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在某种程度上 ,可将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政治性民谣作为观察政治得失的一面镜子。民谣反映了普通民众对政治现象的关注与基本政治取向。透过民谣可以看到认真学习“中共十六大”精神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 ,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做到警钟长鸣 ,防患于未然。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寻求定义:政治的生命力和腐败问题迈克尔·约翰斯顿虽然多数人会说他们看到腐败就知道什么是腐败,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就怎样才能最好地界定腐败概念以利于分析争论不息。把腐败视为整个社会及其政治的属性,乃是经典作家的传统观点,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对腐败所下的大多数定义把注意焦点放在行为分类上;分类所依据的标准,分别从法律、舆论或公众利益出发,从而判断是否以权谋私。另一个现代的概念偏重从程序(过程)出发,以主管—代理人—委托人为分析框架来研究腐败,则利于探讨官僚的腐败。但这一现代的定义受到批评,认为它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缺乏联系,留给我们的概念比活生生的实际腐败问题狭窄得多,静止得多。对于那些产生有意义的腐败概念的政治程序和争论予以重点关注不失为一种补救。有些“新经典主义”的研究方法试图以下列方式予以补救:依靠正规法律和社会道德标准两方面进行研究,或者创造出有损于民主政治活力的中介腐败这样一种范畴来进行研究。在比较稳定的体制里,行为分类定义可能也行得通;但是在转型期社会或分歧严重的社会里,我们可能需要着重研究形成腐败概念的政治争论,而不是寻求给腐败行为分门别类下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当代民谣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现象作了文学性和舆论性的回应,校园民谣就是其中一种。校园歌谣主要指在大学、中学校园私下流传的对校园生活、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批判甚至批评的歌谣。它通过课桌、墙壁、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虽然蕴含了许多文化韵味,但也包含了一些负面内容,这应当引起人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从理论上认识权力具有趋向腐败的必然规律人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腐败”。当然,这只能认为是一些人对眼前的种种腐败现象所作的直观概括;确切地讲,所谓社会腐败,应当区分为政治社会的公共权力腐败和市民社会的世风腐败两个层面。此二者,虽然具有相互影响的性质,但从根本上讲,前为因后为果,即公共权力的腐败导致和加剧了社会风气腐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社会是无所谓腐败的。这是因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广大从事体力与脑力劳动的人民不存在腐败的问题;而权力则不然,它来源于社会劳动,又…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古钟长鸣。”当前,反腐败是群众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就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治理腐败的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腐败问题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腐败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纠而复生,面广…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是以“政治人”作为人性基础,而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时代主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也发生了从“政治人”向“社会人”的转向.实现这一转向的理据在于人的社会性能够把人性的其他内容统一起来,包含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结构,消除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位.因此,“社会人”能够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建构提供人性根基.  相似文献   

7.
论权力腐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课题组腐败是国家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它是一种世界性公害。从实际效应看,腐败既破坏国家机关的行政效能,又损害国家机关的权威与合法性基础,从而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并可能造成全面的“社会无序”和“国家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礼性”与“理性”,“礼单”与“菜单”概括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从“数学群”和“社会群”的角度揭示了文化的成长性以及文化与经济发展和腐败、邪教、模仿造假、社会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等社会现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何伟  张建中 《理论界》2004,(2):149-150
一、腐败的含义和构成要素“腐败”一词源于生物学用语,是指动物或植物发生变质的过程及结果,即而失去原来的机能和功用。现为人们所常谈的“腐败”是指社会成员中的个别人,背离为人之道或背离本来职责而蜕变本质的社会现象。腐败是一种社会异化现象。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凡是个人在公共领域或私人领域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都可以视为腐败行为,如:黄、赌、毒等行为,同时它也包括狭义的腐败。从狭义来说,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达到谋取某种私利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所要分析的只是狭义的腐败,也就是人…  相似文献   

10.
“沧州的狮子,定县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从这个广泛流传的民谣,可以看出沧州的狮子是多么有名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歌谣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集体加工的方式逐渐萎缩,不等于中国传统歌谣消失,中国传统歌谣对中国诗歌、音乐、舞蹈、曲艺的影响是深远的。“美”与“刺”是中国传统民谣的两种基本表现手法,这两种表现手法在中国现代民谣中有所延续。中国传统歌谣没有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也没有把西方文化变为中国文化,中国不应在全球化浪潮中丢掉其民族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一种出于私利而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它是世界各国政治机体中普遍存在的毒瘤,直接威胁着全球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权力腐败的直接内在原因,从心理的层面上透视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各种权力腐败现象。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行为可分为集体腐败、群体腐败和个人腐败。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在最终作出腐败行为以及在整个社会上导致腐败现象严重恶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催化作用。它通过心理互动、心理沟通,使各种消极的社会心态和腐朽思想不断滋生蔓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尺度和社会心理环境。因此,要把反腐败斗争落到实处,必须注意消除种种导致腐败行为最终发生的“腐败心理”。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腐败就象影子一样伴随着不同国体、不同政体的国家政治。历史发展到 20世纪后期,世界性腐败之患陡起,且愈演愈烈,人称腐败为“世界性的灰色瘟疫”。因此,我们的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民心,符合民意,从严治党,根治腐败。本文试从腐败现象的现状、成因及根治的途径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腐败现象的现状   1从数量上,腐败现象有增无减。虽然国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取得明显实效,但这仅是阶段性成果,还远未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根源。因此从总趋势上看,腐败现象仍有…  相似文献   

14.
从郑正秋到蔡楚生再到谢晋的作品,通过家庭/社会/政治伦理化的叙述,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体现了个人情感和群体命运、政治话语和美学形式的合一,以及关于个人社会化和道德化的历史转变,是一种寓意深刻的现代中国“民族寓言”文本,具有传统文化中“家”的寓言传统的共同性,通过女性角色的艺术创造,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文化意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回顾和反思反腐历程之意义权力腐败,是指在政治共同体中,享有和行使一定政治权力的人员背弃政治共同体的政治目标与共同利益,违背相应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规则制度的约束,追求和满足自身或者小团体的局部利益的行为与现象。作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变异现象,权力腐败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且一旦对于权力腐败的遏制和惩治不及时、不严厉、不充分,由此一并带来的腐败的仿效与蔓延的危害后果将更加可怕,不仅毒化整个社会公共舆论和文化心理环境,而且在根本上逐步侵害一个国家政权的安危和威胁执政党的地位。因此,不同性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在上海地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民谣中歌颂的“黄婆婆”,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纺织技术的黄道婆。  相似文献   

17.
权力带来了腐败 ,腐败已经成为毒害全人类的“政治瘟疫”。形形色色的腐败问题 ,严重威胁着中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腐败的道德根源在于官德的失范。本文着重从道德的角度探讨对腐败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邓小平"制度治腐"思想出发,分析指出了现代社会中的腐败也是一种特权现象,其本质是权力腐败.因此,笔者重点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探索了有效遏止腐败的新方略.  相似文献   

19.
反腐倡廉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因为腐败行为其明显的结果就是“导致人们丧失对政治体系的信心,失去对政治权力的认同,从而引起秩序性和制度性的不稳定状态,甚至会招致严重的社会危机”①。邓小平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他深刻指出:“我们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明朗,更能获得人心。”②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反腐工作出现较严重的“重法轻德”现象,即注重以“法”治腐,忽视或轻视以“德”治腐的法德失衡的不良倾向。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和进一步推广,公务员的社会职业性…  相似文献   

20.
论人情关系与腐败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情关系”是中国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这一社会现象与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人们往往将“拉关系”等同于“走后门” ,并使得不少人对这一现象深恶痛绝。而那些参与“拉关系”的人 ,也往往从道德品质方面受到各种贬斥。然而 ,深恶痛绝也好 ,深受斥责也罢 ,在日常生活中 ,不少人又乐此不疲 ,在对这一行为进行贬斥的同时 ,又在不知不觉中卷入各种复杂的关系 ,由不得你不拉关系。关系之风何以在中国盛行 ,“拉关系”何以导致腐败 ,如何在关系运作过程中防止腐败的滋生 ?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一、关系风在中国盛行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