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是目前学术战线上引起热烈论争的问题之一。我们看到,参加讨论的同志,同是根据《李秀成自述》,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同: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根本没有投降,他行的是一条“苦肉缓兵计”;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彻底背叛了太平天国革命事业,成为革命的叛徒;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晚节不终,但经过“功  相似文献   

2.
洪仁玕的著作《资政新篇》,学者多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最早计划,国外学者苏均炜、濮友真和邓嗣禹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对此有所论述。这段笔谈所介绍的洪仁轩的佚著,如果确实存在,很可能是《资政新篇》的姐妹篇。太平天国于1860年6月2日占领苏州后,立即从外交上、军事上为东进作准备。李秀成几次致书在上海的外国使领,洪仁玕利用与西方传教士的渊源也积极活动。7月21日,即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六月十一日,洪仁玕致书在上海的英国教士艾约瑟,邀请他到苏州会面,“以便面倾一切”,信末附言:“另附新书一本交先生一览。”同时,李秀成也致书艾约瑟和另一英国教士杨笃信,告以洪仁玕已到苏州,邀请他们来访。洪仁玕、李秀成的去信都送到了。李秀成的信现存英国。不知什么原因,洪仁玕去信的原件却仍在中国,现存广西博物馆(《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和《太平天国文书  相似文献   

3.
战争小说在王韬的小说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绝大多数取材于太平天国战争。学界普遍认为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充满了对太平军的“污蔑”,毫无可取之处。笔者认为从小说文本看,王韬对太平军的态度只能算是“攻击”,称不上“污蔑”。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除表现了对太平军的“攻击”外,还表现了对官军的谴责及反映弱小者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王韬太平天国战争小说的复杂内容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矛盾:既想改革又害怕革命。王韬政治思想的矛盾钵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当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后,在国内外发生了强烈的震动,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国内封建统治阶级在惊恐之中,咒骂它是“贼”是“匪”,开动镇压机器,大兴干戈,惟恐“剿灭”不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也紧密配合,诬蔑太平军是“强盗”,“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大怪物”,攻击它“破坏是唯一的结果”,力图扑灭这场革命的烈火。(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给英国驻北京公使普鲁斯的信,转引自马克思《中国记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态度,则与他们完全相反。他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高度,进行了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1958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刊载了王天奖先生“关于太平天国乡官的阶级成份”一文,说: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特别是其中的中、下层之对于太平军,并不象某些同志所認定的那样,一开始就对太平天国抱着完全对立的态度,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前期,还是曾经接近过,或试着接近过太平军的。另一方面,太平军对于地主阶级,主要是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并不是在一开始时就对他们采取敌视和  相似文献   

6.
李世贤(1834-1865年),广西滕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十七岁参加革命。在太平军永安突围,攻桂林、破全州、围长沙、克岳州、占武汉,顺长江东下,定都天京的频繁战斗中,他奋勇作战,屡立战功,多次得到擢升,成为太平天国的一员战将。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后期,他的地位仅次于陈玉成、李秀成,是个执掌兵权、独当一面的主将。正如太平天国昭王黄文英所说:“天朝的王有五等:若从前的东南西北四王,翼王,现在的干王执掌朝纲,是一等王,若英王、忠王、侍王执掌兵权,是二等王;……那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① 但是,以前写…  相似文献   

7.
1851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举行了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直到1864年失败,先后坚持了14年之久.这场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不仅引起了国内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了西方各列强的广泛关注.英法美俄等列强均从各自利益出发,研究对策,其中尤以英国表现最为突出.英国是侵略中国最早、侵华特权最多的国家.英国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在各列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在太平天国革命先后14年里,英国的态度是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它对太平天国的态度,先后经历了…  相似文献   

8.
呤唎的生涯     
上海中华书局一九六一年出版的呤唎著、王维周译的汉语翻译书籍《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下册中,附载了罗尔纲先生详细的“前言”,它论述了“太平天国一包括作者亲历记的太平天国革命史》 (1866年伦敦出版公司发行。以下简写为《太平天国》。)的著名作者、呤道莱和太平天国的关系,以及关于这本书的价值。平凡社、东洋文库一九六五年及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增井经夫、今村与志雄译的日语翻译书籍《太平天国——在李秀成的幕下》全四册中,附载了两位译者进行的周密的解说亦很详细。另外,这些译书刊行中的当时不清楚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校 9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本编辑部邀请了本校一些学者 ,就“太平天国研究” ,举办了小型学术沙龙。研讨的问题集中在 :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和评价“太平天国”的标准问题上。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问题 ,本刊 2 0 0 0年第 2期曾发表潘旭澜先生撰写的《关于太平军的两个问题》的文章。作者认为 ,按照“太平天国”来称呼太平军造反既不符合历史真实 ,也不符合史学界对前此历代农民造反的命名习惯。太平军造反在中国长期被称为“粤匪”、“发逆”、“洪杨之乱” ,民国年间禁止称“粤匪” ,195 1年才明文规定为“太平天国”。现应当正名…  相似文献   

10.
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三年间,石达开所部太平军在四川进行过英勇的战斗,表现了“革命军队的高度坚轫性。”这支太平军虽然最终在大渡河南岸一败涂地,惨遭覆灭,但是,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和地方封建势力,扩大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鼓舞了川、滇、黔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其英雄事绩,至今仍在四川人民中间传诵。太平军在四川的悲壮历程,是太平天国史事中重要的一部分,曾经引起许多太平天国史研究者的注意。但在迄今为止的有关著述中,对于这段史实都是语焉不详的。为了对这一段史实作一些补充,本文主要根据四川的地方志书,参考清朝官书和奏稿,以及实地调查得来  相似文献   

11.
早期太平军有无进军南京的军事战略目标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攻占武汉后,太平军进军南京的军事战略是否正确;其二,太平军进军南京的军事战略的确定时间。关于太平军定都南京的军事战略是否正确,史学界存在正确、错误及得失参半三种认知。  相似文献   

12.
:以费秀元、费金绶父子为首的周庄枪匪集团 ,是清末太湖地区众多枪匪中势力较大的一支。费氏通过捐输取得官衔、功名 ,约束土匪劣性 ,获地主士绅和清政府的支持。太平军攻占苏州后 ,该集团负隅顽抗 ,继而被迫假意受抚 ,最终公开投降清军。在李鸿章率淮军攻占太平天国苏福省的战斗中 ,周庄枪匪绘呈地图、担任向导、随军作战 ,出力颇巨 ,后为李鸿章收编。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虽然同为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但他们的政治意识即对洋人、洋教、政权和清政府等问题的认识,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既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大起义 ,同时也是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太平天国对中西文化交流虽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又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甚至障碍。那种认为如果太平天国能够获取“改朝换代”的胜利 ,中国将加速实现近代化的推断 ,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5.
浙江《凤山何氏宗谱》之《粤匪纪略》一文 ,如实地记载了太平军在浙江淳安的军事活动 ,其内容不乏严重的阶级偏见 ,但对太平军地方军事活动中时间、地点、路线、规模、生活、社会影响诸方面的翔实记录 ,堪补正史之缺略 ,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同时 ,明显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动乱 ,追求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6.
湘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太平军,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拥有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领导集团.其领导成员不仅能够以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并成就个人功名事业为奋斗目标;能够共同维护集团的根本利益,形成团队精神;而且在军事与经济战略决策上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比较正确的决断;其主要成员在行为作风上也能做出表率.这一切都显示了儒学内圣外王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实践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祁门县沙堤叶氏宗族个案说明:太平天国时期,徽州宗族遭到太平军沉重打击,由此倒向清廷一边,不遗余力地捐资助饷、举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与徽州宗族以及各个阶层之间关系的异常紧张,是导致太平军受到极大钳制从而错失徽州战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分子开始了对西方法治文明的探索、向往和追求。太平天国探索了农民阶级的法治之路。戊戌变法是西方先进的法治文明与中国传统的人治在中国本土第一次实质性的交锋。清末预备立宪客观上标志着古老的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始了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的艰难过渡。虽然辛亥革命的法治模式在法律价值上意义重大 ,但是昙花一现 ,流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达 2 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则是觉醒了的中国人民争取权利和法治的伟大斗争实践。  相似文献   

19.
湘乡是湘军发祥的圣地,是湖南兴办团练最早、最积极又最有成效的县邑。湘勇团练是湘军组建的基石,是湘军对太平军作战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吏治的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靠反清朝腐败吏治起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吏治的整饬.从而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这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因素之一.与太平天国领袖们不重视吏治整饬的态度相反,清统治者特别是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痛定思痛,在整饬吏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相当成效,从而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政治基础.1864年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说明重视整饬吏治与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