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本是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中推行产业政策最为全面、作用最明显的国家。产业合理化作为战后日本政府的核心产业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复兴,并在经济复兴的基础上,将日本经济顺利引上高速增长的轨道,在日本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部由南开...  相似文献   

2.
论战后日本的外汇管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李树铭战后日本的外汇管理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外汇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外汇资金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保证了经济发展对外汇资金的需求,实现了经济"起飞"。本文将对战后日本政府外汇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日本技术引进成功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莉 《日本研究》2008,(2):40-44
技术引进是落后国家赶超和缩短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最重要选择,但是,并不是任何国家引进技术都能成功的,只有实现了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才能带来经济的高效发展。实现技术引进的良性循环,需要宏观和微观条件的配合。战后,日本引进技术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压力,若想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转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工业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工业,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型工业具有实现生态型资源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特点。对循环型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论制约日本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几大要素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武心波日本经济在艰难地复苏,处于发展的重要关键时刻。本文试图从以下视角来透视一下制约日本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几大要素。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时期的金融结构失调症后工业社会是丹尼尔·贝尔创造的概念,意为随着...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政府对外贸易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官产协调”的管理体制,适时调整外贸政策和加强对外贸易立法等手段,有力地抓住了国际市场各个时期的有利时机,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大进大出”和惊人的大发展,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整个对外贸易的良性循环以及“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对外贸易管理的成功,不仅保证了日本经济在50年代的迅速“起飞”和此后持续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而且也促进了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我们认为,日本外贸管理的某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外贸已成为经济起飞“瓶颤”的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调整[英]J.汉姆菲利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工业改革实现了经济腾飞,这一成功的范例已引起世人的关注。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工业组织和工业生产的新模式颇感兴趣,纷纷引进这类模式,以加大工业改革的力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启示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成新轩在经济全球化大浪潮的推动下,经济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大舞台上逐鹿的重头砝码。这就要求作为国家支柱行业的汽车工业必须具有强大的实力。本文以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日本汽车工业成功...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日本人的亚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日本人的亚洲观兴一郎日本在寻找它失去的身份随着亚洲经济正以高速度增长以及坚挺的日元迫使日本工业转向在其它亚洲国家建厂,“亚洲”对于日本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然而,日本不准备面对亚洲的新形势,因为日本还没有解决那些使它与其他亚洲国家建立良好关...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就农业抓农业行不行,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在以农业基地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地、县两级,工业的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如何实现地、县经济的良性循环?本文试图从历史的和国内外的实践中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传统文化与日本经济现代化——关于日本式市场经济特色的若干思考辽宁大学张锐智从传统文化角度讲,日本属于东亚文化圈,带有浓厚的儒教色彩。就其经济模式而言,日本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东方的儒教与市场经济在日本成功地兼容,构成了日本式市场经济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一直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把培养产业界所需要的人材作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出发点。日本在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训练更是政府所经常研究的问题,日本国会还通过工业技术教育促进法,明言“日本工业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基础”,并代表日本主要经济团体呼吁:“日本的教育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日本的经济发展。如果日本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里,不是有目的地发展培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教育人才的训练计划,以确保未来工业科技的继续进步,我们的工业科技将会一天比一天地落后于国际水平,使日本无法和其它国家竞争”。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的困境之中。其原因在于,产业政策失策,资金流向失误,内外经济结构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失效。吸取日本的教训,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处理好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三个关系;将现行的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外经济结构的协调及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则对我国经济稳定高效地发展,免走日本的弯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一10多年前,欧美各国对日本经济的强劲发展曾感到畏惧,这是因为这个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使他们的领先地位和经济…  相似文献   

14.
李毅 《日本学刊》2016,(4):74-90
危机后的发展困境和对实体经济的反思,使工业创新成为当前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结构改革制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发达工业国家的事实,并且把工业化视作一个经济体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广义历史过程,从历史的维度深入探讨工业创新在日本经济中的位置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不仅便于人们从历史与未来一致性的角度认识日本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可能方向,而且有助于在战略的高度理解工业创新对于后起国家的意义。与后起者在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上的成败以及在新的发展方向选择上的作为相联系,工业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内在于工业化及其相关的工业发展进程的最活跃、最积极的变革性因素。符合国情的、扎扎实实的工业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日本成长为工业强国的基石,更是后起国家跨越贫困和中等收入陷阱所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以人均收入衡量,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已居世界工业化国家前列。1986年日本人均年收入17,000美元,超过美国16,000美元的水平,随着经济增长,日本成功地进入了高质量的富裕社会。但是,日本各区域之间的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差异虽没有大城市问题突出(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但却是日本长期关心的问题。1958—1978年期间日本采取了重新分配公共投资,鼓励和支持低收入地区发展工业的区域政策,使初期工  相似文献   

16.
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有利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许多因素也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化,历经重大变革的日本经济又面临新的挑战,要做出新的战略抉择。日本经济究竟会怎样发展,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今的日本虽在工业大国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前头,但作为技术大国、金融大国的道路却刚起步,因而可以说,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由工业大国走向技术大国、金融大国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日本人的外向意识平献明主编该书从文化心态分析角度,重点阐明了日本人强烈的外向意识在战后日本以工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驱动作用。日本的现代化是多方面的,因此,该书也如实地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基础——兼谈给我国汽车工业的启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吴江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中日本汽车工业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汽车年产量从1946年的14921辆,到19...  相似文献   

19.
一个美国人和日本的有识之士谈到日本目前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不能不发现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美国人首先看到的是在日美贸易方面,日本享有大量顺差,日本的汽车、钢铁和电子工业对美国威胁日益增长.而日本人看到的是:他们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出现了赤字以及日本在经济上依赖进口原料、燃料和农产品的不利地位.日本的出口工业过份集中在生产一般产品方面,不象西欧和美国以生产高精尖产品见长,这使日本的工业在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中承受很大的压力.我在最近的这次访问中发现,日本人正在形成一种如何克服自己经济弱点的一致见解.预计今后日本的国际经济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一场日本投资的新浪潮正在席卷美国。”就象60年代末以来潮水般地涌入美国的日本商品一样,日本企业家们现在又纷纷涌入这个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去办工厂了。不少美国人将此情此景与四五十年代美国工业资本大量输出、世界各地美国工厂烟囱林立的情况做对照,不免大发不胜今昔之叹。而日本人自己却在为这件事是祸是福而议论纷纷。本文拟在概括日本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对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美国制造业部门的直接投资的分析,就日本对美国制造业部门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做出评价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