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以民族个体为研究对象,以量化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实证的方法探讨区域性民族关系.就可以看出,影响民族个体对异民族态度的因素主要有这样一些:历史背景、地理格局、经济、职业、教育程度、宗教文化、个体的年龄,等等.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共计维吾尔族人口720多万人,集中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历史的发展中,维吾尔族同其它民族一道,为祖国的统一,为全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共同缔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维吾尔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每一个民族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所有兄弟民族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在社会经济上的作用和影响将肯定会越来越增长。没有维吾尔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就不可能有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所以,彻底了解维吾尔族社会经济问题和社会经济上的抱负的独特性质,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需求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工业是区域性的工业,它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发展民族工业,除了要遵循大工业发展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确定民族地区工业的发展方向、结构、规模和地区分布,以加快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步伐,发挥民族工业在民族地区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本文以德宏州为例,拟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地方经营环境,系指环绕少数民族地方企业经营的外部和内部各方面要素的综合,是一个复杂的、包含着许多相互影响因素的完整系统。1988年,我国少数民族地方有工业企业53495个,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对民族地方经营环境的分析,是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所处的各种环境要素,明确有利条件和障碍因子、扬长避短,促进民族经济健康发展的条件。本文试就少数民族地方经营环境的要素进行初步分析。民族地方经营环境要素大体可分为经济地理因素、政治政策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和企业实力因素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曾出现过一些被称为商业民族的民族,转运贸易和移民是这些商业民族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在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中亚粟特人之所以成为商业民族,是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古代社会,特别是中古时期,粟特人是推动中原与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一支最主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由于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使各地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别,但均有程度不同的进步。通过更多更深入的区域经济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宋代经济发展水平的再认识。因此,本文欲对宋代山东经济作区域性考察,具体估价宋代山东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并就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家整合是每个民族国家所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东南亚诸国都属于多民族国家,地理上又存在"碎片化"特征,国家整合艰难。印尼的亚齐民族分离问题具有代表性,是研究东南亚民族问题和国家整合问题的一个视窗。从国家整合视角审视印尼亚齐民族分离问题,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地理上的"破碎地带",各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殖民统治的历史隐患等使其国家整合较难实现,产生民族分离。另一方面,独立后的印尼政治权力分配不均,结构性分布不均衡,民族宗教情感强烈,民族意识未得到正确理论的引导和规范,加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民族政策的失误,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消解原本就脆弱的国家认同,阻碍着印尼的国家整合和亚齐民族分离问题的解决。民族分离问题的解决,民族国家整合的实现和巩固都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上,各自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它们面临的是同一种挑战——现代化的挑战,争取的是同一个前途——民族发展的前途。我国各民族在进入社会主义前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方式、意识形态、文化层次、气候地理条件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故它们对于现代化的考验及其承受力是不相同的。特别是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文化区域 包括语言、文字、宗教、禁忌、礼仪传统和文学艺术、建筑科学、生产工具等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是孳息垦殖于中国大地上,古代民族的知识和行为整体。中国古代文化在特定区域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下,通过古代民族的生产活动,不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还反映和推动着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历史的进程。另外,风格迥然、色彩斑烂的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1.
论西南古代区域史的特点以及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其共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西南地区位处中国历史疆域的西南部,地理气候环境特殊,少数民族的种类及人口众多,民族融合过程相异于北方,初级复合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各地区发展差异明显,交通等因素作用深远.作者以课题"古代治理西南边疆民族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从历史地理学、地缘政治关系的角度相应选题为例,阐述西南古代区域史研究的内容.并就系统分析法、历史时段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在西南区域史研究中的应用,举教例阐述,同时作了较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地区自古与内地就有密切的联系,这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南移是密不可分的,古代在内蒙古活跃的游牧民族中,匈奴人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北方民族最早的国家政权,翻开北方民族文明史的第一页,有两个根本性的因素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自然环境;一是经济驱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史学界通常一方面肯定自然环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尤其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古代和中世纪。在决定近代以前某些国度或地区的面貌,它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路线的走向等方面,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同时又认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也不断加强,地理因素的影响就更加减弱。即:生产力水平越低,人类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作用越大,反之,人类生产力水平越高,受到环境制约越小。这种见解注意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相作用以及从变动着的关系中去讨论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这显然比简单地将地理环境当作一种外在于人类的、千  相似文献   

14.
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贯穿中华文化发展全过程的 ,一是中华文化的多元区域性不平衡发展 ;二是区域性文化向中原汇聚及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双向运动。而中华民族在古代的发展 ,呈现出东西两大部、南北三带的相互依存 ,东西两大部和南北三带民族的统一过程 ,也就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量实践,给民族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其中,研究生产力布局就是一个新课题。诸如生产力的结构和特点、生产力布局的地域组合和地理分布、影响生产力布局的因素等等。研究各民族生产力布局规律,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有着现实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本文就当前民族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读者。一、关于研究民族经济地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因素在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高度重视经济因素对民族问题的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无论是民族理论研究领域还是民族工作实践中一直都不同程度存在两种化约主义倾向,即过于简单地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性地位或者简单粗暴地否认经济因素与民族问题间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必须深入了解民族政治的复杂性,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分析经济因素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同时对化约主义思维方式本身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 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 - 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 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村寨经济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村寨的数量大且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因此民族地区村寨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有利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同一地域或不同地域中某些民族中的一部分群体,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与本体主流文化相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形成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要解决民族问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应该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立产业经济群落,选准民族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只有各民族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