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自创立至今已经接近一百五十年了,仍然是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重要思想武器。推进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时代化发展,是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回应时代新挑战的需要。只有依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新变化,扎实推进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时代化进程,才能确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包含着经济危机可能性的理论,在逻辑结论上包含着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共生现象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蕴涵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市场经济共性规律表明,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与社会制度没有绝对关联。研究经济危机的二重作用,尤其是对生产力的作用,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重新思考,深入探索化解经济危机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变化?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以及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等等。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有必要从理论上给以说明。一 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或政治经济学辞典,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论述,几乎都把经济危机定义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或者说,商品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最基本的特征。而苏联经济学家科兹洛夫等在1958年主编的《简明经济学辞典》,把经济危机的辞条干脆写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的历史演进包括三个特征鲜明的阶段,从最早发生在金融领域的经济危机到出现在生产和商业领域的经济危机,再到以金融危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危机.在这种呈现一定规律性的经济危机演进的过程中,国家发挥的作用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最早的经济危机中,国家成为危机的推动者,并且把危机当做剥夺财富的手段;进入危机的第二阶段后,国家先是退居幕后,让市场自由调节,即使发生危机也放任不管,但当危机积累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国家才开始出面干预,帮助市场恢复均衡;到了危机的第三阶段,国家长期的干预经济,使自己也成为经济周期发生的一个重要力量,因此,危机又有了国家的因素,不过,这对于国家的作用也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件值得人们关注的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及东欧剧变;2008年9月从美国开始并正在向全球蔓延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本文分析了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前景,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与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因为金融经济危机而改变.尽管金融经济危机在近期会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化解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本管理已成为管理界一种非常流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 ,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和致思趋向的不同 ,因而在对人本管理理论的理解和侧重上就呈现出种种差异。文章从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差异以及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理论的综合创新三个方面对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进行了初步比较 ,指出中国在强调人本管理的同时应警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佳 《社科纵横》2012,(4):142-143
本文从儒家仁学思想入手,通过对仁学思想内涵的分析,从企业管理思想和具体商业运作两方面,简要分析了仁学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体现,试图探讨儒学文化在塑造中国现代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三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试图从本质层面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生成机制,因而迥然有别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停留于现象层面对经济危机所做的种种就事论事式的解释.但由于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危机理论,他的论著只涉及危机的片段性和间接性的论述,因而对这些论述的不同解读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即"生产失调论"、"消费不足论"和"利润率下降趋势论".这三种理论观点鲜明,各有理论特点,但均未能构筑一个能够解释危机发生内在机制的可论辩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10.
史娜 《社科纵横》2010,25(1):5-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却从来没有停止它的脚步。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现象更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但是马克思不是万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经济危机理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因此,重温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理念,探讨其当代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胥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就会产生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思想。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传统管理思想失去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有机结合的机会,目前流行的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几乎都来源于西...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和各种混乱现象。如何正确分析和实事求是地说明这些问题已成为增强改革信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危机的理论对通货膨胀和各种混乱现象进行探讨和阐释。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存在经济危机按马克思列宁的经典经济理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其实,社会主义也存在经济危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过经济危机。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72年延续至今的波兰工人罢工事件无  相似文献   

13.
对从东南亚国家开始并在 1997年初和1998年影响几乎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 ,人们至今仍能感受到它的影响。尽管对这场危机的准确起因众说纷纭 ,但许多专家指责美国有意识地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危机。资料显示 ,危机给大多数亚洲国家造成了混乱 ,其中受害最重的是印度尼西亚。经济危机使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停滞 ,例如在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 ,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降低了 5 .1% ,韩国为 -5 .8% ,印度尼西亚为 - 13.2 % ,马来西亚为- 7.5 %等等 ,危机唯一没有波及中国 ,199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8%。最近举行的亚太经合组…  相似文献   

14.
李海 《创新》2011,5(3):38-4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与控制的过度强调,经济社会中产生了一系列新危机。除各种形式的经济危机外,文化危机及行政系统的合理决策和有效协调等问题,是更为严重的危机。目前,中国住房政策就遇到了合法化危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储水江 《社科纵横》2010,25(6):10-11,16
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社会主义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制度保障。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建危机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建危机经济学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可行.我们可以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及对经济危机思想史的回顾和分析中,看出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还可以从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分析研究中,看到它的现实需要的紧迫性.这次危机有七大特点:危机形态上的虚拟性;危机空间上的跨界性;危机领域上的延伸性;危机影响上的广泛性;危机萧条上的长期性;危机原因上的多因素;危机救助上的联合式.创建危机经济学应该在研究和建设中,逐渐设计和形成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框架体系,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思考、理论升华和理论创新,这需要许多人的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7.
二次战后,各垄断资产阶级国家以“总垄断资本家”身份置自己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全过程中,在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经济领域中施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本文拟对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主要政策,特别是财政、货币等政策,以及它们的理论依据做一下简要分析。(一)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不久,从1825年开始,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总是不断地周期地被经济危机所打断。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经济危机更加频繁和深刻。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为其经济发展寻找出路,而竭力主张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作为干预、调节经济,  相似文献   

18.
日本投降后经济全面崩溃。占领初期,美军和日本政府对恢复经济均无明确对策。直至1946年2月17日,币原政府才发布了第一个试图控制经济危机的对策——“经济危机紧急对策”。但这项政策只是一些控制经济危机的应急措施,而且不久,币原内阁倒台,这项政策乃告失败。直至5月17日(青田茂着手组阁后的第二天),“盟军”总部同意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危机是推动社会结构调整的契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铭 《社会》2009,29(1):1-6
最近爆发的这一场金融危机正在向全面的经济危机转化,2008年9月之后,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程度之大,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期.越是深刻的危机,越是孕育着巨大的变革.在笔者看来,这场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世界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出发,深入探讨了影响工业区位形成的因素。并结合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阐明了中国工业区位变迁的历史必然性。最后结合当前后经济危机时代,探讨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