素养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小商人对城市基层社区的认同.虽然在选举活动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瑕疵,但从总体上看,商联会的选举机制彰显了其较强的自组织力,保障了它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空间生产理论视野中的历史街区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8,(3):173-179
在空间生产的理论视野中,历史街区具有物质、精神和社会三重属性,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辩证统一,其本质是由城市居住者共同创造的共享资源。作为一种空间生产过程,历史街区的更新实际上是对空间资源及利益进行再生产与再分配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构了街区的建筑形态、空间格局、文化氛围与社会关系结构。然而以往更新实践中的大拆大建模式因参与力量的不平衡导致了公共空间的失落、在地文化的流失、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和社会关系结构的剧变,充满着不正义性。与之不同,北京杨梅竹斜街的更新则是一场由多元主体合作的,致力于融合传统与现代、外来与在地、商业经营与历史文化传承及居民日常生活等多种要素的有机更新实验。其更新理念和行动回应了空间生产理论对三元空间完整性的要求和对参与空间生产的城市权利的正义追求,为历史街区更新实践提供了借鉴。同时,历史街区更新是一个充满着多元价值和利益冲突的复杂过程,应该诞生于城市各主体平等和协商地共享创造之中,因此,杨梅竹斜街的可持续更新将仍处于实现上述多种要素共生共在之理想的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城市社区发展新型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市西市区在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中 ,把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与基础工程来抓 ,以推进社区自治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逐步自治为中心 ,采取多项有力措施 ,努力推动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发展新型动力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妇女是法国旧制度时期食物骚乱的领头羊和主力军,这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妇女的性别角色使她们担负起维护家庭生计的重任;妇女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赋予她们在街区里的"公民"身份;妇女与街区建立起一种亲密的联系,更容易成为街区共识的代表.以妇女为主体的食物骚乱是法国旧制度时期社会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了父权主义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食物骚乱赖以产生的社会结构、家庭经济和街区环境不复存在,它逐渐被一种超越街区层面、以男性为主体的新的反抗形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治理是在一定范围的城市空间内,政府、社会和市民个体在价值观、生活实践和物质实体等层面多元合作、协商共治的过程。城市文化治理的空间谱系研究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将城市文化治理视为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挖掘其在不同层级但又相互关联的城市空间中的开展过程。随着城市"微更新"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文化治理逐渐从大尺度空间向基层空间下沉,街区、社区和楼道构成了城市文化治理的空间谱系。城市文化治理在街区空间注重官方意识形态的引导,在社区空间注重社群文化和社区共同体的建构,在楼道空间注重居民个体文化参与行动的激发,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家、城市、社群和居民个体之间多元互动与协商合作的空间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